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信息來源: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文字:程美東| 編輯🧝🏼♀️:安寧 |重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工作方法、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和長期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重視調查研究是由共產主義事業內在的特點所決定的🚣♂️⏭,共產主義事業是無產階級根據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自覺改造世界的實踐發展過程,這個實踐與以往的革命實踐和社會實踐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在於其對人類自覺能動性的發揮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這個特點決定了共產主義實踐的發展速度要遠遠高於此前人類社會自然演化的發展階段。社會實踐要想獲得穩定快速發展,就必須少走彎路、少付出代價♋️♝,這就需要思路正確、決策科學、措施符合實際,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了解所要改造的社會實際情況,而調查研究無疑是了解社會實際情況最可靠的方式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這條思想路線的落腳點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如何通過實踐來做到這一點🫅🏽,唯有調查研究⛺️👳🏽。
一、明確調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務
搞好調查研究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的科學工作方法⏸☀️。不掌握科學的方法,調查研究將沒有方向、沒有重點、沒有依靠🦹🏽,自然不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黨歷史上幾次大的調查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確定的研究對象。在建黨初期,我們黨早期領袖們主要圍繞如何建黨、如何開展革命活動進行調查研究。大革命後期尤其是國共合作後圍繞處理國共關系、如何認識中國社會各階級關系、如何認識農民對於革命的作用而展開調研。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以毛澤東同誌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中國革命的道路☆、領導力量、依靠力量🕍🕖、革命對象、土地分配、根據地建設等情況展開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延安時期的調查主要是為了從思想上根本克服大革命後黨內長期存在的以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決議和指示👳🏻、經驗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標準而產生的三次嚴重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而展開的。1961年為了了解“大躍進”期間我們黨和國家發生困難的原因以及尋求克服困難的辦法而展開了一場空前規模的大調查😞。“文革”結束後圍繞如何進行改革開放💆🏻♂️,我們黨開展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國內外調查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正因為我們黨每一次調查研究都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所以這些調研都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保證了黨的事業的成功。
建黨前夕,李大釗等人就廣大受壓迫、受剝削民眾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調研,這些調查研究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1917年李大釗所寫的《北京貧民的悲慘生活》一文,就是建立在他日常的觀察基礎之上,這些貧民“他們的衣服除小孩了〔子〕大多穿著破棉外,大人有穿夾襖的下面大都穿著單褲—以婦女為最多。……土炕上有許多是沒有被窩的🏚⚅,有的是攤著穿爛了的,或東一塊西一塊的什麽東西🥃👻。一家五六口的🎰,也只有一個土坑,甚至有兩三家拼住一間小屋的。屋裏的黑暗汙穢不通氣👩🎨,無異舊式的牢監”📏。1919年3月9日🚶♀️,他在《每周評論》發表的《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是建黨前基於調查而形成的一篇嚴密的調查報告,這個調查報告內容很詳細,對於工人生活的細節了解得很全面細致:“他們每日工作八小時,工銀才有二角,飲膳還要自備🚆。他們……常常把兩星期的工🧑🏻🦯,並在一星期來作。