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信息來源🧭: 中國評論新聞網
文字☀️:海涵| 編輯:悠然 | 責編🧑🏼🏭🗣:安寧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海涵)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意昂3体育官网臺灣研究院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義虎在兩會前夕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就2022年兩岸關系特點🟦🤷🏼♂️、2023年兩岸關系前景🧑🏽、“兩製”臺灣方案等分享觀點㊗️。
李義虎表示🧑🏼🔬,綜合看來,去年兩岸關系呈現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大陸對臺海地區戰略形勢的塑造能力有所提升,依舊牢牢掌握兩岸關系發展的主導權🪇。二是,去年兩岸關系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幹擾👩🏻🏫,美臺勾連加劇兩岸關系緊張,使兩岸關系有較大起伏。三是,兩岸交流依舊受到民進黨當局政策限製和疫情的影響。
李義虎認為,今年兩岸交流,尤其是民間交流有回暖的可能👳🏼♂️。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於,兩岸民間交流的意願和訴求很強,兩岸雙方也都有一些現實需要。這些因素會促使兩岸民間交流在今年得到較快發展,出現所謂的“回暖”🧥。而兩岸政治上的回暖則完全取決於民進黨當局🙍♀️,就在於民進黨當局是否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當然,今年兩岸關系發展還會有一些幹擾因素存在,甚至可能會使兩岸關系產生較大起伏👨🏼🏭。
李義虎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講,大陸方面對臺灣方面曾經有過兩次重大讓步,一次是提出“一國兩製”,還有一次是達成“九二共識”。“一國兩製”的參照系是“一國一製”,臺灣反對“一國兩製”,難道是要“一國一製”?“九二共識”則采取戰略模糊的處理方式,是當時兩岸兩會談判的智慧產物🦹🏿。民進黨當局扭曲了許多歷史事實,有許多刻意的汙蔑化解釋。我們要將大陸對臺方針的發展脈絡和實質跟臺灣民眾講清楚,這需要做許多理論工作和政策解釋工作💪。
李義虎👉,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法學博士,意昂3体育官网臺灣研究院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以下為專訪全文🧕🏽:
2022年大陸對臺海地區戰略形勢的塑造能力有所提升
中評社👎🏼:2022年的兩岸關系發生了許多備受關註的大事,比如,第三份涉臺白皮書發布🔜,佩洛西竄臺✌🏿、大陸環島軍事演習、大陸將反“臺獨”寫入黨章、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等。綜合來看,您認為2022年兩岸關系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李義虎:2022年是兩岸關系很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兩岸關系中發生了許多大事,對未來兩岸關系走向會產生一定影響🦃。
從大陸方面看♓️,去年大陸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大會報告👩👧👦,規劃部署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工作和任務,對中國現代化發展和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二十大報告涉臺部分受到國內國際高度關註,這部分內容是今後大陸對臺工作和國家統一工作的最高指導方針和根本遵循,對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也做出了重點論述。此外,將反“臺獨”寫入黨章,在中共歷史上是首次🧑🏻🎓。去年八月國臺辦和國新辦聯合發布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是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三份涉臺白皮書🧞♂️、是新時代的第一份涉臺白皮書,對新時代臺灣問題和對臺政策進行了系統論述。