2024/09/24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領悟“人的現代化”的內涵要義➝,準確把握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的相互關系,對於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至關重要。
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的內在關聯
“人的現代化”概念的提出,是從20世紀後半葉開始的🥍。伴隨世界現代化的深入發展👨🦼,人的現代化問題日益凸顯🔵𓀘,成為現代化研究格外突出的重大課題。正是基於這樣的緣由,要理解、把握現代化,必須從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的關系談起👱。社會現代化就其實際發展過程來看,並不是外在於人的純粹客體運動過程💇♂️,而是基於人的能動創造的內涵豐富的歷史運動過程✌🏿🤽🏿♀️。看一個社會是否實現現代化或現代化程度高低,不僅是以社會客體發展的程度來界定🧑🏿🎄,而且是以發展的結果對主體的價值關系來確定的🌪。完整意義上的社會現代化,是同人的發展及其價值實現直接相關的現代化💓。在唯物史觀視域中,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是融為一體的:人之所以要改變現實世界,促進社會現代化,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人的現有生存狀況,使自己的本質力量和價值得以充分發展和實現;而社會現代化的合理性也就體現在它能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重要的社會條件,保障人的價值實現🍙,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現代化作為一個總體性範疇,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但不管何種領域、何種方面的發展,最後都歸結為人的發展8️⃣,並體現和服務於人的發展。就此而言,社會現代化的目的和實質就是實現人的發展或人的現代化👩🏼🏫,離開了人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也就失去了本來意義。
人的現代化既是社會現代化的目的,又是其手段。人作為社會生活的主體↘️🧏🏻♀️,始終是社會發展的中心和目的。研究現代化👨🏻🦳,始終不能偏離這一航向。但是🐺,在堅持“人是目的”的前提下,不能忽視“人是手段”。目的固然很崇高,但目的的實現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通過運用一定的方法、經由一定的手段來創造的👱🏻♀️。社會現代化就是人的創造活動的結果和產物⁉️,是人的現代化的積極展現💂🏿♂️。離開了人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社會現代化。明確這一點,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非常重要。“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客觀上要求我們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實幹意識。只有這樣,中國式現代化才能順利實現👌。
總的說來,社會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正是在實踐過程中,人不僅改造了世界🤘🏼,推動了社會現代化🤏🏼,而且改變了自身,創造出新的自我,促進了人的現代化🚣🏻。值得註意的是↕️,同樣是講人的現代化,新時代賦予的內涵和強調的重點同20世紀80年代相比,已經大不一樣🙎🏻♂️👵🏽。20世紀80年代,國內外興起的“人的現代化”研究🚴♀️,限於加速經濟發展、盡快改變落後狀況的考慮,重點是圍繞“社會”的現代化尤其是“經濟”的現代化展開的,人的現代化主要是為實現社會現代化的目標服務的。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人的現代化固然需要緊扣社會現代化的主題🐲,但其重點主要是圍繞“人”來展開的,即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各項現代化建設都是為了滿足這一目的的需要,同時人的現代化又成為社會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與推動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的人學內涵
中國的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兩種現代化所遵循的邏輯不同⏩,前者遵循的是人的邏輯,以人民為中心,後者遵循的是資本邏輯,以資本為中心🔎。從歷史上看,西方現代化曾經是借助“人的發現”起步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在“人的發現”和現代化的啟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其總體發展而言👷🏿♂️,西方現代化是由資本驅動的,是資本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與之相反⬆️,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致力於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按照人的現代化邏輯推進的,又是人的現代化的具體展現🕺🏼。在其價值指向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其具體內容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是適應人的各方面發展需要而展開的🏇🏽,“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就是具體的實施與體現;在其推進方式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也是遵循人的發展邏輯順序推進的,即在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不斷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致力於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在其發展動力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始終高揚人民的主體性🧨,充分激發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現代化註入強大活力和動力;在其奮鬥目標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搞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而是以共同富裕作為目標追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總之🤹,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按照人的發展與人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而有著深刻的人學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在其發展過程中🐲,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又合理對待資本,正確處理人的發展與資本發展的關系,從而走出了一條現代化新路。