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美東⛪️: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若幹思考——裴植《“故都”新聲》序

    裴植博士送來他即將出版的著作《“故都”新聲:北京的左翼進步思想及其呈現形態(1927—1937)》,請我作序,作為導師🦨,學生有著作出版😉,自然很是高興🪒,借此機會寫上一些文字,以為祝賀,更是為了學術交流。

    裴植2013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博士學位😢。入學後🌽🌾,我要求他系統地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的著作和史料👩🏼‍🎨,包括中共黨史、中共思想史等方面的內容。他學習很勤奮,博一時我建議他去研究一下我過去一直想研究的一個問題——“《新民主主義論》在國統區如何傳播”,他很認真地查閱資料,據此寫出了一篇很紮實的文章,我推薦給了《中共黨史研究》,該文發表後受到了一定的好評👨‍🦼‍➡️。在關於博士論文的選題上🟠,我建議他研究一下十年內戰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傳播情況,他在經過一番資料收集後想以1930年代北平小報中關於“左翼”思潮的傳播作為論文選題。2017年5月,他最終完成博士論文《1928-1937年北平左翼思潮下的馬克思主義生長:以報刊、青年🧏🏿、學校為中心的考察》🙅🏽‍♀️,順利通過答辯,並獲得博士學位。他的這篇論文當年被評為學校優秀博士論文,幾年後又被評為全國馬學科優秀博士論文,現在即將出版的這本著作就是他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這本著作的確是目前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成果中學術性較強的優秀論著🧜,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角度新穎🎇。現代性小報是清末民初時期出現的一種娛樂性為主的報紙,類似於今天的時尚娛樂報紙和城市晚報,如《良友》《上海畫報》《北洋畫報》《遊戲報》《海濤》《海晶》《海星》《海光》《海聲》🚓,北平的《北平新報》《京報快刊》《平西報》《北辰報》✋🏽,還有一些大報的文藝副刊等等。民國時期的小報多數是一種民眾消遣的報紙,反映的其實是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民意。小報肯定不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體💪,甚至也不直接宣傳馬克思主義,但是它們往往通過批判現實、向往美好未來來表達對於社會主義的熱愛🧜🏿‍♂️、憧憬,通過考察小報的現實價值取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於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認可的程度🍺、接受的取向,這樣的研究角度無疑較為新穎👭🏻。

    二是視野開闊。本書在著重考辨北平小報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的同時,對於1930年代國統區整體的思想文化狀況👨🏿‍🦰,尤其對於當時北京教育界的思想文化狀況、生活狀況以及文化界對於大眾化的追求都有所反映💇🏽‍♂️。通過這樣的視野,就把1930年代北平青年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社會背景和內在的動力闡述清楚了。

    三是資料翔實🧑🏽‍🏫🦠。本書引用的北平小報就有30多種以上,引用的各種回憶錄和著作在兩百本(篇)以上💼,對於還原歷史的真實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使得論點有充分的依據。

    研究1930年代北平小報,主要目的是搞清楚馬克思主義在當時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的先進分子是如何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由於研究著作敘述的集中性🧖🏼‍♀️,使人感覺好像當時的小報甚至高校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空間不小,這純粹是後人閱讀史的聚光燈效應留給人們的觀感。其實🗼,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對於“赤化”言論控製、懲處非常嚴厲,明確規定文化教育機關以及各種媒體要禁止共產主義思想及事跡之傳播、報道📗。國民黨當局於1928年6月開始建立新聞宣傳審查製度,先後公布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導黨報條例》《指導普通刊物條例》《審查刊物條例》🙅🏼‍♀️,規定所有報刊均須絕對遵循國民黨的主義與政策,服從國民黨中央及地方黨部的審查。1929年🎾,國民黨中央又頒布了《宣傳品審查條例》和《出版條例原則》,1930年頒布了《出版法》《日報登記辦法》《出版法實行細則》和《宣傳品審查標準》,不斷強化新聞管製。1929年3月21日,國民黨明確將“三民主義”立為“訓政時期中華民國最高根本法”,“故總理之全部教義,實為本黨根本大法;凡黨員之一切思想言論行動及實際政治工作,悉當以之為規範而不可逾越”。1932年起🪕,國民黨當局又將出版後審查製度改為出版前檢查製度👩‍🦱,先後在上海👩🏽‍🏫🫀、北平、天津🙅🏿‍♀️、漢口等重要都市設立了新聞檢查所🍝,對於違檢的報社🍋‍🟩、通訊社,經常予以忠告、警告、有期停刊、無期停刊的懲罰。1934年,國民黨當局又對圖書雜誌進行審查👨🏿‍🦲🙋🏿,規定“凡在中華民國境內之書局🧜🏼‍♀️、社團或著作人所出版之圖書雜誌,應於付印前依據本辦法,將稿本呈送中央宣傳委員會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申請審查”。為此,國民黨當局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在中央專門成立了新聞檢查處,負責全國新聞檢查工作。