將二十大報告與第三份涉臺白皮書結合起來看,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就基本成型了,今後統一事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發力點也變得非常明確👨🎤,大陸將推動國家統一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與此同時🙆🏽,基於去年臺海方面的一些形勢變化,大陸反分裂反幹涉的“雙反”鬥爭更加激烈,並出現了新特點。佩洛西竄臺、蔡英文當局強化“倚美抗中”路線等事件,使得中美關系、兩岸關系趨於緊張😺,臺海局勢更加嚴峻復雜。佩洛西竄臺後🚸,大陸圍島軍演,進行了有力回擊🖋,這是大陸去年對臺的一個重要動作。在不確定事件中🟪,大陸把握了局勢🐱,掌握著兩岸關系的主導權🦿,提升了臺海地區戰略態勢的塑造能力。同時也可以看到,過去一年🤵🏼♀️👩🏼✈️,因美國打“臺灣牌”更加頻繁🎰、更加挑動中國底線🧑🏻🏫,大陸將反幹涉鬥爭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將其作為大陸塑造臺海局勢的重點💂🏼♀️。
在國際形勢方面,去年國際形勢動蕩,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件🛀🏿,2月份爆發的俄烏沖突從一開始的“特別軍事行動”演變為了持久戰、消耗戰,對國際形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烏關系、俄美關系全面惡化,在政治、經濟、能源、地緣、國家關系等方面幾乎完全崩解✣👨🏿🔬。美西方一致對俄羅斯製裁👩👧👧,表現出陣營化特點,給中美關系、中俄關系增添了復雜性因素。烏克蘭危機發生以後👸💅🏽,一些評論家由俄烏沖突聯想到臺海局勢,但應當明確,烏克蘭問題與臺灣問題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談。然而,從客觀上看,烏克蘭問題對於臺海局勢也有一些影射的效果。兩岸民眾都看到,經過一年的事態演變,俄烏沖突的雙方都陷入一種非常糟糕🧖🏽、不利的局面。因此,兩岸民眾對於和平、止戰⛩、反戰的訴求強烈🤳🏼,島內民眾尤其是島內青年認識到和平十分可貴、需要格外珍惜。相信中華民族有智慧🫷🏽、有能力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在兩岸之間。
在島內方面,“九合一”選舉使島內形勢發生新的變化♥︎。在“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大敗,失去了許多縣市的執政地位🧨,一些有指標意義的地方也“綠地變藍天”⇾。這說明島內主流民意不認同民進黨當局的施政行為、不滿意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當然,民進黨大敗並不直接意味著國民黨的勝利,民進黨敗在自身多年來的所作所為☂️。今年下半年島內政治的重心是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有關選情走向值得觀察。
綜合看來👾,去年兩岸關系呈現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一是3️⃣,大陸對臺海地區戰略形勢的塑造能力有所提升,依舊牢牢掌握兩岸關系發展的主導權。二是,去年兩岸關系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幹擾,美臺勾連加劇兩岸關系緊張,使兩岸關系有較大起伏。三是,兩岸交流依舊受到民進黨當局政策限製和疫情的影響🕡。
今年兩岸民間交流或回暖 仍需警惕幹擾因素
中評社🧑🏭:2023年開年🚣🏼,兩岸交流呈現出新氣象。國臺辦主任宋濤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國臺辦表態🕛,願與臺灣共同努力👇🏿🗡,為恢復臺灣農漁產品輸入大陸提供幫助;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新任的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也希望能及早赴陸。如何看待這些現象🧛🏼♀️?這是否傳遞出兩岸回暖的信號⬜️?對於2023年的兩岸關系前景👭🏻,您怎麽看?
