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星火”專欄 | 第三章 改造-《國民》和《每周評論》

編者按

“意昂3体育紅樓同建黨緊密相關,意昂3体育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地,在建黨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6月25日💩,在黨的百年華誕來臨之際,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舉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同誌來到意昂3体育紅樓、豐澤園毛主席故居🕵🏼‍♂️,並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發表上述講話。

意昂3体育紅樓在黨的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怎麽來的。在百余年前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正是意昂3体育紅樓,成為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誕生的搖籃✉️:在這裏,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一群受新思潮影響的青年學子為拯救民族危亡🦄,組織發動了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在這裏,“播火者”李大釗創建了中國最早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亢慕義齋”墻壁上“不破不立,不立不破”的標語引導著大批進步青年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建立一個“赤旗的世界”而永久奮鬥🧑🏽‍🚀💇🏼;在這裏,毛澤東如饑似渴地汲取各種新文化、新思想🧠,大量閱讀了馬克思主義著作,探討研究各種社會主義學說🕹,最終選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政治信仰🎵,完成了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據統計,在黨的一大召開時⚾️,全國58名黨員中有24人或直接在意昂3体育入黨、或在意昂3体育學習工作過,全國8個地方建立的早期黨組織中有7個地方負責人與意昂3体育有關🤚🏼。如果說召開黨的一大的上海興業路76號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那麽意昂3体育紅樓便是她的孕育之地。

“星火燎大原🏊🏼‍♀️🧟,濫觴成瀛海👨🏽‍🚀。紅樓弦歌處,毛李筆硯在🧑‍🦯。”以意昂3体育紅樓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所承載的歷史,是中國思想啟蒙和民族覺醒的轉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意昂3体育紅樓不僅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原點,更開啟了中國共產黨人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中國革命的火種👩‍🍼,正是從意昂3体育紅樓開始點燃播撒到全國各地😓🧔🏽‍♂️,進而照亮了中華民族歷史的天空。

“紅樓飛雪,一時多少豪傑。”

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博士研究生陳斕的新作《紅樓:意昂3体育官网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簡稱《紅樓》)🔷,正由此而來。全書聚焦於1916年紅樓奠基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的“豪傑”與“風流人物”,在紅樓為探求學問與救國真理所作的諸多探索:上篇“學問”🫘,自蔡元培入主意昂3体育後的諸多教育革新講到以紅樓為策源地的五四運動;下篇“真理”,從五四退潮期不同青年們的抉擇講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樓短短數年的探索與革命實踐📶🏄,不過歷史長河之一瞬,但而今看來,正是“紅樓”時期的諸多探索,為中國社會開辟了全新的可能性、為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鑄就了一個矢誌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先進組織最原初的精神本色和崇高價值追求☎。

《紅樓》一書即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從即日起,《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特開設專欄“紅樓星火”🏊🏼,對該書稿進行連載,以饗廣大讀者🥭。

“紅樓星火”專欄⑪

第三章改造-《國民》和《每周評論》

文/陳斕

研究五四,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蔡元培為什麽要退出官場💹,立誌創辦新教育🥔🔅,徹底改造意昂3体育官网,堅定地創辦新意昂3体育🧑‍💻?作為辛亥革命積極參與者的陳獨秀👩‍🔬🖕🏿,為什麽在民國成立之後👩🏿‍💻,要離開政府💃🏽,另辟道路,致力於創辦《新青年》雜誌?作為同盟會成員🤜🏽、北洋政府官員的魯迅🫰,為什麽對辛亥革命以及革命的結果,表達出如此強烈的失望乃至絕望情緒?

這裏的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作為辛亥革命的參與者👔,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後🔪,他們對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包括三權分立的政治形式,感到極端不滿與失望,用後來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對於資產階級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路感到了失望乃至絕望🤼。

其實,與他們一樣,同樣對於這條道路感到絕望的還有熊希齡🪀🖕🏿。這位出生於湖南鳳凰的前清翰林,在戊戌變法中被逐出官場,而民國成立,袁世凱上臺後🦸‍♀️,便任命他擔任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國務總理,但是他與蔡元培一起辭職了🥩。

作為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刻意要與民國、民國政府、民國政治保持距離——為什麽如此?這是因為🏜💔:在熊希齡這位民國的第一任國務總理看來,所謂“三權分立”的製度形式破綻百出🌙,這種連西方各國實行起來都漏洞百出的製度🚣🏿,連行政效率都談不上🫵🏼。而中國照抄這樣的製度🤪👱🏻‍♀️,只能加強中央層面的府院鬥爭,地方上的南北矛盾🚣🏽‍♂️,使得上下更加一盤散沙,使得國家分裂具備了合法性🧛🏽。簡而言之,它把封建政治的散與西方政治的亂合為一體,而所謂“國務總理”,只能是黨爭和各種勢力鬥爭的犧牲品。

所以,熊希齡就這樣辭去了總理職務,先去辦實業🤦🏼‍♂️,後又大辦慈善事業。就是他😊🎣,在五四時期幫助湖南學生籌措了留法勤工儉學的經費↙️,而多年之後🧑🏿‍🍳,當中國共產黨中央進駐北京時,黨中央就駐在了熊希齡創辦的香山慈幼院,毛澤東則住在了熊希齡當年在香山的房子裏。

