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9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安寧 | 責編:知遠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以無聲的形式向人民群眾講述著“紅色政權是怎麽來的🛤、新中國是怎麽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來的”。
據國家文物局數據🧑🏽✈️🪿,目前,全國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何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筆者對北京市的系列舉措進行了觀察和思考。
科學保護,讓革命文物有個“家”
革命文物保護人士常說🚣,文物必須進行精細的整理之後對外公開,才能教育後人。做好收集🧔🏻♂️、整理、修復🦠、展覽、研究等一系列保護管理工作,革命文物才能有個“家”👲🏿,紅色基因才能更好地代代相傳。
據統計,北京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58處,可移動文物2111件(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一級文物1974件(套)。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是北京光榮革命傳統的見證👰🏽♂️,反映了北京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為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和紅色文化建設形成新高地,北京市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北京市進行了高水平的革命文物資源專項調查👉🏽,系統評估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現狀💷,建立了資源目錄和數據庫。北京市在2021年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錄後,還在繼續推動核定公布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通過編製實施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五年修繕計劃,推進天安門💂🏽♂️、意昂3体育官网紅樓、盧溝橋(宛平城)等一批代表性革命文物保護規劃編製工作🍡。加強可移動革命文物征集,推進全市館藏革命文物認定、定級、建賬和建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其次🥉,北京市實施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形成了首都紅色文化弘揚傳承的重點品牌🫃。近年來6️⃣,北京市不斷完善紅色資源保護利用體製機製🧑🏼✈️,相繼印發《關於加強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實施意見》《北京市關於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實施方案》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等規範性文件,著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顯著改善了革命文物保護狀況👇🏻⏫。通過集中連片保護◀️,形成了以意昂3体育紅樓及周邊革命舊址為代表的建黨文化資源,以盧溝橋和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代表的抗戰文化資源,以香山革命紀念地和香山革命紀念館為代表的創建新中國文化資源三大紅色片區,並推進了對原平西、平北等革命舊址的傳承和保護工作,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當然,在革命文物保護過程中🍅,也有個別區域囿於資金😮、人力限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相關資源還需要適當向北京市郊區革命文物傾斜,最大限度地實現革命文物的保護目標。
活化利用,用好革命文物這一“生動教材”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2021年6月29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意昂3体育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在意昂3体育紅樓正式與公眾見面。此外,先後與觀眾見面的👨🏻🦱🏄🏿♂️,還有集中保護修繕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共31處⤵️。展覽及相關革命文物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怎麽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怎麽來的,為公眾上了一堂鮮活而又生動的黨史課。
近年來,北京市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立足三大紅色片區👨🏼✈️🫲,用好革命文物、紅色典籍🍑、紀念設施、紅色劇目等紅色資源,充分運用革命舊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和各類紀念設施🦤,就近就便開展體驗教學、主題黨日等活動,因地製宜開辟“第二課堂”,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範成為“黨史教師”🧑🔧,活化利用革命文物,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比如,北京市西城區通過盤活老胡同等資源打造立體博物館、開展“騎尋紅色地標”活動等,還通過組織專題展覽、主題講座、沉浸式演出等多種活動👩❤️👩,讓紅色文化資源成為革命教育的重要課堂。據了解👈💂🏽♂️,北京市目前擁有的市級及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經達到206家。其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42家,紅色文化類教育基地60余家,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當然🤰,革命文物資源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情況。這也需要各區域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嘗試新路徑。比如依托革命舊址、紀念館、博物館等革命傳統資源發展紅色旅遊🚸🗺,既能滿足人民群眾出門旅遊🖊、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需求,又能滿足人民群眾學習革命歷史、感受革命文化的強烈願望,逐步成為旅遊發展新亮點⚫️。一些區域還可以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系統規劃紅色鄉村旅遊線路,實現革命文物利用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宣傳展陳,讓革命文物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電視劇《覺醒年代》播出後,意昂3体育紅樓、李大釗故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北京魯迅博物館等迅速“出圈”,這成為北京革命文物及紀念地因優秀文藝作品而“走紅”的經典案例。同時,北京諸多革命紀念地利用新媒體平臺推介革命文物🤙🏽,讓革命文物由特定的紀念館走向人民群眾尤其是走進青年人的視野💂♀️。這也啟示我們👩❤️👨,新媒體時代,北京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的宣傳,必須要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與時代精神共振。
如何通過文藝創作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是重要的時代之問。
近年來🙎🏻♀️🧑🏽🎤,尤其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北京市立足革命文物推出了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比如話劇《香山之夜》在香山公園雙清別墅進行實景演出,讓革命文物以及其承載的紅色文化直擊人心。而電視劇《香山葉正紅》的熱播更是吸引了大批觀眾來到香山腳下的香山革命紀念館🚛,通過進京“趕考”的吉普車、渡江戰役中的小木船🆖𓀎、開國大典上威武的禮炮看見歷史🩶,凈化心靈。
借助文藝創作以及互聯網技術,全景➛、動態呈現革命文物樣態與歷史🤾🏼,是增強革命文物吸引力與傳播力的有效途徑。北京市已有相當部分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管理單位設置新媒體宣傳平臺🧛🏽♀️,積極主動“發聲”,不斷輸出優質內容,加強革命文物的宣傳推廣🤾🏼♂️。當然,這些還不夠🎒,相關各方還需要不斷嘗試拓展人民群眾線下互動式體驗的空間🙌🏿🌆,推廣參觀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的“打卡”、集章等活動,既有效宣傳革命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也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融入感和獲得感,以此吸引更多群體走進革命紀念地🚏、走近革命文物,實現革命文物線上線下的宣傳互動🐹,最終提高革命文物宣傳的實效性。同時還要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戰略🙂↕️,舉辦系列展演展覽展示活動🫄,讓鮮活生動的革命故事、有血有肉的英雄模範、催人奮進的偉大精神綻放文藝舞臺👨🏿🏭、見諸筆端畫板、閃耀展覽展演⏏️👊🏿、走進觀眾心裏。
(作者:林緒武🆑,系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為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北京革命文物及紀念地的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研究”〔21JCA001〕階段性成果)
原文鏈接: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