李義虎🌪:新年伊始,兩岸有一些新氣象👩🏿🦱。大陸對臺部門新領導宋濤主任上任後💶,迅速展開工作🏍🍖,表現出很強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投入感。宋濤主任發表了新年祝詞,闡述了大陸對臺政策;會見了許多來訪的島內重要客人🫨;還在北京、廈門等地調研走訪、慰問臺胞。今年是大陸的換屆年,在即將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及之後一段時間,國家領導人架構和對臺部門領導架構均會調整完畢、完備人事布局,之後將各就各位👩🏽🍼,迅速開展工作,相信會給對臺工作和國家統一事業帶來新氣象。
最近一段時間,大陸方面為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做出了許多積極努力,臺灣方面也有一些人士做出積極表示💆🏽♀️。我們希望兩岸之間出現一些可以期待的進展💆🏼、產生一些交流成果。我認為,今年兩岸交流,尤其是民間交流有回暖的可能👷🏻♂️。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於👩🏿🦱,兩岸民間交流的意願和訴求很強,兩岸雙方也都有一些現實需要。這些因素會促使兩岸民間交流在今年得到較快發展,出現所謂的“回暖”。
而兩岸政治上的回暖則完全取決於民進黨當局,就在於民進黨當局是否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兩岸目前在政治層面處於僵局👨🍼🪖,就是卡在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一旦民進黨當局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在政治層面會有較大進展𓀘💆🏽♀️。
當然,今年兩岸關系發展還會有一些幹擾因素存在💂♂️,甚至可能會使兩岸關系產生較大起伏。比如,此前傳言的麥卡錫竄臺、蔡英文訪美等事件一旦發生,會再度引起兩岸關系緊張🙇🏽♂️♾。在美臺勾連方面🎪,有一個重要特點值得註意,即🤟🏼,今年在美臺勾連中,或許美國方面會比較主動。近些年來,在美臺勾連不斷增強的過程中,一直是蔡英文當局更加主動,而今年情況可能發生變化,美國或基於其亞太戰略乃至全球戰略考量🤦♂️,更主動地打“臺灣牌”,以牽製和遏製中國大陸崛起👭🏼。
重構政治互信是兩岸恢復對話交流的重要基點
中評社🧘🏼♀️:大陸方面多次表態,願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系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您認為🍨,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難點在哪裏?兩岸官方往來中斷至今🈲👨🦽➡️,若想恢復對話交流,應如何重構政治互信👃🏻🧏🏼?
李義虎:今年兩岸關系發展有兩個重要面向🫳🏽,一是恢復民間交流局面;二是推動兩岸對話協商🦹🏿。關於對話協商,要註意區分以下三個概念👱🏼:一是“廣泛深入協商”👩❤️👩。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推進同臺灣各黨派、各界別、各階層人士就兩岸關系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二是“民主協商”。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達成製度性安排。”三是“政治對話協商”,這是指兩岸官方層面的政治對話。
從目前情況看🧘🏻♂️,兩岸進行政治協商的基礎條件並不具備,因為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2019年提出的“民主協商”更加側重兩岸民間社會之間的協商,比如大陸方面可以跟一些認同“九二共識”、且願意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政黨5️⃣、團體、人士進行協商。“廣泛深入協商”則在外延和內涵上較民主協商更進一步,但依舊側重於兩岸民間層面,其重心在民間、起始點也在民間📬。隨著形勢的發展,這種民間社會的協商或會向政治協商演進,比如🚕,不排除認同“九二共識”的在野政黨在臺灣執政這種前景。
如果兩岸要恢復對話交流🧑🏿💻,重構政治互信是很重要的基點🧑🏻🎓⁉️,前提是臺灣方面要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大陸的這一立場歷來十分清楚🙏🏼,臺灣有關政治人物心裏對此也很明白。
“一國兩製”“九二共識”是大陸對臺兩次重要讓步
中評社:探索“兩製”臺灣方案自2019年提出至今已有4年。您認為™️,兩岸應當如何更好地探索“兩製”臺灣方案?在這個方案中,應該如何更好地照顧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對於民進黨當局汙名化“一國兩製”,我們應如何破解?