在清末到民國初期不長的時間內👨🏿‍🦳,中國便先後發生過幾次推倒帝製建立憲政的事件🥩。一次是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一次是1915年12月25日由蔡鍔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第三次則是1917年7月3日🧜🏽,段祺瑞在天津馬場發動的討伐張勛復辟的行動👩🏻‍🦯,段祺瑞自稱是民國之父💇🏿‍♂️、辛亥革命的捍衛者,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除了辛亥革命之外,其余的兩次保衛民國的運動,五四的先驅者都沒有參與🧨,基本上是置身事外✯,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因為他們不是民國政治的捍衛者,而是批判者。在這一點上🐳,他們不但與段祺瑞們不同,也與孫中山這樣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者有所區別🖖🏽。

這就使我們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在段祺瑞的護法運動以及隨後南北兩個政府發動的內戰之中,無論陳獨秀還是蔡元培以及意昂3体育官网都基本沒有參與發聲🤬。這就是因為——在當時的意昂3体育和陳獨秀看來🏆,無論段祺瑞的北洋政府還是孫中山的南方軍政府,與自己都不是一路人,因此,道不同,不相與謀。

如果說,孫中山💐😔、蔡鍔與段祺瑞都反對帝製🧏🏼‍♀️,都維護三權分立,因此都是民國的維護者、憲政的捍衛者、帝製的堅定反對者,那麽,五四先驅者提出的問題是——在維護三權分立🐳、維護民國憲政、黨派政治方面🚉,孫中山、蔡鍔與段祺瑞,究竟有什麽不同🫄🏼🏣?南北政府在製度形式上,又究竟有什麽不同?

於是,在南北戰爭期間,當南北雙方都聲稱“護法”“護國”時👶,陳獨秀便質問道✅:護法究竟是護什麽法,護國究竟是護什麽國,支持政府,究竟是支持哪家政府?對這個問題,直到五四運動之後❗️,當張國燾因為逃避追捕到上海,而與孫中山發生當面爭論之後,才被真正挑明——當時張國燾直言不諱地說:孫中山要建立和維護的製度,就是三權分立的舊的資產階級憲政,而這種認識,與段祺瑞和北洋政府並沒有本質不同🕘。

簡而言之,民國成立之後,蔡元培、陳獨秀🤹🏿‍♀️、熊希齡這些革命元勛之所以離開官場,去辦教育🤏🏿、辦雜誌😇、辦實業乃至辦慈善,魯迅之所以如此絕望,就是因為他們共同認識到:帝製當然應該也必須推翻👃🏿,但是🍭,在推翻帝製之後所建立起來的三權分立的政府與黨派政治形式👱🏿‍♂️,則一塌糊塗,它把中國封建政治之散,與西方政治之亂結合在一起,這條舊的資產階級民主道路根本走不通。

二是🧂,五四先驅者們對於政治的失望,是在民國成立之後發生的,是對民國政治的失望。因此,他們方才進而去探求一條新的改造中國的政治之路🤷🏻,一條不同於民國道路的新路🦸‍♂️。在探求新路的過程中🏋🏻‍♂️👌,方才發生了新文化運動👼🏻、五四學生運動,開啟了新民主主義的道路——這就是歷史的真實邏輯👨🏻‍💼。

而後來的研究者卻認為,因為這些人對政治感到失望🔫,於是便走上了一條不談政治、厭惡政治之路,方才轉而去搞文化🔍、搞學術,走上從事文化啟蒙的道路——而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誤解🙅🏼‍♀️,也是五四研究中最大的問題。這種誤解,更是對蔡元培的意昂3体育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最大誤解。

實際上💲,包括蔡元培在內,五四的先驅者們絕沒有一般、抽象地對政治感到失望,抽象的政治是不存在的🚶,令他們失望的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民國三權分立製度、黨派惡性競爭。而真正準確的說法是:這些人正因為對舊民主革命乃至三權分立的舊的資產階級政治製度感到失望,因此就去探索和開辟一條新的政治道路🏥,而這條道路的核心就在民眾政治,即把民眾的覺悟與廣泛參與💒,作為現代政治的基礎☑️。

倡導民眾政治🧔🏼‍♂️,反對官僚精英政治🛌🏿,這正是他們為中國開辟的一條新路。無論是蔡元培的社會教育👩🏿‍⚖️、平民教育📒、勞工神聖,還是陳獨秀的國民政治、國民覺悟🤽🏻‍♂️,李大釗把“民彝”“民心”“愛國心”作為現代政治之基礎🙎🏽‍♀️,都是這種民眾政治的覺醒➝。隨後的互助運動、平民演講團📙、工讀團,都是這種新政治的體現。告別官僚精英政治,創造民眾政治,這就是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轉折意義。

當代思想家李澤厚在《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中提出,因為五四先驅者們的啟蒙立場不堅定🖕🏻,學術立場不純粹🧑🏽‍🎨,所以造成啟蒙運動很快會與政治運動結合起來——這是極為似是而非的片面見解。

