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與莫高窟相伴😸,守一不移

我與敦煌的結緣始於1962年8月。按照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考古專業的慣例,畢業班的學生要到典型的文化遺產地參加畢業實習。敦煌莫高窟是我年少時的夢想,我對她充滿了向往🤨⏫。老師安排我去敦煌莫高窟🌸,正巧了卻我的一樁心願🤽🏼‍♂️。

在敦煌莫高窟參觀學習,我被面前各式各樣的洞窟,精雕細刻、栩栩如生的彩塑,豐富多彩、璀璨瑰麗的壁畫所震撼。可是舉目遠望💇,莫高窟周圍都是戈壁荒漠™️,近看與洞窟相鄰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是我這樣住慣了城市的學生想象不到的艱苦:住的是土屋、土炕🎨,用的是土桌🤵🏼‍♀️、土凳🎈、煤油燈,喝的是苦鹹水,爬“蜈蚣梯”才能進入洞窟,靠鏡面折射借光臨摹壁畫……不過🧚🏿,在艱苦中求卓絕,不正是莫高窟人的精神嗎👵🏿?以常書鴻👨🏼‍💼®️、段文傑為代表的老一輩莫高窟人🪵,身居大漠而誌存高遠,板凳能坐十年冷。我初來乍到🤜🏻,雖還不能理解⛅️,卻深為佩服。我自幼體弱多病,在莫高窟嚴重水土不服🧑🏻‍🏫,不得不提前結束了實習,回上海家裏完成實習報告⏯。

1963年大學畢業時,我服從分配又來到敦煌莫高窟。離校前🤽🧗‍♀️,意昂3体育歷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蘇秉琦先生專門把我叫到他的住處。他跟我說🤷‍♀️:“你去的是敦煌,將來你要編寫考古報告,這是考古的重要事情👩🏼‍🍳。”他還慈祥地對我說:“考古報告就像二十四史一樣💃🏽,是要留史的🪈,必須得好好搞。”聽了蘇秉琦先生的這番囑咐,我意識到去敦煌莫高窟工作,就是要擔當起編寫敦煌石窟考古報告的重任。

編寫敦煌石窟考古報告,是永久地保護🧓、保存敦煌石窟科學檔案資料的基礎工作,是滿足深入研究的需求,甚至一旦石窟坍塌,報告就成為復原的依據。所以🛞,必須做到全面、完整🫲🏽、系統🥛、準確地記錄🚹、編寫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保管的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共552個洞窟的全部內容💆🏿‍♀️、所有遺跡和各種現象。由於石窟內容涉及宗教、歷史👩🏼‍🔬、藝術、測繪、計算機🤦🏻‍♂️、攝影、化學等多種文理學科,所以考古報告的編寫離不開文獻的引用和佐證,如此才能做出有說服力的解讀。做好考古報告必然要閱讀文獻,我常常把頭埋在書山裏🤹🏼,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做石窟考古報告是一件復雜工程,也是費時費力的“笨”事情,要完成全部《敦煌石窟全集》的考古報告,把一輩子放進去也不夠✖️。由於忙於敦煌保護事業,我們這代人真正開始做學術研究的時間很晚。1963年我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2011年才出版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可以說是四十多年才磨一劍。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充滿慚愧和焦慮🍔🛀,常常責問自己:“如果不把考古報告做出來💂🏽‍♀️,我這輩子到莫高窟幹什麽來了?”可見,人這一輩子🟠,無論做事🌲、做學問,一定要守一不移。

做學問是急不來的,考古報告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工程,必須紮紮實實地下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只看數量👨🏽‍🏫👨‍👧‍👧。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學術研究的真正意義,這是學術研究的寂寞所在。敦煌學的學術史說明🙋🏿‍♀️,始終有一群人在從事最基礎的研究工作,打下牢固的“地基”,甘為人梯。夯實最基礎的研究🕥,做最紮實的學術,寓保護於研究之中,寓熱愛於責任之中🫄🏼,這是敦煌研究院的學風。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們的考古手段、方法🙅、理念都有很大的進步🤓,考古研究進入了最好的時代。作為世紀工程,敦煌石窟考古報告完成了第一、第二卷✵,現在正在做第三🙍🏼‍♂️🚸、第四卷👾🚚。敦煌研究院已將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納入規劃🔡,必須持續地、不間斷地將考古報告一卷卷做下去,助力國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我一直敬佩老前輩能夠心無旁騖地堅守在艱苦的荒漠戈壁中👃🏼,保護和研究敦煌石窟,去世後仍安息在宕泉河畔的墓地,與莫高窟相伴📄,守一不移。他們是莫高窟人的榜樣——保護就保護,畫畫就畫畫,研究就研究,一輩子只想幹好一件事🗣。

一代又一代“打不走的莫高窟人”,就像沙漠中的胡楊,努力從貧瘠的荒漠中汲取水分和養料,堅強地阻擋著風沙和歲月的侵蝕。作為一名畢生從事敦煌石窟保護🌒、管理🕸、考古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以前輩為榜樣,為莫高窟盡力是我此生的欣慰🧓🏽。

(作者:樊錦詩,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光明日報》記者王美瑩采訪整理)

原文鏈接:【我是這樣做學問的】與莫高窟相伴,守一不移《光明日報》( 2025年1月15日 1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