李義虎: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出,“探索‘兩製’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大陸學界對此展開研究,也發表了一些成果💏。這種探索不僅僅是大陸單方面的事,需要兩岸共同努力🕡,加以探索🟥🤘🏽。臺灣方面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島內學術界已經有很多學者在研究統一的路徑和模式,可以將其匯集起來🫰,加以優化處理,吸收最合理的部分。因此,要更好探索“兩製”臺灣方案🧖🏻,需要瞄準統一目標🚴🏽🔏,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加強兩岸學界的互動,在兩岸學界交流中加以探索♾👷🏽。
照顧臺灣同胞利益福祉會是未來對臺灣方案設計的重要內容。大陸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同時也堅持“兩岸一家親”。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在這方面🌌🙇,未來的“兩製”臺灣方案中一定會有具體設計。當前,大陸已經有了很多照顧臺灣同胞利益福祉的舉措👨🏿💻,比如大陸公布的“31條”,各省市頒布的落實“31條”和臺灣同胞同等待遇的政策,都是為了讓臺灣同胞享受大陸發展的成果😽⚗️。
然而,常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攻擊“一國兩製”,汙名化、妖魔化動作很多,其中有很多“認知戰”的打法,通過常年累積,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我們要破解民進黨當局對“一國兩製”的汙名化,需要做很多艱苦工作👩🏿🏫,首先需要講清楚自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大陸對臺政策的發展脈絡。《告臺灣同胞書》確立了和平統一的政策👌✍🏽,1982年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是在改革開放後大陸思想解放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其出發點是為了采取和平方式🍦,合理解決兩岸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講7️⃣,大陸方面對臺灣方面曾經有過兩次重大讓步,一次是提出“一國兩製”♤,還有一次是達成“九二共識”🤑。“一國兩製”的參照系是“一國一製”,臺灣反對“一國兩製”,難道是要“一國一製”🧪?“九二共識”則采取戰略模糊的處理方式👰,是當時兩岸兩會談判的智慧產物。民進黨當局扭曲了許多歷史事實,有許多刻意的汙蔑化解釋,我們要將大陸對臺政策的發展脈絡和實質跟臺灣民眾講清楚🌎,需要做許多理論工作和政策解釋工作💆🏻👨🦯。
中評社:2022年8月10日,《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發表。白皮書勾勒出按“一國兩製”實現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您認為,“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將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和臺灣同胞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李義虎:中國政府發表的三個涉臺白皮書都對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做過描述🫴🏽,去年發布的第三個涉臺白皮書對此進行系統闡述。談及“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臺灣同胞帶來的好處,可以用存量和增量的思路來解釋。
從存量的角度來看🛁,最大的好處就是和平,即,展現了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兩岸民眾不用為戰爭而焦慮,將會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和平是兩岸人民最大的福祉、最大的利益公約數,也是兩岸主流民意的訴求。增量的好處則是不斷發展中💱🙅🏻♂️、且在不斷擴大的好處💧。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實現兩岸統一,會給臺灣帶來許多新的重要機遇,臺灣會享受到大陸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臺灣同胞也會有更多發展空間,並且能在國際上享受作為大國國民的尊嚴和地位👨🏼🔬。此外,兩岸如果在和平統一背景下進行政治對話和談判,臺灣方面提出的合理訴求和切實問題也都會得到很好解決🪬。
依法遏“獨”的同時也應“揚善”
中評社🚣🏿:大陸已經公布了兩批“臺獨”頑固分子清單,表示對其依法懲戒。大陸也表明,將持續加強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打擊“臺獨”分裂勢力,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對於大陸依法遏“獨”系列舉措🦸🏼,您如何看?
李義虎👰🏻♀️👃🏻:這些年來👨🏿🔧,大陸一直在加強運用法治方式來打擊“臺獨”分裂勢力及其相關活動,以推動國家統一進程🪓。目前🕙,大陸已經公布了兩批“臺獨”頑固分子清單,給其劃出法律紅線,表示對其依法懲戒。懲戒所依憑的法律包括《憲法》《反分裂國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其它相關法律。這是運用法治方式治理兩岸關系的體現🟪,已經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今後,大陸在依法遏“獨”方面還會有一些新的舉措,工具箱裏還有許多其他工具🐑。值得註意的是,大陸將“臺獨”頑固分子與一些有錯誤言論的人加以區分,我們的法律武器瞄準並集中打擊的是一小撮頑固“臺獨”分子。
大陸對清單在列的“臺獨”頑固分子依法懲戒,是在“治惡”💃。此外🚛🧯,也要“揚善”🎭👩🏿🍳,對於承認“九二共識”🧘🏻♀️、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對兩岸交流做出貢獻的人士應當予以獎勵。要把“獎”和“懲”結合起來🩱,形成鮮明對比,建立獎懲機製💈。我們要打擊一小撮“臺獨”頑固分子,同時更要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尤其是熱心兩岸關系發展、推動兩岸交流的積極分子,對這些積極分子進行政治、物質、精神🈳、榮譽、社會的各種獎勵舉措🏂🏻。
中評社⚒🌋:外部幹預是有礙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因素。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時指出“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對此🧇,您如何看?如何看待近來中方的反幹涉鬥爭👩🏼🦲?