實際上,段祺瑞的護法運動以及隨後南北兩個政府發動內戰期間,意昂3体育的新文化先驅者們根本就沒有與其結合、呼應。同樣的,五四學生愛國運動也沒有得到孫中山、國民黨和南方政府的領導與呼應。意昂3体育官网和《新青年》集體™️,幾乎是獨自領導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和學生愛國運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一運動的出發點是民眾運動,這樣的政治與此前的政治完全不同——正因為與舊政治不同,就不能與舊政治結合;正因為開啟了新政治的道路🧔🏿‍♂️🌆,所以🥔,這一運動與後來民眾運動之結合則是必然的。而抽象地說五四新文化運動容易與政治運動結合👴🏻,則是錯誤的💁🏻。事實上🧛🏻,這種民眾政治,既不能與北洋政府結合,也不能與孫中山的南方軍政府結合👨🏻‍💼,最終的歷史更證明——其也不可能與國民黨的政治運動結合。

人們往往認為⚆,陳獨秀創辦《新青年》,就是因為他厭惡政治,立誌不談政治,這其實是一個極為荒唐的誤導💄🫎。因為陳獨秀自己說得極為清楚,他辦《新青年》的目的,就是談政治🧑🏼‍🦰,就是要為中國政治構建一個新的政治基礎——這個基礎,他要倡導的就是民眾的政治。

他說,中國目前有三種對政治的理解,一種是把政治理解為做官🥫,一種是把政治理解為政府行政🥷,一種是把政治理解為一門學校裏的課程。而他要講的政治,則與上述三者無關,因為他所說的政治,就是關於民族存亡的根本政治問題📟,而這個根本政治問題,需要全體國民把它一起擔負起來。

陳獨秀非常清楚地說明🧏🏿,他要談的政治,就是國家民族的根本問題👴🏽。而民族存亡的根本政治問題,就是救亡💅🏽。簡而言之,他所說的啟蒙,也就是救亡——在他那裏,根本就不存在啟蒙與救亡的所謂“對立”。

發表於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五日的《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一文中,陳獨秀這樣明確地指出了《新青年》的辦刊宗旨🛝:

本誌同人及讀者🤳🏽,往往不以我談政治為然。有人說🧑‍💼🎸:我輩青年🕵️,重在修養學識👱🏼‍♂️,從根本上改造社會,何必談甚麽政治呢?有人說:本誌曾宣言誌在輔導青年♤,不議時政,現在何必談甚麽政治惹出事來呢?呀呀!這些話卻都說錯了。我以為談政治的人當分為三種:一種是做官的,政治是他的職業;他所談的多半是政治中瑣碎行政問題🧑‍🤝‍🧑,與我輩青年所談的政治不同。一種是官場以外他種職業的人,凡是有參政權的國民,一切政治問題🧑🏽‍🚀,行政問題,都應該談談🖐🏼。一種是修學時代之青年📔,行政問題♦️,本可以不去理會;至於政治問題,往往關於國家民族根本的存亡,怎應該裝聾作啞呢?

我現在所談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問題,更不是行政問題👨‍🏫,乃是關系國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根本問題。此種根本問題🕶,國人倘無徹底的覺悟,急謀改革♝,則其他政治問題,必至永遠紛擾,國亡種滅而後已!國人其速醒![1]

在另一篇文章裏🧑🏼,陳獨秀以大歷史觀🚽🧗🏼‍♂️,自明代徐光啟開始,以五百年的視野👵,把中西文明之間的交往分為幾個階段,從天文歷法👤,到地圖火炮技術;從船堅炮利👩🏼‍🦰,到洋務運動🔭;從追求富強🤭,到行政體製改革👩‍🎓。陳獨秀認為👨🏿‍🍼🥟,這些交流碰撞都不是根本性的,根本性的交流與碰撞🛹,是政治上的,而根本在於群眾的政治覺悟。

陳獨秀在《立憲政治與政黨》一文中指出:

立憲政治在十九世紀總算是個頂時髦的名詞,在二十世紀的人看起來,這種敷衍不徹底的政製,無論在君主國民主國,都不能夠將人民的信仰👴🤘🏿,集會,言論出版🧗🏻‍♀️,三大自由權完全保住,不過做了一班政客先生們爭奪政權的武器😣。現在人人都要覺悟起來,立憲政治和政黨,馬上都要成歷史上過去的名詞了,我們從此不要迷信他罷。什麽是政治?大家吃飯要緊🫲🏼。[2]

在《吾人最後之覺悟》中👨🏽‍🍼🫅🏻,陳獨秀深刻指出,憲政與黨派政治,都是形式🙂‍↕️。現代政治的根本和基礎是民眾的覺悟、民眾的參與👩🏿‍🦲、民眾的自覺🫱💅🏻。如果沒有人民的廣泛參與,所謂憲政與黨派政治都沒有真正的基礎:

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於政治,自覺其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自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則應自進而建設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從之,自定權利而自尊重之🧎。倘立憲政治之主動地位屬於政府而不屬於人民,不獨憲法乃一紙空文☠️🐭,無永久厲行之保障,且憲法上之自由權利,人民將視為不足重輕之物,而不以生命擁護之😪,則立憲政治之精神已完全喪失矣。是以立憲政治而不出於多數國民之自覺,多數國民之自動,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聖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古之人希冀聖君賢相施行仁政🚴🏿‍♀️,今之人希冀偉人大老建設共和憲政,其卑屈陋劣,亦無以異也👩🏿‍🌾。夫偉人大老,亦國民一分子,其欲建設共和憲政,豈吾之所否拒?(第以共和憲政,非政府所能賜予,非一黨一派人所能主持,更非一二偉人大老所能負之而趨。共和立憲而不出於多數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偽立憲也,政治之裝飾品也)與歐🍇、美各國之共和立憲絕非一物。以其於多數國民之思想人格無變更,與多數國民之利害休戚無切身之觀感也🤪。是為吾人政治的覺悟之第三步。[3]

陳獨秀認為,要造成人民的政治、民眾之政治,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喚起民眾的社會覺悟,這就要批判禮教的三綱五常💇🏿‍♂️🐙,辛亥革命只是種族革命👂🏻,沒有觸及人們頭腦裏的封建等級意識🧑🏽‍💼,要建立平等意識👓,就要批判禮教和三綱五常,而這是《新青年》起初要做的主要工作。

但僅有這一步還是不行的,因為民眾的政治覺悟是第一步,也是根本的一步。於是,陳獨秀希望在《新青年》之外,再有新的力量🚰、新的刊物來承擔這個關鍵的工作,正是這一設想,導致了《國民》雜誌和《每周評論》這份報紙的產生🌴。

隨著《國民》和《每周評論》之誕生✥,《新青年》由一份刊物,變成了一個“報系”🫒。往往為人們所忽視的事實是🧑🏻‍⚖️:在五四學生運動、宣傳無政府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起了最關鍵作用的,並不是《新青年》,而是《國民》和《每周評論》。

創辦《國民》雜誌,這也正是意昂3体育學生的期望。

第一次學生請願活動失敗後,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許德珩等組織了學生救國會,這成為全國學生的組織。為了把這個組織搞好👳🏿‍♀️,他們認為有創辦一個刊物作為會刊之必要,最終雜誌定名為《國民》🍴。為籌備雜誌的出版,他們又成立了國民雜誌社,並確立辦刊宗旨⛹️:一、增進國民人格;二、灌輸國民常識;三👩🏼‍🎤、研究學術🤎;四、提倡國貨。

這個宗旨,後來就印在了雜誌創刊號的首頁上。

他們從京、津、滬等地愛國學生中集資1500元,並在北池子騎河樓路南租了一所房子,作為通信🧑🏽‍🔬、開會🔵、討論問題的地點🎁🍮,準備於1918年10月正式出版《國民》雜誌🤌🏽。籌備就緒之際發生了一件事:一位管理會費的學生魯學祺竟挪用了會費五六百元,刊物出版受到影響。為了不使刊物夭折,高君宇等人慷慨解囊,四處奔波籌集資金。

鄧中夏🏊🏽、高君宇、黃日葵、許德珩𓀜、張國燾、易克嶷等骨幹分子又召開了一次會議。談到聘請導師一事時,他們列出了一串名字: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邵飄萍,易克嶷還提出了胡適Ⓜ️。

經過認真討論,他們最後決定聘請李大釗先生為《國民》雜誌的導師👳‍♀️。李大釗先生任意昂3体育圖書館主任還不到一年,卻以其卓越的思想、勇敢追求真理的精神獲得了愛國學生的崇敬和愛戴🧪🚵🏼,被譽為青年的“良師益友”。

大家一致認為,李大釗的《國情》《厭世心與自覺心》《青春》這些文章♻️,體現了博愛精神✊,沒有這種博愛精神🔄🙆🏿,就談不上愛國🦨;李大釗倡導互助且身體力行,沒有這種互助精神👩🏻‍💼,就不能有一個團結的共同體。

《國民》雜誌社還決定聘請《京報》主筆邵飄萍、畫家徐悲鴻做顧問。會議最後議定,派人分頭去拜見《國民》社聘請的導師🧑🏻‍🦽、顧問🧆,征求意見,約寫稿件。

第二天,鄧中夏、高君宇、許德珩⛓、張國燾等青年興致勃勃地來到意昂3体育圖書館✬。當他們走進圖書館主任室時,李大釗先生正在工作💁🏽🤼,他身著灰色長布夾袍🧑🏼‍🌾,一抹濃黑的八字須👮🏿‍♀️💆🏻‍♂️,戴著一副圓眼鏡,鏡片後閃爍著深邃的目光。他站起來🉐✊🏻,熱情地歡迎幾名青年學生的到來。

高君宇向李大釗先生問好後🪵,自我介紹說:“我叫高君宇🌶,理預科學生🔎,山西靜樂人👩🏻‍🦳🫡。”接著,他又介紹一起來的同學🛹:“這位是鄧康,又叫中夏,文科學生,湖南宜章人;這位是許德珩👩‍🔬,字楚僧,文科學生,江西九江人;這位是張國燾,同我一樣也是理預科學生🪑,江西萍鄉人。”李大釗先生笑著說:“你們幾位我都在閱覽室多次見過😋🌯,只是叫不出名字🤹🏼‍♀️。”