在這星期中,無晝無夜,不停工作🎍,不睡眠👨🏻🦼👨🏻🍼,不休息,不盥漱,不沐浴”“資本家對於工人不生直接的關系,那包工的人對於工人👨🔧,就算立在資本家的地位🧝🏼♀️。也有許多幼年人🗳,在那裏作很苦很重不該令他們作的工,那種情景,更是可憐。”煤廠“竟沒有一個工人組織的團體”。李大釗還通過間接調查寫了《可憐之人力車夫》,文章指出👆🏿,“北京之生活,以人力車夫為最可憐。終日窮手足之力,以供社會之犧牲。始贏得數十枚之銅元🍄🟫,一家老弱之生命盡在是矣”。1919年7月他主持成立少年中國學會後就把從事實際調查作為自己的任務。通過調查而發現民眾苦難的現實無疑大大激發了李大釗通過建黨來改造世界的信念,所以他在五四前後就不遺余力地宣傳馬克思主義,謳歌蘇俄社會主義革命🦂🦝,堅定地走上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後,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如何盡快發動起群眾運動🍫,燃燒起革命的熊熊之火⚠️。時任中共意昂3体育官网支部書記、中共北京區委委員的羅章龍受李大釗的委派派出一批進步師生深入工廠🤽、礦山和鐵路,深入調查實踐,開展工人運動。羅章龍親自數次赴南口、唐山等地做路礦工人狀況的調査🦹🏿🏌️。通過調查研究,不但了解了各地革命主客觀條件🤲🏽✧,還了解了各地革命條件的差異👩💼,為黨正確開展工作提供了科學決策的依據,很快北京黨組織就發動起工人群眾♔🍟,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
大革命時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要發動農民起來革命,就必須開展深入的農村調查。毛澤東為此要求黨員幹部到農村調查研究,借此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他指出🌄:“我們的同誌於組織工人組織學生組織中小商人許多工作以外,要有大批的同誌,立刻下了決心🙇🏼,去做那組織農民的浩大的工作🏊🏽♀️。要立刻下了不熟悉的鄉村中間去💲,夏天曬著酷熱的太陽⛑,冬天冒著嚴寒的風雪,攙著農民的手🏫⛩,問他們痛苦些什麽🩴,問他們要些什麽。從他們的痛苦與需要中🔂,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鬥,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與我們黨在農村做了艱苦細致的調查組織工作有直接關系。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社會調查➰。
二✪、合理采用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調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多樣。但是,無論時代怎樣變化🎨、現代科技調查手段多麽發達,從事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不會過時🧏🏻♀️,比如🧑🏽💼:顯性與隱性的方法、典型與一般的方法、直接和間接的方法👆🏻、現代調查手段與傳統調查手段相結合的方法等。
顯性與隱性的方法。所謂顯性的調查就是以公開的形式開展的調查🤹🏻♂️🏊🏽♀️,比如開調查會、發放調查問卷💙、開展網絡調查、接受社會信函等。這些方法有明確的目標、確定的組織成員🙌🏻🙇、清晰的調查思路🖨、合乎邏輯的調查程序👩🏿🦰,甚至調查對象都有一定的範圍指向。這種調查方法優點是簡單、直接,易於操作;缺點是受各方面信息的公開性限製,很難保證客觀公正性🛌🏼💪🏿。
所以🙆,除了顯性的調查方法之外,還需要隱性的方法作為補充。所謂隱性的方法就是調查者事先不表明調查動機、不明確調查受眾範圍、提問的問題不需要直接提供答案、調查行動是秘密不為人知的。像中國古代的微服私訪⏏️、新聞記者的臥底調查,調查人隨意地和人聊聊天、以學術研討會等不刻意製造的場面來了解社情民意🏋🏼♀️,從而達成調研目的。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防止一些被調研對象的刻意迎合,容易發現真實的問題。缺點是由於隨機性強,主持調查的人員需要有高度的機敏性,要善於抓住機會提出問題、挖掘問題,主動掌控被調查者的情緒,使之能夠為調查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采用這種方法對調查人員而言比較有挑戰性。
典型與一般的方法🖖🏽。所謂典型的方法是選擇在所要研究的問題方面具有典型表現的調查研究對象,比如考察農村貧富情況,一般習慣於對最富裕的群體和最貧困的群體進行調查。這種調查的優點是可以迅速地獲得貧富情況的直觀數據🫄🏽👰🏽,缺點是容易以點帶面,產生片面性的信息。所謂一般的調查方法🧯,就是考慮調查對象的均衡性、隨機性等多重因素,比如🧪🦊,同樣是調查貧富情況,采取一般的方法就以發展沒有明顯貧困和富裕特征的地方為研究對象,把這些地方的產業特點👹、人口情況、文化教育情況、收入情況✖️、土地情況、氣候狀況等了解清楚🧑🏿🦲,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再結合貧富典型地區的調查情況就可以獲得總體上比較科學的結果。