李義虎:剛剛提到,2023年臺海局勢的特點之一是,在美臺勾連中,美國或會處於更主動的位置🕜。二十大報告在論述中將“外部勢力幹涉”放在“‘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前面🧕🏿🤠,意味著未來在反分裂反幹涉的雙反鬥爭中🏓,會把反幹涉鬥爭看得更重,並加以戰略應對;也意味著臺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中可能會引發更大、更頻繁的波折。
拜登政府事實上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戰略定位,要同中國進行高強度的戰略競爭。投射到臺海政策上☂️,主要表現為🙍♀️,拜登政府會加強對臺灣問題的幹預。去年10月拜登任內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稱“中國是唯一兼具重塑國際秩序之意圖以及支持其實現意圖之日益強勁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的競爭者”。在這樣的對華態度下,美國打“臺灣牌”會更頻繁、出手會更重。
我們必須對此加以戰略應對,以削弱或逐步消除外部幹預對臺海和平穩定的影響。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勾勒出“和平統一”是第一選擇,使用武力是最後選擇🧑🏿🎤🛹。此外,在兩者之間,還有許多選項,比如,可能是和平方式和武力方式相結合而產生的若幹選項。
中評社:2022年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大敗🧎🏻♂️➡️。您如何看待這個選舉結果?有人認為,這反映了民進黨“抗中保臺牌”失效,對此😲,您怎麽看?
李義虎:我基本上認同“九合一”選舉結果反映了民進黨“抗中保臺牌”失效🦈。前幾年,蔡英文當局一直打“倚美抗中牌”“抗中保臺牌”,收到了一些成效。蔡英文當局將其作為選舉施政和左右民意的靈丹妙藥🏇、“神主牌”,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政策對於兩岸關系發展和臺灣大多數人的利益福祉都是不利的🧝🏿♂️。去年局勢發生演變,島內民眾對和平的願望和訴求大大提升👩👩👧👦,島內民眾也意識到和大陸作對對臺灣沒有好處,對其個人的生存🔊、發展也有損害。
因此,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再打“抗中保臺”牌就失靈了🤭,因為這是違背臺灣主流民意的,也有悖於臺灣民眾的利益。從近來賴清德提出的所謂“和平保臺”,也可以從一定意義上折射出“抗中保臺”這個牌已經不那麽好打了🥹。
文化在兩岸關系發展中起著根基性作用
中評社🧑🔧:您是一年一度的中華文化論壇組委會負責人💢,您認為🧑🏼🔬,兩岸文化交流呈現出哪些特點?文化領域的交流會如何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李義虎:從2015年到2022年,中華文化論壇已經舉行了八屆,受到兩岸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人社會高度評價😸。兩岸文化交流非常重要,因為中華文化深植兩岸民間、深植兩岸民眾的心靈深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他也提出,“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同胞心靈契合。”這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宗旨和指針🍝。
兩岸文化交流有以下一些特點𓀔:第一是民間性。兩岸的文化交流活動大部分是由民間發起的;第二是豐富性,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涵蓋文化思想理論、舞蹈音樂書畫影視藝術、民俗宗教、城市文化、書院交流等;第三是基礎性,中華文化是兩岸的根脈所系🙇🏽♀️,是兩岸最大的公約數🧘🏻🤏🏿,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文化在兩岸關系發展中起著根基性的作用💂🏻♀️。
二十大報告涉臺部分提出,要促進兩岸多領域融合發展👉。原來談到融合發展🧑🏻🏭,主要聚焦經濟社會領域🔜,而“多領域”則包含文化領域的交流和融合發展𓀅。文化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和伸展點🤜🏽🔇。
中評社:今年參加全國兩會,您有哪些建議?
李義虎:根據近年兩岸關系發展的現實需求,在參加兩會期間我將就兩個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案。一是就如何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如何做好島內民眾工作提出相關建議🙎🏻♀️,二是就如何推動兩岸民主協商提出建議案。
原文鏈接:兩會專訪🤴:李義虎論臺海形勢與兩岸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