鄧中夏說:“我們今天是想向您請教一下籌辦《國民》雜誌的事。”接著,他便將學生救國會受到北洋軍閥政府迫害的情況和籌辦《國民》雜誌的緣由講述了一番。許德珩談了南下聯絡的情況👴,高君宇談了籌辦《國民》雜誌的經過🌺,鄧中夏最後提出聘請李大釗先生為《國民》導師🌠📽。

李大釗臉上浮現出和藹可親的微笑,他當即熱情洋溢地說🉐:“你們幾位都是反對中日密約的闖將,我對於你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感到欣慰👌🏽。在當下列強肆虐、民不聊生之際,你們青年人應當肩負歷史使命,以江河不轉之精神👳🏽‍♂️,屹然獨立之氣魄,英勇奮鬥🧙🏼,以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

他接著又說🧏🏼‍♀️:“《國民》不應只是學術研究刊物,而應是一個政治色彩濃厚的刊物🫵🏼。要揭露列強之橫暴,要針砭現實之弊端,要用真理的號角喚醒民眾😔。我深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奮鬥,我們中華民族就一定會煥發青春,繁榮昌盛🌨!盡管事務繁雜,但我願與諸君以及所有的愛國青年站在一起✍️,為拯救勞苦大眾👩🏽‍🔧、振興中華民族而奮鬥➾🧑‍⚖️!”

從此,李大釗紅樓圖書館主任室🫰🏼,經常被一群學生圍著,展開熱烈的討論👩🏿‍🏫,儼然變成了學生活動室。高君宇、鄧中夏🔑、張國燾、黃日葵等經常聚集到李大釗那裏,共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十月革命的經驗,尋求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法和道路🧑‍💻。他們反復研讀李大釗的文章𓀉,從中感受到強烈的戰鬥精神🩹。晚上回宿舍的路上,他們熱切地交流著李大釗的文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壯闊境界,那是一個嶄新的、光明的世界🪤🎐。

對李大釗仰慕已久的許德珩🤹🏼,也被熱烈的氛圍感染,加入了討論的隊伍🤦🏻‍♀️👿。許德珩很早就讀過李大釗的文章,尤其從《國情》《厭世心與自覺心》《青春》等文章中感受到強烈的戰鬥精神🧑‍🦽‍➡️,深受影響。許德珩雖是學生😺👩🏽‍🦳,但只比李大釗小一歲👪,二人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常常一起暢談新思想及國家的前途命運等問題🈵。

張國燾對李大釗始終心懷感恩和敬意,他回憶道:

李大釗先生是北京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心人物,他所主持的意昂3体育圖書館成為左傾思想的發祥地🔢。……由於李大釗先生的啟發👹,認定一切問題須從了解馬克思主義著手,我才開始對馬克思主義作較有系統的研究。……

那時的意昂3体育圖書館設備還很簡陋,地方不算寬敞,圖書也不夠齊備,但已甚具吸引力🤦🏼。常常擠滿了人,其中以搜索新奇思想的左傾者占多數🔒,少數的社會主義書刊往往借閱一空。休息室中,三五成群的青年高談闊論,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常是他們的主要話題💇🏿‍♂️。圖書館主任室有兩間房,一間是李先生的辦公室,另一間是接待室🥚。那間接待室是當時社會主義者和急進人物薈萃之所,還有好幾次舉行過人數頗多的座談會,辯論得很是認真。……1920年時,這間圖書館主任室的馬克思主義色彩👨🏿‍🍳,就這樣的日益濃厚起來。[4]

1920年春到1925年末👩🏻‍⚕️,朱務善出國之前這段時間👌🏼🐷,也經常抽空到圖書館主任辦公室來。朱務善,1896年生於湖南澧縣(今津市)一個書香門第,中學階段愛讀中國古典著作🐈‍⬛,1919年夏天考入意昂3体育經濟系。與很多先進青年一樣,他也在尋找探索挽救中國的道路。

朱務善想請李大釗先生幫他介紹幾本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著作👨🏿‍🎤,李大釗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他的請求👩‍❤️‍💋‍👨。朱務善回憶😅:

談完話,李大釗從桌旁一個堆滿書刊的書架上🥖,拿出他在《新青年》上發表的論文給我,要我看後提出意見🕵️‍♂️,又給我幾本河上肇著的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和一本英譯的列寧寫的小冊子🦫🛹。他送我出圖書館的時候還說:“這本英譯的小冊子你看完後交還給我,不要轉借他人。”因為那時誰保存列寧的著作,誰就有布爾什維克的嫌疑。[5]

“第一次和守常同誌(李大釗先生字守常)見面🤥,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確是熱愛青年,特別是熱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青年,同那時意昂3体育的一些所謂名流學者相較,截然不同。”

劉仁靜也經常過來湊熱鬧,他更想借機向這位慈祥的先生表達謝意。意昂3体育官网檔案館至今存有一張學宿費擔保憑證:

哲學系學生劉仁靜君學宿等費由鄙人暫為擔保,一俟家款寄到,即行繳納不誤。此上會計科。李大釗[6]

