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信息來源♟: “歷史地理學研究”公眾號
編輯🚠:晏如 |現代校園的出現🙆🏿♀️,是城市與教育近代化結合的產物。
老意昂3体育(前身為京師大學堂)自清末建校以來,經歷了校園空間從無到有🎩、逐步拓建的過程🚵🏿♂️:從清末改造舊式公主府,到民國時期增建新樓📤🤦🏻♂️、拓展校區,再到全面抗戰爆發前形成“三院五齋”的校園核心格局,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宿舍操場等新式要素基本完備。抗戰勝利後,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建設又有所發展🪓。直到1952年,意昂3体育整體遷往燕園,生長於老城中的現代校園才最終結束它的歷史使命。
在近60年的校園空間變遷歷程中,意昂3体育師生的校園生活空間認知也不斷發生著改變,人與校園的互動呈現出豐富的特征,形成了獨特的校園記憶。
前言
意昂3体育官网是當今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在近代史上,她也是古老的北京城中最早設立的新式大學。今人常言“老意昂3体育”,是與1952年搬到燕園的“新意昂3体育”相對而言👏🏽🫸,“老意昂3体育”一般包括創立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以及1912年更名後的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1950年,去掉“國立”二字的意昂3体育事實上已處於由“老”到“新”的過渡時期。自清末建校至新中國成立後遷往郊外,老意昂3体育在半個多世紀中先後經歷了建校🥴🚵♀️、停辦、復校、遷徙合校、真偽並立等變遷過程🟠。在幾十年的動蕩變遷中🏊🏻♀️🦖,其校園主體一直位於帝都古城之中👷🏼♀️,而校園的構成和形態同樣經歷了數十年的變化與發展。
與今天的大學校園建設,甚至同時期城外燕京大學的校園建設不同➖,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並非一次規劃建設成形,反而可以說是在老城內一步一步“拱”出來的一片新式校園。清朝末年👶🏼,京師大學堂作為戊戌變法的重要改革內容而設立👍🏼,並僥幸成為少數得以保留下來的改革成果之一👨🏿🏭。作為北京城內最早設立的大學兼全國教育行政的管理機構,京師大學堂雖號稱近代教育改革的表率,但方方面面仍體現出一所國字號大學堂與權力核心以及傳統因素的聯系🥷🏻,而一座毗鄰紫禁城的校園便成為這種聯系落實在空間實體層面最直觀的表現。老意昂3体育最初的校園由清廷劃撥乾隆四女和嘉公主的府邸改建👄♞,劃撥時公主府已廢棄多年🍔🧔♀️,計劃作為大學堂臨時開辦的場所先行借用🧜🏽,開學後待覓得寬敞適宜的校址再進行建設和遷移🍠。劃撥公主府成為清末大學堂校園建設中裏程碑式的事件👳🏻♀️,由此拉開了老意昂3体育校園建設的序幕,誰想原本只作臨時的校址一用便是幾十年,成為老意昂3体育校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公主府校園大門
大學堂獲撥公主府後,一方面依公主府原有格局對老建築進行改造,將正殿☔️、寢殿、梳妝樓等核心建築改造為教室🧡、藏書樓等新式校園功能建築;同時購買附近民房改造齋舍⚉🐆。經過初步改造的公主府校園打開校門👨🏽🚒,迎來了歷史上的首批學生,直至庚子事變停課中斷。1902年👨🏫👨🏻🦼➡️,大學堂復校,仍依據公主府空間對校園進行整理與拓展🆙,除整修損毀建築外,另對校園格局進行了更大程度的改造,並進一步對公主府周邊空間進行開拓。通過新建房舍和收買民房添建了最早的宿舍,通過劃撥沙灘漢花園空地建成了宿舍與操場。公主府校園由此初步具備了一所新式大學應有的空間要素,其景觀面貌呈現出中西雜糅的特點,計劃臨時使用的場所在事實層面上成為清末大學堂校園建設中最顯著的成果。