直接和間接的方法😏。所謂直接的調查方法,就是以顯性和隱性的辦法獲得信息,實現調研目的。而間接的調查方法是通過各種間接的渠道去獲得信息,以啟發決策者的思維。比如收集相關問題過去的資料👩🏻🦼➡️、國外資料,通過與調查主題無關聯的其他機構🦡、人員去收集與直接調查目的無關的信息,以開闊視野。尤其是分析一些表面上與實踐宗旨無關的信息,反而能夠獲得解決當下問題的寶貴信息,所以這種方法往往用在一些特殊的問題研究上👫,與隱性方法有相似之處,其與隱性方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目的性不強,甚至長期沒有產生與直接目的相關的成果👨🏿💼,這種方法與學術研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現代調查手段與傳統調查手段相結合🚈🧜🏻。調查手段從來都是與時俱進的。就我們黨來說🙇🏼♂️,長期采用的調查手段和方法有開座談會、隨機走訪🦶🏼、收集資料🧑🎄、接受人民來訪等🧌。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國家統一🧘🏼、政權統一了👈🏻,各種信息渠道更加暢通了,所以除原有傳統的調查手段外,還增加了電話🛀🏽、電報👱🏼♀️、報紙調查等新的調研手段、方法。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電視、電話的普及🏅,尤其是21世紀手機和網絡的廣泛應用後👃🏽,黨和政府可以利用的調查手段越來越現代化,網絡成為社會調查迅捷且覆蓋面廣🤶🙈、交互性強的平臺🤦🏿。現代調查的技術越來越專業化、科學化#️⃣、智能化,各種調查軟件的發明💂🏻,問卷設計的科學化🏏👲🏿、定量分析的系統化🈁、談話和提問的技術化,尤其調查結果的分析處理的自動化等方面都比過去傳統的方法有了根本的變化。當然,傳統的方法對於特定問題的解決還是很有效的,不能放棄不用🧑🏽🍼,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將兩類手段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用。
三、科學選擇調查時間、空間和對象
任何調查都是針對特定時空範圍內的問題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調查對象的選擇也要科學📏🚈,否則不可能調查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這方面,黨的領導人為我們作出了榜樣,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在大革命後期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先後作過《中國佃農生活舉例》《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興國調查》《東塘等處調查》《木口村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分田後的富農問題》等調查報告👟,時間上集中在1926—1934年,空間上集中在革命活動活躍的農村,其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廣大農民和城市工商業者🛴。他之所以選擇這個時空和對象來進行調查研究🧑💼,就是要以此為基礎來探索中國革命道路。1956年初,毛澤東又做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召集34個部委負責人進行調查,因為此時“三大改造”即將完成、中國面臨如何開辟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這是一個宏大的戰略問題𓀜🉐,到農村、工廠進行微觀個案調查無法獲得戰略上的認識🤙🏼,所以他選擇把各個部委的領導叫到中南海,當面了解情況,最後形成了《論十大關系》的科學戰略認識。
1961年4月2日至5月15日,劉少奇先後在湖南省寧鄉和長沙縣的東湖塘公社王家灣大隊、廣福公社天華大隊、花明樓炭子沖大隊,作了為期44天的農村調查。他之所以進行這麽長時間的調查是因為“大躍進”期間全國城鄉出現了嚴重的饑荒,國家面臨很大的困難。為什麽“大躍進”期間全黨、全國人民幹勁沖天卻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是黨中央沒有聽到真實的基層群眾的聲音,所以1961年1月的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八屆九中全會確定1961年為調查研究年🤙🏼🔠,號召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3月23日❗️,黨中央發布《關於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的一封信》,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全黨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他之所以選擇湖南進行調查研究,首先湖南是他的家鄉,各方面情況比較熟悉𓀐,便於調查出真情實況🔻👨🏽🦳,而且當時湖南災情也很嚴重。湖南1960年早、中稻嚴重減產,10月全省入庫糧食僅49.5億公斤,比上年同期少15億公斤,全省人均糧食占有量由1958年的335公斤降至220公斤🥻👨🏭,豬肉占有量由5.65公斤降至1.95公斤,食用植物油占有量由2.9公斤降至1.4公斤🙅🏽🏄🏿♀️,人口比1959年少了122萬。在調查中,他沒有聽當地黨政部門的匯報🗾,而主要調查基層幹部和群眾,所以才了解了災情發生的真正原因🦔,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後向全黨和中央反映了實際情況、製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使得黨和國家渡過難關👩🦱。
