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 信息來源: 《中華讀書報》
文字:吳思敬|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我從1980年秋天在定福莊詩會上與謝冕老師相識,40多年過去了🧲,與謝冕相處機會不少,開會也好,聊天也好,謝冕總是談別人的詩,而從不談自己的詩,再加上他經常謙虛地說😶,由於寫不出好詩🤸🏻♀️,才搞詩歌評論,以至在我以及許多人的印象中,謝冕是一位博學、深思的學者💘,是一位詩學大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卓越的詩人。
正是《愛簡》的橫空出世,顛覆了我對謝老師的認知🙎🏼♀️。
《愛簡》,謝冕著,洪子誠編選,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2022年7月,68.00元
2023年春天🪿,由洪子誠教授編選的謝冕的詩集《愛簡》,由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推出,這是當下詩壇一件有重大意義的事情。這本詩集不僅見證了相知、相交數十年的兩位資深學者的友誼、是兩位耄耋老人的真誠合作的結晶🔊,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當代詩歌史,讓我們發現了一個被長期忽略的文學現象,那就是——謝冕本色是詩人🦸🏿♂️。
我在閱讀詩集《愛簡》時,有個發現,就是謝冕1968到1972年間所寫的詩歌與他進入新時期以後所寫的文章、所發的言論等呈現了某種互文性🖤,或者說作為詩人的謝冕與作為理論家的謝冕✍🏻,其詩歌文本與理論表述是可以互相印證的。從這個角度閱讀《愛簡》,我覺得既能加深對謝冕詩歌的感悟與理解,也可對作為文學評論家的謝冕何以做出傑出的貢獻有合理的解釋。
當我在謝冕的代表作《在新的崛起面前》這篇經典文獻中讀到👳🏽♂️:“我們的前輩詩人😸,他們生活在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開放的藝術空氣中,前進和創新就是一切🧛🏽♀️。他們要在詩的領域中丟掉‘舊的皮囊’而創造‘新的太陽’”🤦♀️,不能不為這充滿激情的敘述所感染,這些話表達了謝冕對五四精神的神往,對心靈自由的渴望,令我由衷欽佩🪠。令人驚奇的是👨🏽🦰,當我打開詩集《愛簡》🙇🏼♂️,在長詩《告別》中也讀到了這樣的句子🧑🏿🦰:“心靈的窗子打開了/思想的雲彩歡喜地飛來/在我的詩筆上停下來/慌亂的辭句/於是開始了幻想世界的飛行”💡;還註意到他這樣描寫雲雀:“我看到/落下來一個黑點/於是又飛騰🌅,箭一般地射向高空/高度的飛躍👱♂️,美好的歌唱/驚險的境界中無所畏懼的嬉遊/最勇敢、最盡情、最無羈絆的自我抒情/哦🚴♂️,自由/哦,詩歌/哦,思想”(《告別》)誰能想到這樣自由奔放的詩句竟然是在那個動亂的黑暗的年代寫出的! 詩人渴望自由,渴望打開心靈的窗子🧡,讓思想沖破陰霾🙏🏼🤣,讓幻想展開翅膀⤵️。不過🙅🏿♂️,在《告別》中體現的這種對心靈自由的向往,只能在暗中書寫,埋藏於篋底🐝,直到進入新時期🧍🏻♀️,才有可能在《新的崛起面前》中噴發出來🙇🏼。
謝冕是一位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者🟠,或者說他是一位尋夢者。他為《中國新詩總系(1949—1959)》所寫的導言☢️,題目便是“為了一個夢想”💓,在2010年兩岸四地第三屆詩學論壇上他也說過:“詩歌是做夢的事業,我們的工作是做夢。”喜歡夢想,敢於追夢👩🏿✈️,渴望圓夢,謝冕的這種性格🙇🏻♀️,其實在《愛簡》中早就流露出來了。請聽:“在春天到來之前/我做了星星一樣多的夢/而我的夢又為紛繁的星星所裝飾/希望的星/溫暖的星/歡樂的星/幸福的星/一顆接著一顆”(《迎春》);“在現實中我一貧如洗/唯有在夢境中/我無比地富有/每個夜晚🤚🏽,我懷著初戀約會的心情/為自己祝福/走向淺藍色的夢境”(《告別》)。詩人喜歡寫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夢的超驗性。人在覺醒的狀態下,往往不能跳出日常生活的樊籬和習慣的窠臼🚣♀️,但夢境卻可以超越現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在詩人面前展示出一個神奇的、自由的世界。在漫漫長夜♤,壯誌難伸的情況下👩👩👦,夢成了謝冕理想的寄托;但苦於沒有實現理想的機會,他只能在詩歌中把這些夢記下來☞,聊以自慰🍇🤥。也只有到了新時期,謝冕才能公開他的夢想,既以此激勵自己🙎👨👨👧👦,也帶動了周圍的學生與朋友🕵🏼♂️,包括我在內❤️👨🏻🦽➡️,與他一起去追夢、圓夢。