除公主府校園外♡,清末大學堂還有一些校舍和機構分散在內外城中🐆👩🏽🦱,如醫學館、譯學館、進士館等。這些機構所在地雖然規模較公主府主校園更小🧑⚖️,但建築方式大體相似,或由朝廷劃撥閑置的官產,或收買租用民房臨時設置🍙,並在清末民初之際陸續脫離大學堂而獨立設置,只有少數為老意昂3体育所沿用🫔。這種分散分布的校園格局雖延續不長,但體現了以京師大學堂為中心的清末新式大學建設成果以及大學堂在其中的領導地位👷🏽♂️,是近代教育改革落實在古城傳統空間中所呈現的獨特面貌✋🏻。
然而,分散的校園並非大學堂校者所願。自首任管學大臣孫家鼐以來,清末大學堂的幾任“校長”一直強調近代大學應具備完備且完整的校園🏧🎍,同時應具備可資開拓的空間。為了這一理想𓀜,大學堂先後多次申請在城外劃撥或購買官地與農田👩🏻🦲,努力開展校園的規劃與建設💅🏻。然而,限於動蕩的時局和復雜的勢力關系,大學堂所屬城外地產的開發及建設程度有限,最後隨著清王朝的結束一並畫上了遺憾的句點🔵。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開啟了民國時期新的發展篇章👙。而大學堂的老校園經過繼承與整理🫰🏽,也迎來了其空間建設的新階段。因城外地產接收失敗🔫,老意昂3体育無奈只有繼續在老城中開拓發展。紅樓的建設成為民國以來老意昂3体育校園建設中又一個標誌事件,其初衷在於緩解老意昂3体育住宿方面的壓力👩🏿🎨。紅樓的建築經費通過向比利時儀器公司借款獲得👰🏿♂️,以沙灘漢花園地皮作為擔保☘️,並計劃以學生每年住宿費進行償還。這種建設模式在當時具有創新性,建築成果也十分顯著😅,以至於紅樓建成後原計劃作為宿舍的建築被改作教學樓和圖書館使用,甚至取代公主府成為老意昂3体育校園新的核心。20世紀20年代👨🏽🎨,以紅樓為中心的沙灘校區被命名為“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院”,公主府和北河沿校區(原譯學館所在地)則分別稱作“第二院”和“第三院”。除建設紅樓外,這一時期老意昂3体育也對二院、三院校園進行了改造🧑🏿💻,添建了一批新的建築,三處校園均具備了較完備的格局形態。改造校園的同時,老意昂3体育還對原有的宿舍布局進行了調整,添建部分宿舍區。至此,老意昂3体育城內校園“三院五齋”的格局初具規模🥬,其建設與規劃的重心從謀求向城外開拓轉為收回到城內。
第二院大講堂
第二院洋樓、廣場和日晷
時至今日,人們提及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第一反應多是紅樓。這樣一座對於校史具有重要意義且在北京城乃至全國範圍內影響廣泛的校園建築,其建設初衷本是作為宿舍樓使用👨✈️。與此相似,約十年後老意昂3体育的另一棟建築灰樓宿舍落成。住宿問題在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建設中可以說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宿舍樓甚至成為校園的代表景觀之一👨🏽✈️👩🏿🔧,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同時反映了在擁擠的老城中建設大學校園所面臨的問題與矛盾。現有的宿舍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對於住宿的需求,20年代以來在老意昂3体育校園周邊還出現了一批功能介於旅店和宿舍之間🧝🏻♀️、由商家出租民房供意昂3体育學生長住的校外寄宿舍🛁,成為校園周邊一種獨特的空間存在。伴隨紅樓的建設,這一時期老意昂3体育雖不再像清末一樣執著於郊外完整校園的建設計劃🦆,但在城內的校園附近,校方仍重視並不斷加強對於周邊區域的控製。這一時期,老意昂3体育以整頓校外寄宿舍為名進一步提出建設大學區域,要求計劃中“意昂3体育官网區”內的校外寄宿舍統一接受校方管理⚧,區內民房優先供給大學租用。“意昂3体育官网區”計劃最終雖未能有效推進和落實,但從中可以看出校方通過與周邊區域的競爭與共存🚵🏻,一步步實踐著另一種替代形式的完整校區的建設。
