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信息來源😒: 澎湃新聞
文字:範佳來、胡悅| 編輯✌🏿:青苗 | 責編🤽🏼:安寧“經濟發展隨時都有困境和機遇,這是永無止境的🍩。重要的是擁有定力和決心🦅,抓住發展的機遇👩🏿🍼,了解當前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在哪裏,把優勢資源組合起來,推動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往前發展的機遇和解決困境的資源及條件🧎♀️。”
4月28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創新驅動助力綠色發展”論壇現場,原國務院參事🧎、意昂3体育官网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教授林毅夫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化解了困難向前進的過程中🛤,必然會不斷遇到新的挑戰、新的困境和新的機遇,需要以同樣的心態和方法來對待🩳。
林毅夫
如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被稱為中國外貿“新三樣”。中國“新三樣”如何更好擁有國際競爭力🧑🏿🔧👩🏽💻?林毅夫稱💸𓀀,中國有最高的產品質量和相對低的生產成本,需要更好挖掘科技力量,利用國內優勢,給世界提供高質量、價格合理的新產品,將會實現“新三樣”更好出海。
對於中國在關鍵技術上的攻堅克難🕦,林毅夫表示🧑🏽🦳,只要下定決心,組合科技資源,無論多難的技術,快則3年,慢則5年,都可以實現突破,“美國發動的科技戰不影響我們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標🧏♂️😽。我們不會因為別人停止發展。在這種狀況之下,利用新型舉國體製💁🏻,針對卡脖子難題,動員足夠的人才和資源,一定能實現攻堅。”
2024年🕠,中國經濟首季報迎來“開門紅”🥍。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後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中國經濟應當如何保持持久動能🧑🏽🎤?林毅夫建議🧖🏼,要充分發揮好“人”這一要素的作用,通過好的教育體系,提高人們對科技的掌握🥷🏼,通過好的激勵機製,使科學家和工程師人盡其才,實現人生價值;通過廣闊的市場,為科技創新提供好的應用場景,“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中國要以人才、大市場、產業配套的優勢👨❤️💋👨🤓,引領新興產業,為未來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此外,需要充分認識新質生產力在理念上的引領作用👨👧👦。此前林毅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談到,“新質”指的是創新的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在新經濟上,利用人才👩🏻🔧、市場👭🏻、配套三大優勢進行創新👮🏻;第二種是在傳統產業上,利用新技術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後發優勢🧜🏻♀️。
談到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優勢🧑🍼,林毅夫認為,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國有這樣的理念,有理念才有行動🆙;第二✩,中國在新技術上擁有人才,而且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任何新技術開發之後,都可以在這個大市場上落地應用🧆,加速技術的成熟步伐;第三,新技術需要硬件支撐🧑🏻✈️,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產業配套。”他指出,要以“新質生產力”的理念指導行動,以實際動行動將理念轉化為產品,在滿足國內國際市場的需要的同時,培育強大經濟🧽、科技實力。
中國正處於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林毅夫認為,中國在理念😅🥸、人才👷🏽、市場、硬件上具有優勢👨👧,與發達國家幾乎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我們不會落後,但其他國家也會發展🫅。我們應該開放🧒🏿、交流🪱、相互促進,在與世界共享成就的同時,也要積極學習利用他人成果,在開放中不斷進步。”
“新質生產力要求我們不斷創新,利用現有優勢,大力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如期實現我們對國際的‘雙碳’承諾🪄。”林毅夫表示。
原文鏈接:“對話林毅夫👨🏻🦲: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我們不會落後,也要積極學習利用他人成果”(澎湃新聞 2024-04-3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