反對資本至上,並不意味著簡單拒斥資本。這裏關鍵是如何看待資本。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具有雙重屬性和功能。一方面🚶🏻♂️,資本具有“偉大的文明作用”,它以巨大力量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加速了歷史進程🪚;另一方面,資本在創造文明的同時,又帶來“文明中的野蠻”,它給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造成嚴重的異化,阻礙了歷史進步。對於資本的文明作用🧛♀️,馬克思給予充分肯定,對其“野蠻”效應則給予深刻的揭露批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當代社會發展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對待資本的新認識、新對策。具體來說就是,充分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註重激發包括非公有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活力,使之更好地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促進現代化建設。同時,又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給資本設立“紅綠燈”🚵🏻♀️,引導資本在合理的軌道上運行。上述對策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讓資本有利於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所以,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人民至上與註重激發資本活力是並行不悖的,這也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生動創造⛩。事實上🏌️♀️,激發資本活力,發揮資本積極作用👩🌾,也是人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因為在現階段,人的各方面的現代化以及各種需要的滿足都離不開資本的作用🤾🏼♂️。讓資本造福於人的發展,無疑是人的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深化人的現代化研究
立足新發展階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使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必須加強人的現代化建設。而要切實推進人的現代化🪤,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就是要深化人的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增強理論自覺。為此,從人學的角度看,應當在夯實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抓好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著力點:
其一🟩,加強新階段新問題的研究🚣🏼♀️。人的現代化是一個過程。不同的時期,面對的問題不同,要完成的任務、實現的具體目標不同,因而研究的重點和方式也不同👨🏼🦳。在新發展階段,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人的現代化自然要關註和適應各種新的變化。就經濟發展來說,應特別關註這樣一些重大問題:一是高質量發展問題。新發展階段不同於以前發展階段的標誌,就是由原來的高速度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一方面為人的發展🍡🧜🏼♂️、人的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與條件,另一方面又對人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發展要求高素質的人才。二是數字經濟問題♔。數字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又使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就是新的壓力和挑戰。三是人工智能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革㊗️,有力促進了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引發的法律、倫理問題也日益突出🫨⬇️,這些問題都是人的發展遇到的新問題🥁。四是新質生產力問題🎆。推進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是培育和形成高素質的勞動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又需要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型人才。這就客觀上要求提高人的現代化水平。研究人的現代化,必須對這些問題予以應對與回答🖼。
其二,加強跨學科研究♈️。人的現代化問題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整體性,需要各個學科共同關註,共同參與🏠。因此,人學固然偏重於哲學🚧,但又不能僅限於哲學🤽🏼♂️,應該充分吸收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形成跨學科的研究。實際上,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如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過程人民民主、美麗中國等,都聚焦人的問題,涉及人的理論。要深入研究“人的問題”,需要各個學科多管齊下💗,共同發力💆🏻♀️。與此同時,人學研究應當自覺關註其他學科的研究,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對話交流👩🏼。因為就人的現代化來說,要研究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生活領域的現代化,必然需要關註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性的探討。否則👕,就會空疏浮泛🪯、不著邊際。
其三,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結合。人的現代化不是純理論的問題🥕,而是涉及人的發展的各種具體問題🧘🏿♀️,因而需要加強實證分析,用事實🌧、材料來說話,使理論分析更為具體化♖、明晰化🧙,可感可知、可信可為。如國內外一些重要機構連年發表的人類發展指數👨🏽🍳🐝、幸福指數🤚🏼、文明指數等,就是關於人的發展的實證研究🪙,主要用數據來考察和說明人的發展水平💂♂️。與此相關,個案研究🫃🏼、比較研究也是通常使用的實證研究方式。我們今天研究人的現代化😺,同樣應當建立在經驗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而通過經驗研究上升為理論🎞,從而豐富和發展人的現代化理論✊。
(作者🙋🏽♀️:豐子義,系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教授)
原文鏈接📒:深刻把握“人的現代化”(《光明日報》2024年9月23日 第15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