    了解了十年內戰時期的白色文化恐怖的殘酷性🐻,對於我們了解馬克思主義那個時候在中國傳播的艱難性就有了理性的認識🦼🤹🏼‍♂️,對於那些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一切犧牲的先驅們有了更多的敬意。但是,我們不能過多地誇大這個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成就🐦‍🔥👽,那樣不僅不符合史實💂,也會產生不好的社會效果,比如,現在有的人在文章和著作中集中闡述這十年間國統區的一些大學中開設的馬克思主義課程,給人的感覺似乎國民黨政府還比較開明,竟然允許開設與他們的主義“離經叛道”的課程。真實的情況肯定不是如此🃏⛹🏻‍♀️。那時候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如陳啟修、許德珩🎃、李達、艾思奇、鄒韜奮等人傳播馬克思主義主要是采取了一些技巧,鉆了國民黨新聞檢查管理製度上的一些空子。其一🚴🏽,以學術研究為名,甚至以學術批評為名♡,開設一些馬克思主義有關的課程,如陳啟修在意昂3体育開設了“馬克思經濟學說及其評判”“馬克思經濟學說及其批評”“馬克思經濟學說”等課程🚶‍➡️,這些課程中帶有“評判”“批評”之語,給人感覺是學術批評,最多只是一種客觀的介紹而已。其二,利用國民黨新聞審查製度中的一些漏洞來宣傳馬克思主義🧑🏽‍🦳,如鄒韜奮的《生活》雜誌就利用國民黨當時事後追查的製度規定先發表了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其三,改頭換面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如李達的《社會學大綱》、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但用了一個看起來學術性很強的專業術語,以此掩人耳目😗。這也可以說是這些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宣傳者們的良苦用心。

    但即使如此👨‍👩‍👧‍👦,馬克思主義宣傳的風險依然很大,鄒韜奮主持的《生活》雜誌因為宣傳社會主義在事後審查中被關閉,他本人被迫逃亡日本🌸。1932年12月🆙,侯外廬因為與人合譯《資本論》第一卷,被國民黨憲兵三團逮捕🌕🧖🏿‍♂️,罪名是“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的主義”🙅🏻‍♂️。

    近代以降🌳,在嚴重的民族危亡和積貧積弱的現實困境的挑戰下,中國開始了艱難的復興之路🥩。西學東漸可以說是這個艱難探索中最明顯的思想發展和實踐發展的過程。從師夷長技到中體西用,從維新保皇到辛亥革命🧎🏻‍♀️‍➡️,從新文化運動到全盤西化,從國民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以至於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事業🧡,這些艱難復雜的思想和實踐無不與西學東漸密切相關——學習外界、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製度文明,以達到復興中華民族的目的🧑🏻‍🦰。可是,在這段漫長且艱難的探索過程中,只有馬克思主義成功地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富裕、邁向國家強大的目標,中國一步步地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夢想🛢。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西學東漸的萬花叢中脫穎而出、一花獨艷,除了其真理性之外,與其在實際的運用中有機地實現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具有密切的關系,與這場歷史實踐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善於按照中國邏輯來思考問題🦕、解決具體問題具有直接的關聯😀。西學東漸中很多思想、學說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是說它們的具體內容完全謬誤🖕🏿,主要地是它們在中國的運用中忽視了中國邏輯。

