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8 信息來源: 光華管理學院
文字:陳玉宇 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 編輯:白楊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其中GDP同比下降6.8%,好於預期。按一季度22%的權重計算,預計拖累全年GDP下滑1. 5%。值得關註的是,從總需求、總供給兩方面來評估GDP,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見:生產端樂觀,但需求端卻依然悲觀。三大需求,即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形勢嚴峻。
生產端與需求端數據對比強烈
從總供給端看,由於農業占比較小且較為穩定,我們重點關註工業和服務業兩大板塊。
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同比下降13.5%,收窄了12.4個百分點;並且,環比增長32.13%,工業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這說明,工業領域在3月份形勢大為好轉。
服務業方面,3月份也有強勁回升。3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9.1%,降幅較1-2月份下降13.0%,收窄了3.9個百分點。總體上,一季度第三產業同比下降5.2%。
因此,從生產端,3月份全國有序復產復工,基本止住了經濟大幅下滑的態勢。按照趨勢,4月份會回到正增長的區間。
再看總需求——消費、投資、凈出口,從數據看形勢十分嚴峻。需求方的數據態勢和生產方的數據態勢,展示的信息很不同,對比顯著,需要多加關註。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降19.0%,這是名義的增長率。若剔除一季度的價格因素—CPI上漲同比4.9%,消費的真實增速為負23.9%。按消費類型分,不同行業差異明顯,比如受疫情重創的餐飲下降幅度達44.3%。總體上看,與1、2月份相比,3月消費端沒有明顯改善。以此推斷,第二季度消費疲軟的壓力仍將存在,需要正視。
再看投資:相比1、2月份名義下降24.5%,3月份有相當大的改善,但整體依然疲軟。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從凈出口看:一季度,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11.4%;進口下降0.7%。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983億元,凈出口形勢嚴峻。
GDP從需求角度的構成為消費、資本形成、凈出口、政府購買。從一季度數據看,占據最大份額的消費和投資,真實可比口徑下降23.9%、16.1%,影響是巨大的。盡管從環比態勢看略有改善,但可以預計,第二季度我們仍將面臨傳統“三駕馬車”同時疲軟的局面。
各種積極提振需求的政策亟待落實
一季度宏觀數據,反映了1、2月份為了疫情防控短暫停擺經濟活動的“代價”,也反映了隨著3月份復工復產的加快推進,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基本民生等得到較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得以穩定。
值得關註的是,目前復工復產主要是生產方面的活動,而疲軟的社會零售、投資等是需求端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從對供給端的沖擊轉化為需求端的全面疲軟。從上述統計局數據在供需的巨大差異,已然體現。
當前,社會各界針對需求的啟動已經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方案,包括消費券的發放等等。但政策方案落實的節奏、速度依然太慢,落實的有效機製依然有待形成和加速。目前還沒有看到全面啟動需求的有力抓手。可以預計,二季度總需求依然承壓較大。
那麽,全年GDP增速究竟多少為好?在此,重申我的觀點:在國際環境存在極大不確定的背景下,我們並不適合提前製定指標。影響全年經濟增速有許多因素,並不完全取決於中國自身。國際疫情擴散能不能得到有效控製,會持續多長時間,對國際經濟活動影響深度和廣度,將會從不同程度沖擊中國經濟。這種沖擊不僅僅只是通過進出口,還會通過投資者預期和情緒,帶來更多負面影響。這些外部力量,使今年後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備受挑戰。
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但不意味著一味去堅守“事前指標”或預期指標。短期內,通過靈活的貨幣政策搭配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重點工程建設,“三管齊下”穩住經濟,重點扶持中小微企業、解決就業等難題。長期經濟增長政策,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推進,比如加強消費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醫療健康、文化產品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投入,在帶動社會消費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