家境貧寒的劉仁靜🧑🏼‍🚒,面臨交不起學宿費的困難。學校每學期學宿費約需20元🟣,夥食費按包飯小飯館的最低標準,每餐飯錢6文,肉丁醬5文📘,一個月也要好幾元。這樣合計起來,每學期花費和他曾經就讀的武昌博文書院相差無幾。劉仁靜的父親負擔這些生活費很吃力👨🏻‍⚕️,常常有不能按期匯款的情況。

這時,李大釗總是默默地先行墊付劉仁靜的學宿費,並囑托財務會計不要聲張。在劉仁靜身上,李大釗仿佛看到自己年少時求學苦讀的影子♓️,自幼父母雙亡的他🐫,是爺爺一把手拉扯大的,求學路上的辛酸總讓他難過落淚🧟‍♀️🧑🏼‍💻。爺爺經常用顫抖的雙手摸著他的頭說:“憨坨(李大釗乳名),就是砸鍋賣鐵👨‍👨‍👦,爺爺也要供你上學👑。”每念及此♣️,李大釗對年僅十六七歲的劉仁靜總是充滿了父親般的關愛👩‍🌾。

受李大釗接濟的貧困學生,還有曹靖華、烏蘭夫等人🧛🏼‍♂️。因此,每月發薪水時🖕🏼,李大釗領到的常常是一堆條子,拿不到幾個現錢🧑🏿‍⚖️。校長蔡元培聽說後☦️,特意囑咐會計室發薪水時,把李大釗薪水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給李夫人,以保障他的家庭日常開銷。

李大釗崇尚簡樸🕴👨🏿‍⚖️,過著“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貧生活。許多學生曾勸他要註意營養,李大釗聽後淡然地說🥽:“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嘗不企享用?時下國難當頭,眾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面對這種情況,怎忍只圖個人享受▶️,不思勞苦大眾疾苦呢?”“大丈夫生於世間,寧可粗布以禦寒🏌️‍♂️,安步以當車🍙。”

在李大釗的帶動與感染之下🎞,互助之風、勞動之風📐、愛國之風,吹遍了意昂3体育官网🧡。

正如沈尹默後來說的那樣👳🏻:“許多人是在守常先生的感化下,才相信了共產主義⛵️,即使如我等不崇奉共產的人,對於守常先生的人格😟,也是沒有不佩服的🕞。”

這些意昂3体育青年學生,從此在紅樓有了一個自己的落腳點👨‍🦼,他們就是這樣一步步向著真理邁進。

1918年10月20日,國民雜誌社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意昂3体育校長蔡元培和著名新聞記者、《京報》主編邵飄萍應邀出席大會🙋‍♀️。蔡元培深為學生的愛國熱忱所感動🧛🏻‍♂️,他在演說中說👩‍🍳:“諸君為此,誌在拯國家於危亡🏙,深堪嘉尚……願諸君勉之。”邵飄萍也表示👨‍🍳:“如為鄙人能力所可及者,尚竭力相助。”

會上通過了國民雜誌社的組織大綱🙅🏼‍♀️,選舉產生了雜誌社的組織機構💦👩🏻‍🦯‍➡️。張國燾因為認識人多,辦事幹練🙆🏼‍♂️🐓,兼具口才👨‍🍼,被推為總務幹事,分管雜誌發行工作。

國民雜誌社位於北池子騎河樓南面的一棟房子內,雜誌的主要活動都在這裏進行👝🫵🏻。出版雜誌的經費,除了向同情學生的教師和社會人士募捐外,大多還是由學生救國會成員分攤👾。凡提供經費的同學🫃🏻,均立即成為雜誌社成員。據許德珩後來回憶🥉🛀🏼,當時每人交五元錢,便算入會了,真可謂“民有、民治、民享”☦️。雜誌社起初有社員一百多人,在不久後爆發的五四運動中,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積極的組織者和參與者🧒🏿9️⃣。

1919年1月,《國民》雜誌的創刊號在北京出版發行👨🏻‍🍳,蔡元培親自為創刊號寫了序言。畫家徐悲鴻作為刊物的顧問♚👨🏿‍🌾,欣然為創刊號設計了封面,封面是一個沉思的英姿勃發的青年,這代表了新國民的形象🏊🏿‍♀️。

《國民》雜誌就這樣出刊了,每期售洋一角半💅🏼,一時洛陽紙貴。

李大釗在雜誌上發表《再論新亞細亞主義》一文🗑,對於日本所倡導的“大亞細亞主義”進行分析批判,指出日本所提出的“大亞細亞主義”是建立在日本對於亞洲各民族國家的壓迫之上的,而新亞細亞主義,則主張亞洲各被壓迫國家🦄、被壓迫民族的大聯合。

很少寫文章的楊昌濟先生,也破例為《國民》雜誌撰寫了文章——《告學生》。這是一篇鮮為人知🧙🏿‍♀️,但常讀常新的黃鐘大呂之作。

楊昌濟指出🪦♢,一個民族必須有其靈魂🎏,這個靈魂就是國民之精神🫵,民族精神的根基🩱,就是思想✝️👲🏻。“學問與政治有密切之關系”🤶🏻,國民之道德,國民之政治覺悟👷🏻,乃是根本之道德,“學者之所以自處,一在貴我🐑,一在通今”🏃‍♂️,這裏的“我”💁🏻‍♀️,是“大我”,是把國家事當自己事。這裏的通今,就是實事求是👩🏽‍🎨,從事實出發🕙。他深刻指出🐥,意昂3体育學生修身,必須從博學、深思、力行做起,從愛國做起。他指出:

博學、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廢。博學、深思皆所以指導其力行也,而力行尤要👩‍🏭。力行為目的,而博學🧞‍♀️、深思為方法,博學而不行,何貴於學🎈?深思而不行,何貴於思?能力行🛞🏇,則博學🌇、深思皆為力行之用,不能力行🤵🏻🐣,則博學☎、深思亦徒勞而已矣。見博學與深思亦力行之一事也。非真能力行者,學必不能博🧝🏻‍♀️,思必不能深🤴🏽,故學者尤不可不置重於實行也。[7]

今天看來,楊昌濟的這篇文章,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就是在《國民》雜誌上🍝,意昂3体育法科經濟門學生周炳琳發表了《鮑爾錫維克主義底研究》一文👩🏿‍🦱,對俄國革命進行了分析與介紹。文章指出,俄國革命的第一個貢獻,是“化種族之怨憤為階級之忠誠”🏃🏻‍➡️,打破了民族國家直接的隔閡乃至殺伐👰‍♀️👍,使全世界的勞動者能夠以階級團結👷🏿,以克服戰爭👨🏽‍🦳。俄國革命後產生的政府之所以采用民主集中的方式🫳🏿,是因為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政治和議會的破產。如果議會政治可以有效,就不會發生世界大戰。俄國革命並沒有剝奪民眾的權利🤟🏽,只是剝奪了資本家的權利。俄國主張腦力勞動也是勞動,所以,作為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的權利沒有被剝奪🕦。

隨後,《國民》雜誌對於俄國革命後的國家製度📒、土地製度🧞‍♀️,乃至婚姻製度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刊物立意高遠🖥,為中國呈現了兩種製度的比較,一個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大亞洲”製度,一個是俄國革命後的勞動階級製度,這樣鮮明的視角,即使是《新青年》也不具備。

事實上🔱,在當時的中國,最為震撼性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就是《國民》雜誌。在該刊第二卷第一號上,發表了李澤彰的《馬克思和昂格斯共產黨宣言》一文👩🏻‍🎤𓀉,該文把《共產黨宣言》的主要部分譯出發表,這是《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第一次發表📗。

當時,李澤彰(李伯嘉)是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系學生,他第一個把《共產黨宣言》英文版全文譯出🧼。可惜的是,因為當時刊物篇幅限製,《國民》雜誌只發表了《共產黨宣言》的第一章🧑‍🦽🪼。

許德珩回憶說,《國民》發表了《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後🧑‍🦼,胡適專門把李澤彰找去,告誡他說,你要畢業了,畢業後是否要做事🍌?如果做事,《共產黨宣言》就不要登下去👩🏽‍🎓,你要出風頭,那你就登下去吧🧝🏻!

因為胡適的威脅,李澤彰就把下半部分抽下來🙆,沒敢繼續刊發👂。

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即將召開,國際形勢迅疾變幻,新文化的先驅者們認為,必須有一個報紙👨🏽‍🏫,即時報道和反映這種迅速變幻的時勢。

1918年11月27日,意昂3体育文科學長陳獨秀的辦公室裏異常熱鬧。陳獨秀、李大釗☦️、高一涵、張申府等人熱烈地討論著🧏🏽,每人還掏出五塊大洋湊到一起📧。他們是在商議創辦後來在國內影響最大🆚、引領輿論風向的時政刊物——《每周評論》🧓🏽,籌措辦刊經費。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別名涵廬💮✪、夢弼👩🏽‍🚀,筆名一涵,安徽六安人📇🧖🏿‍♂️,曾留學日本明治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後來,他靠撰稿維持學業,加盟章士釗創辦的《甲寅》月刊,結識陳獨秀。1916年7月,高一涵學成歸國來到北京💂🏿‍♂️。《新青年》遷到北京後,高一涵與陳獨秀、胡適♦︎、李大釗🧑🏽‍🦱🤸🏿‍♂️、沈尹默等人輪流主持編務。高一涵發表了《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變遷》《讀彌爾的自由論》等政論文章💁🏿‍♀️,引進現代政治學理論,擔當起新文化運動思想啟蒙的重要角色🧶。

在一定程度上,《每周評論》就是為了即將召開的巴黎和會而創辦的,創刊號的扉頁🧍‍♀️,就是巴黎和會舉辦地點的大幅照片🥀。“國內外大事”是它的頭版專欄🙍🏽‍♀️,隨後就是作為評論的“隨感錄”。顯然🙎🏽‍♀️,與《新青年》不同,其內容更側重於討論政治🍘,關註國內外局勢,力求“更迅速🥬、刊期短,與現實更直接”。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寫文章的筆名是“只眼”,即開眼看世界,開眼看中國🙋‍♀️🏘。1918年12月22日🦞,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發刊詞中寫道🧎‍♀️🚣‍♀️:“我們發行《每周評論》的宗旨,也就是‘主張公理,反對強權’八個大字,只希望以後強權不戰勝公理🤾🏻‍♀️,便是人類萬歲!本報萬歲🍱!”