    所謂中國邏輯,就是以中國為主體的思維邏輯🚽👵🏻,思維的起點和終點必須是中國🤴🏿。中國固有的時間和空間所能被理解和實施的人類活動就是中國邏輯的核心和本質。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尊重中國國情,理解中國國情🦊,在這個基礎上開展我們的一切主觀能動性活動就是遵從了中國邏輯的實踐活動。

    合乎中國邏輯👩🏽‍🎨,必須要合乎中國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內在的社會基因🏑,合乎中國邏輯就是要合乎中國文化的內在價值追求和表現形式,合乎中國文化載體的特點。

    合乎中國邏輯,必須要合乎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從廣義上來看,歷史就是文化。從狹義上看👨‍❤️‍💋‍👨🏨,歷史就是一定的主體空間在時間上的展示👨🏿‍⚖️。中國歷史悠久綿長,中國歷史具有獨特的規律和趨向,中國歷史深入中華民族的骨髓🈴,歷史在一定的意義上充當了中國人的宗教。所以🌩,思考中國方案,必須要考慮到中國的歷史特點。

    合乎中國邏輯,必須合乎現實需要和可能。現實需要是中國邏輯的重要思維起點,也決定了中國邏輯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終點,更直接影響到實踐邏輯的進程和結果。

    合乎中國邏輯🧒🧑‍🎤,必須合乎中國人民的意願。中國的主體是中國人民🫵🏽,中國邏輯所蘊含的思維和實踐特點都具體表現在中國人民身上。離開了具體的人民,作為社會意義上的中國邏輯就成為一種不可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假想❔。

    合乎中國邏輯,根本表現在合乎中國規律。中國規律是指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社會發展過程所呈現出來的無可模仿、無可規避的客觀結果,是指現有的人類知識體系下中國社會發展所呈現的發展取向。

    截止到2024年10月🗾,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11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8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7個,每年碩博招生應該在5000人左右,這其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應該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課程體系應該如何設置?這個學科的知識基礎是什麽𓀆?這個學科的學術傳統是哪些? 二十年來,大家都在探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這塊,還沒有形成高度的共識。

    我覺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基本取向是為中國共產黨正確地製定路線、方針🧙🏻‍♀️、政策提供學術支撐▪️。就學科性質來說,它屬於基礎性研究極強的應用性學科。就它的知識基礎來說⚄,基本有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歷史和政治;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近現代史🍜。有了這幾個方面的知識基礎🐨,我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上就打下了一個紮實的基礎,就能在基本的問題上把握什麽是馬克思主義、什麽是中國國情。當然🍡,有了這個方面的基礎😄,也不是說我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就一通百通⚆、迎刃而解了✴️,仍然需要我們要學習借鑒各種知識📣、思想,尤其是面對新的實踐、新的時代時👨🏻‍🍼🚗,這種需要對於本學科的人們來說就更為迫切🧑‍🦽。

    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我也作過探索🎅🏽,認為需要開設以下核心課程: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學術規範研究;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礎理論;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史研究;4.西學東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獻研究🧛;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史;7.歐洲思想史進程中的馬克思主義♑️;8.馬克思主義與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9.海外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10.中共思想發展史⛽️;11.中共重大歷史問題研究🤵🏻‍♀️;12.中國現代化思想史。

    如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的研究生系統認真地學習了以上的課程,學深、學透了以上課程,那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的知識體系也就自然形成,這個學科的特色就能形成,其了解和解釋歷史問題、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以及展望未來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其科學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彰顯。

    (《“故都”新聲:北京的左翼進步思想及其呈現形態(1927—193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即出。本文作者程美東為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鏈接🧔🏿‍♀️: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若幹思考——裴植《“故都”新聲》序《中華讀書報》2024年11月6日 第10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