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 全國政協委員朱松純:科研條件越來越好,為何顛覆性科學發現卻越來越少?

“為什麽近年來世界各國科研人員成倍增長👒、經費越來越多🍩、科研條件越來越好,卻產生不了根本性的科學發現🥷?”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朱松純在一次發言中發出上述疑問。

在他看來,重大基礎性原創性科學成果“難產”的主要原因在於💊,與過去相比,當前的科研驅動力、科研組織模式、科學問題的復雜性均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現行科研組織模式之下,科學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一種職業。“寫本子”🔧、“數論文”🧗‍♂️、“比引用量”之風日盛➜,群體越來越大,而科學研究越來越同質化,日趨“內卷”🈷️👨🏿‍🦱,產生了顯著的馬太效應。

“科學家處於一個‘玩自拍’的年代🤠。”朱松純說,當前科研領域逐漸出現了“對房間裏的大象視而不見,滿墻角找老鼠抓”的現象,這是導致原創性重大科學發現匱乏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他表示🧝🏽‍♂️,國家“破五唯”評價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科研逐漸職業化🚶🏻,“五唯”日盛重大

回溯自1900年至2020年的世界科技歷史👩🏿‍🦲,朱松純提到👨🏿‍✈️,這120年中,前60年湧現了眾多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如相對論👩🏽‍💼、量子力學😎、信息論、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以及原子彈🧛🏽‍♂️、計算機等的發明。但在後60年🤘🏿,大量成果呈現出填補性、可預見性、漸進式等特征,缺乏顛覆人類認知的突破。

朱松純認為,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之一,是科研組織模式的變化使科學家職業化。

“‘二戰’前✊🏽,科研主陣地在歐洲,這個階段科研還沒有完全職業化。例如,發現生物遺傳學規律的孟德爾是一位神父,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還是瑞士專利局的一名技術員🚴🏿‍♂️。科學家大多是憑著自己的興趣進行探索👨🏽‍🏫。”朱松純說,但在“二戰”後,美國引領了科研範式的轉變,科學研究逐漸職業化。

朱松純認為,這種科研組織模式推動了世界科學中心向美國轉移,但弊端也日益凸顯:“科研成為一種職業💞,‘寫本子’‘數論文’日盛,科學研究越來越同質化🐑,日趨‘內卷’,產生了顯著的馬太效應。”

特別是自2005年谷歌指數H-index誕生以來💃🏼,這種弊端越發顯現🏢🥲。朱松純說,很多科研人員不再對研究根本性問題♦️、探索新領域感興趣,而是更關註搶占細分研究領域(圈地)🗾、快速碎片化的知識生產(發表)和占領話語權(搶註),更加關註影響因子、引用數等簡單便捷的指標。

同時🫵🏼,朱松純還指出,科學問題復雜度的變化,也是近年來顛覆性成果匱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世界面臨的諸多戰略性🤐、前瞻性科技問題,如核聚變、生物技術、智能科學等,都呈現出了‘復雜巨系統’的特性💁🏿‍♀️,具有非線性👨🏿‍🏭、突變和湧現等特征♠️,這使得傳統‘還原論’科學範式和PI製的科研組織模式難以應對。”朱松純說,這就好比對於一個需要1000個變量才可以刻畫的方程組,人們無法隔離出3個變量用“還原論”模式來求解👨‍👨‍👦🤵🏼。

新的戰略思維、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

朱松純認為,面對當今科學的復雜巨系統特點,需要新的科研戰略思維🅾️、新的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這是世界科技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

以有組織科研為引領,朱松純從戰略思路👩🏼‍🚒、科研範式🤦🏽‍♂️、組織模式三方面提出了改觀這一現狀的建議。

他首先提到🫥🚴🏼‍♀️,站在新的歷史轉折點,必須有新的戰略思路。

“如果繼續沿用過去‘跟跑—並跑—領跑’的路線,就形成了一種‘打籃球’的科研模式👩‍🦲。”朱松純解釋說🦶🏼🔒,籃球代表科技熱點🫵🏽,而控球方始終是科技強國,“我們的隊伍一直追著籃球滿場跑”。

朱松純認為,在這種模式下😕♟,我們不但會在追逐熱點的過程中失去戰略定力,而且頻繁更換方向與技術還會跑散了隊伍。更重要的是,“控球方”已經完成了軟硬件生態的布局,形成了新興產業“卡脖子”勢態🎣。

因此🔺,他建議,在下一歷史階段,需要放棄“打籃球”的戰術👩🏼‍🎤,實施更有全局視野的“下圍棋”戰略。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角逐科技製高點的進程中🙏🏻,我們要敢於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思想。”朱松純說,他從漢代霍去病奇襲匈奴出奇製勝的歷史典故中得到啟發,認為我們要從忙於“補短板”的防禦戰略,轉為同時切實註重“構築長板”的進攻戰略。

其次,他談到,要堅持自由探索與有組織科研相結合👨‍🦲,孕育新的科研組織範式和評價機製。

“‘自由式探索’和‘有組織科研’並不對立👩🏻‍🦲,而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朱松純建議,要從國家安全和戰略的角度,既關註“地平線上的黑點”,鼓勵從0到1的原始創新👨‍🌾;又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從更高的視角謀劃全局,協調好計劃性和探索性科研任務的合理布局🐐,整合優勢資源,形成高效的組織體系和架構,避免各自為政、盲目“內卷”、無序發展。

他認為👩🏻‍🎓,新時期的有組織科研不應該局限於類似“兩彈一星”的大科學工程🚉,而是面對復雜巨系統的科學問題,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創新。比如對於不確定性高🚘✌🏿、基礎性強的研究🎆,要建立起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自由探索機製。

朱松純打個了比方👩‍❤️‍💋‍👩:自由探索產出的是“珍珠”和“寶石”,而有組織科研則是把“珍珠”串成“項鏈”🙌🏿,把“寶石”鑲嵌到科學的“王冠”上☝️。

最後💋,朱松純建議🙅🏻‍♀️,要以組織的科研模式打通“學研產”創新鏈條👩🏽‍🦰。

“‘學研產’是創新鏈上的三個不同階段🛢👨🏻‍🦲,要真正打通這個鏈條是極其困難的🪡,原因在於這些階段有著迥異的科研文化與群體。”朱松純說♑️,一般來說,大學研究瞄準的是5~10年之後的目標🧑🏼‍🎄,產業界的應用型研發瞄準的是1~2年之內的產品🦾;而科研院所的使命是連接這兩端♤,集中力量進行科研攻關🕛。

他觀察到,近年來我國開始布局一批國家實驗室🤽🏼‍♀️,正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有遠見卓識的地方政府也開始建立新型研發機構,都在布局“鏈接器”這一角色🆔🏅。

“我們需要利用新型舉國體製的優勢,縱向貫通學研產🤸🏻‍♂️、橫向實現大交叉,在共同的目標下👨‍👨‍👦,形成‘縱橫交織’的創新聯合體。”朱松純表示,科學家要堅決摒棄“有人才🏃‍➡️⇨,無隊伍”“各自為政”的科研現狀,積極主動投入有組織科研隊伍中來,以極大的熱情和堅定的決心參與這場開創性的科技革命。

原文鏈接🍫:朱松純委員:科研條件越來越好,為何顛覆性科學發現卻越來越少?

deb85abfd2964d8aa0bc14e3f647318c.jpg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