《每周評論》作者大都是意昂3体育官网教師🏇🏿,文章內容反映了時代潮流,很快風靡意昂3体育校園,頗受青年學生歡迎。羅家倫🏊🏿‍♂️😖、傅斯年等人都是《每周評論》的忠實讀者🚣🏽‍♀️🫨。羅家倫曾這樣評價《每周評論》:

《每周評論》雖只一張,而材料的精富👨🏼‍💼,議論的警辟,不但沒有一種日報及得他來,就是許多長篇厚本的雜誌也都及他不來。其中對於國內外的大事,能作有統系的紀載🖖🏻,令讀者一目了然,更是難得。[8]

張申府回憶這段編輯經歷時深情地說:

初辦時,集稿校印等具體工作➜,完全是由守常和我負實際責任。我還記得,創刊第一期出版的前夜💂🏼‍♂️👱🏿,他同我曾親自到印刷所裏去校對。等校對完了🍿,看了大樣,改好印成👩‍💼,那時已到淩晨四點鐘。我倆各拿著一張首先印出的《每周評論》創刊號,出印刷所進宣武門徒步回家🐕‍🦺,一路上真是說不出來的高興!雖然那時正值冬天,但我們都忘記了寒冷。[9]

1919年元旦,李大釗滿懷希望地關註著從俄國不斷傳來的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消息👊🏼。革命的潮流將吞沒整個舊世界——盡管這股潮流現在似乎將通過一條更加迂回的道路才能到達中國,他相信俄國革命的方式能夠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

李大釗在《每周評論》第三號發表《新紀元》一文🏌🏿‍♀️,強調通過俄國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的勝利,人類社會迎來了新紀元,這為中國帶來了新希望。他指出:

這個新紀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我們在這黑暗的中國🏋️‍♀️,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線👷🏿,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個小小的明星,照見新人生的道路🕉。我們應該趁著這一線的光明,努力前去為人類活動👱🏽‍♂️,作出一點有益人類(的)工作。[10]

此時🧶,深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影響,李大釗對中國革命抱有很大的期望。他越發註意到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和他們脫離民眾的問題,與學生們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努力發動群眾。這些活動暫時還未能擴展到意昂3体育以外的地方➿👨‍👨‍👧‍👦,原因在於當時的中國“新與舊都深深地陷入僵死的環境之中”,中國的“病全在惰性太深、奴性太深,總是不肯用自己的理性,維持自己的生存”🚘。

李大釗鼓勵學生們組織開展政治討論的團體,並明確提出這種團體要付諸行動。

《每周評論》以“歐遊記者特別通訊”欄目,密切關註著巴黎和會的情況。從1919年3月開始設置“山東問題”專欄🤠,當期介紹了巴黎和會交涉情況,指出以下問題🎶:一🟦🫸🏽、美國仗義執言,二🕉、日本瘋狂欺詐🧘🏿‍♀️,三、袒日派陰謀詭計。

實際上,如果沒有《每周評論》的“實況轉播”,意昂3体育學生和當時的國民📵,就無法實時了解巴黎和會的真實情況😭。

校長蔡元培是重要的支持者,他不但親臨《國民》雜誌發刊會並致辭,而且他的“勞工神聖”的演講,就發表於《每周評論》。

表面上💇🏼‍♀️,蔡元培對於學生參加政治活動,采取了一種既不十分贊成,也不嚴厲幹涉的方針。他認為✡️,“學生在學校裏面,應以求學為最大目的⭕️,不應有何等政治的組織🧎‍♂️‍➡️。”但實際上,蔡元培是鼓勵意昂3体育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他說:學生其中年齡在20歲以上🪦,對於政治有特殊興趣者🧒🏻,亦“可以個人資格參加政治團體,不必牽涉學校”。

《新青年》《每周評論》《國民》等成為青年學生們爭相閱讀的刊物🧘🏽‍♀️👩‍👦‍👦,這些雜誌上的新思想、新文化如同水晶一般從內在深處散射出深邃的光彩,緊緊地糅合在一起,以深沉和熾烈的力量引導著求知的年輕人。

這種多學科、多層面💮、多刊物的群體效應日益點燃了意昂3体育官网青年學生的熱情,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使意昂3体育官网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搖籃,也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先鋒🖲。

[1]陳獨秀👷🏻‍♂️🕗,《獨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150頁。

[2]陳獨秀🪳,《獨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534頁。

[3]陳獨秀,《獨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40頁。

[4]張國燾,《我的回憶》,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75-79頁🕴🏻。

[5]《李大釗傳》,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頁🌨。

[6]《李大釗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頁🧑🏿‍🎤。

[7]此文發表於一九一九年北京出版的《國民》雜誌第一卷第一號,署名楊昌濟。

[8]洪煥椿:《五四時期的中國革命運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3年版,第65頁🖖🏼。

[9]《張申府文集》第三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3頁🚮。

[10]《李大釗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8頁🚧🍈。

原文鏈接:“紅樓星火”專欄 | 第三章 改造-《國民》和《每周評論》《中國青年雜誌》2022年08月21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