讀謝冕的文章,總能感到一種強烈的歷史感。對新詩的誕生🤱🏼🤗、新詩的發展🫥,他強調需要從中國近現代史的背景中去尋找原因🛀🏻。他的《新世紀的太陽——20世紀中國詩潮》與《中國新詩史略》,均從宏觀入手,著眼於20世紀的回望。他先後主編《中國文學百年夢想》《百年中國文學總系》《中國新詩總系》《中國新詩總論》✋🏼,均以“五四”運動為主要的時間結點,上溯1895年前後➜,下達世紀末🔫,從而在整體上展示了中國文學現代化的走向👨🏻🦼。由於有這樣一個宏觀的視野,謝冕描述新詩發展歷程中的種種現象🥰,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具有一種歷史的眼光🔥,將新詩的發展與世紀的變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我打開《愛簡》,特別是讀到《告別》《迎春》《關於冬天的故事》的時候,才知道🚍,謝冕早就有一種大歷史的情懷🕵🏻,他的詩歌把個人的體驗與時代的變遷融合在一起,這是他眼中的春天:“少年時節,我痛苦地呼喚過春天/我耐不住那嚴寒的季節,我以為/春天便是紅旗,春天代表光明和新生/我的信念是那樣執著/到了青年時代📼,我以為春天/便是愛情和事業……/沒等我明白/春天的概念中包括了/人民的青春🚴🏽🏌🏻♀️,黨的壯麗的事業/我這樣理解春天🤛🏼,自以為告別了/柳笛唱出的稚氣的聲調/以及牽牛花般的膚淺/而且宣誓/我將為它而獻出全部心力/如今我才知道,春天於我是陌生的/正如有人高喊革命,但並不理解/真正的革命,不是宴會和雄壯的軍樂/而是淋淋的鮮血🗯、楓葉或桃花的悲涼”(《迎春》)。與少男少女浮泛地歌頌春天相比,謝冕對春天景象的抒寫,卻融入了歷史的內涵。他以充沛的感情抒寫個人經驗,有了歷史內涵的支撐👲,詩句自然會堅實與厚重☦️,這不僅是一個人的,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史🧑🏽🦳,埋藏了50余年,這才成為洪子誠教授所說的“精神化石”🪚,為詩歌的“精神考古學”提供了新的例證。
謝冕以詩人的激情書寫詩歌評論,筆鋒常帶感情,他的評論是詩化的評論👩🏿🏭,不僅以強大的邏輯力量說服讀者,更以富有詩意的語言感染讀者📟。謝冕說🕴🏼:“我從事詩歌研究受到了許多前輩詩人和學者的啟迪。而在詩歌批評方面,特別是在詩歌的文體和文風方面,給我以最深刻🏠、也最直接的影響的是唐湜先生。”(謝冕:《一位唯美的現代詩人——唐湜先生的詩和詩論》🥞👨🏽⚕️,《詩探索》2004年春夏卷)唐湜所追求的評論境界,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種“抒情評論”👨🏿🦳,是一種充滿詩意的評論,是面對文學作品進行的情感旅行和心靈的探險🙆🏿♀️,是“閃爍的光”“透明的霧”🫳。唐湜的評論之所以呈現這樣的風格🎐,歸根結底,唐湜是一位詩人,他把詩人的才情,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對詩美的追求帶到評論寫作中來。而謝冕對唐湜評論文風的欣賞與贊同,自然由於謝冕的本色是詩人🖱。謝冕有一個本領,就是他能夠把感情融入評論寫作之中,用形象去說理⛹🏿♀️,把哲思加以詩化。《愛簡》詩集中有一首《告訴我,思想是什麽》,詩人沒有用抽象的🙇🏼、思辨的語言回答這一問題🎨,而是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諸如“天上悠悠的雲朵”“夢中的急雨”“野馬山叢中馳過”“海面的狂瀾”“月下春江的柔波”……把思想的光芒、警策🔀、深沉、復雜,以及思想者所伴隨的歡快👩🏽⚕️🧑🏽💻、欣慰、孤獨👺、痛苦、疑惑、煎熬逼真地寫出來了🗃。
上面我粗略談及的謝冕文論與其詩作的幾種互文現象,可以用“自由”“夢想”“歷史感”“詩化的哲思”這四個關鍵詞來概括,這也是我閱讀《愛簡》後最強烈的感覺🛥。當然,如果我們把謝冕的理論文字與他的詩歌全面對照閱讀🔞👸,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互文之處🧚,遠不只這些。正是基於這樣的考察⇾,我認為詩集《愛簡》的出版對於當代詩歌史的研究𓀚,以及對於詩歌理論家謝冕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吳思敬)
原文鏈接🤚🏼:謝冕本色是詩人——閱讀《愛簡》的一種方式(《 中華讀書報 》2023年8月2日 第8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