鄧小平在1978年9月到東北三省及天津做調查研究,明確提出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他之所以選擇此時在東北進行調研主要是因為“文革”結束兩年多後🥈🏊🏻♀️,黨內外要求改革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東北又是我國當時重要的工業基地,東北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思想比較解放。
1988年6月,習近平同誌擔任寧德地委書記後,就立即開始大規模調研🧑🦯➡️。他在三個月時間內跑遍了9個縣,走訪了寧德絕大部分鄉鎮。為何他要在短時間內開展這麽大規模的調研📟?因為當時正是全國改革開放熱火朝天的時候💁🏽♀️,而寧德則相對封閉、落後🏇、貧窮🩻,他必須抓住時機讓寧德的經濟迎頭趕上。要調研,就得去基層,就得跑鄉鎮,接觸基層幹部和農民➝,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實情,找出對策🥨。在深入細致調研的基礎上,他提出植樹造林💁♀️、種植經濟作物、因地製宜發展工業👩🏽🏭、提升人口素質等措施辦法🧴,使得寧德經濟社會發展在短時期內上了新臺階。
四、善於歸納概括、發現問題
調查研究是獲取初級信息的過程,調查獲得的信息需要深入細致的加工才能變成有用的決策依據,所以調查研究後必須善於概括和總結💸。
毛澤東在1930年做的尋烏調查的內容極其廣泛(涉及城鄉各地的政治、經濟🧙🏽、地理、社會關系等方方面面)、深入(每個問題的來龍去脈、是非曲直都盡量搞清楚)、細致(比如將農村人口成份劃分為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破落戶、新發戶🧕🏽、富農、中農、貧農、手工工人等11個類型),調查報告共有5章🧑🦲、8萬多字。但是,這個調查不是流水賬🏄♂️,沒有雜亂無章之感,毛澤東從這些廣泛的調查資料中得出了對於富農的正確認識、加深了對於城鄉各個階級革命態度、經濟狀況的認識,為他製定正確的階級政策和土地革命路線提供了素材。這是毛澤東善於概括、善於發現問題的結果。
1942年1月26日到1943年3月3日張聞天在陜北、晉西北根據地做了一年多調查❌𓀎,積累了幾十萬字的調查資料。他根據這些調查提出了我們在當時經濟政策上要發展新式資本主義而不是發展社會主義的對策🌝,這為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參考🥑。這個調查結論可以說是善於歸納、善於從調查資料中發現問題的典範⛓️💥👨🏿🔧。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也可以說是善於概括調查資料的典範。當年《憲法草案》公布後,《人民日報》全文刊登憲法草案,並且號召人民群眾來討論憲法草案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全國各地報紙也紛紛刊登相關調查意見的消息♒️。四川省直接派遣宣傳員面向群眾進行了近15萬次的宣傳🚦,受眾群體達到1800萬。兩個多月內全國有近1.5億人口參與討論🎃,共征集到118萬條意見👩🚀。憲法草案小組將意見分類總結成16本冊子🤏🏻❇️,在此基礎上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不斷概括加工🧔🏽♂️,才最終形成了憲法正式文本👮。
1992年正式上馬的三峽工程是新中國史上調查研究時間最長的一個世紀工程,也充分說明調查研究需要高度概括加工的重要性💧。從新中國成立後到1990年代初🍑,有關部門積累的相關調查資料據說有幾層樓高。對於這些資料如果不進行清理和加工🧜🏻♂️♤,三峽工程永遠無法得到科學的論證。1980年代👩🏿💻,有關部門邀請全國各行各業的412位專家😹、21位特邀顧問,分別組成地質地震、樞紐建築物、水文、防洪、泥沙💪🏼😗、航運🎾、電力系統💂🏻♀️、機電設備🗣、移民、生態環境⛵️、綜合規劃與水位、施工、投資估算、綜合經濟評價等14個專家組,參加論證工作。專家組當時提出了多個論證方案💇🏻:正常蓄水位論證150米、160米👮🏿、170米、180 米、一次建成✉️、分期蓄水,兩級開發等6個方案。14個專家組、工作組的專家們用了2年8個月的時間,反復分析討論研究,重新編製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三峽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議中央早作決策;推薦方案為壩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初期蓄水位156米。至此,三峽工程的規劃才基本成型,並在1992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獲得通過🫡。如果沒有廣大水利科學工作者的爬梳資料、概括加工🤶🏼,再多的調研資料都可能是一堆廢紙🤌🏿。
總之,調查研究是我們黨永葆青春的工作密碼🤹🏿,是我們不犯錯誤、少犯錯誤的有力保證👶🏽,我們要永遠珍惜這個寶貴工作方法,始終將之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實踐當中。
(作者👩🍼:程美東,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文章來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3年第5期)
原文鏈接:程美東:做好調查研究要運用科學方法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