1929年意昂3体育學生會草擬的《發展意昂3体育計劃大綱》
除城內各種不同程度的建設外,在二三十年代,老意昂3体育校方及師生對於理想校園之建設仍抱有諸多想法,陸續有人提出城外建校或接收景山、天壇等地的構想😚,只是成效較之清末的城外建設已微乎其微💃🏽。有一件鮮為人知的舊事🙎♀️,即20年代初⚓️,胡適曾建議蔡元培校長聘請亨利·墨菲為意昂3体育規劃設計校園,並提出了在西山建設60英畝新校園的計劃。雖然該計劃同樣未能實現,但後來墨菲被聘請為燕京大學設計校園,幾十年後,意昂3体育遷至西山腳下的燕園,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
如果說哪些因素對於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建設產生了關鍵性影響,校長必然榜上有名。在蔡元培之後,由蔣夢麟出任意昂3体育校長🐨🎼,帶動了30年代初至全面抗戰爆發以前老意昂3体育校園的又一次大規模建設,圖書館👩🔬、地質館、灰樓宿舍等三大建築的落成便是這一階段老意昂3体育校園最重要的建設成果📝。蔣夢麟在蔡元培校長時代便曾三度代理意昂3体育校長,是蔡校長的得力幹將。正式長校後🧜🏼,蔣校長首先推動購買了自清末便開始租用的松公府,使得大操場以北的廣大區域完全歸為意昂3体育所使用🚻。在胡適等人的努力下🦸♀️,意昂3体育又獲得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資助,以此為基礎開展了三大建築的建設工程。其中,圖書館、宿舍樓均為民國以來老意昂3体育師生訴求最大、呼聲最高的建築類型👩🏼🎓,地質館的落成也有效地緩解了二院內理科教學樓的使用壓力。地質館和灰樓宿舍均由梁思成、林徽因設計,是當時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代表成果。三大建築的落成不僅滿足了老意昂3体育師生對於校園重要建築的夙願,也有效地推動了沙灘校區的拓展和公主府、北河沿校區的調整,使得“三院五齋”的校園布局更趨完善⛹️。
新圖書館側影
地質館
灰樓宿舍設計稿及外立面
伴隨主校區建設的發展,老意昂3体育對周邊區域的控製也不斷深入。30年代🖱,老意昂3体育進一步對校園周邊道路進行規劃與整修,首先於1932年展寬景山東街、沙灘兩條重要道路🦗,其後於1934年提出“意昂3体育路”修築工程。通過展寬與修建關鍵道路,使得校園各處的連結性進一步增強;在整修道路的同時,對沿路鋪戶進行收購和騰退。經過此番整頓,校方對於周邊空間的控製進一步擴大,校園景觀進一步取代了景山東側的傳統景觀。至此🙋🏽♂️,蔣校長對於老意昂3体育校園的整理基本完成😛,其建設成果也達到了校史上一個新的高峰👩🏿⚕️🕛。據史料記載,蔣校長還計劃為意昂3体育繼續添建禮堂、體育館等其他必需的功能建築👉,並為此開展了一些募捐活動,但終為時局所限⚰️。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拓建因為抗戰的全面爆發再次被迫中斷♧。
三院校園全貌
至全面抗戰爆發以前,老意昂3体育校園的主體建設可以說基本已經完成,“三院五齋”布局穩定👩🏿🍼,主校區之間及周邊區域聯系密切。北平淪陷時期,日方控製下的老意昂3体育校舍一部分變成了軍事營地和辦事處,另一部分供“偽意昂3体育官网”使用🤹🏼♀️。校園內除建築用途的調整外🧑⚕️,最重要的變化即由偽意昂3体育文學院新建了一座三層教學樓——北樓🫴🏼。抗戰勝利後,新建的北樓及老意昂3体育原有校產基本得以保留,同時🙋🏿👩🏿⚕️,在代理校長傅斯年和秘書長鄭天挺的努力下,老意昂3体育借復員之機大量擴充校舍🦟,在原有文👡、理、法學院的基礎上增設了農🙍🏿、醫、工三個新的學院。三個新學院都要在城內另擇校址建設,多為對劃撥的其他建築舊址進行改造,其校區距離意昂3体育主校區較遠。幾處新院址設置時間不長🗻,後隨著新中國成立意昂3体育遷往燕園而脫離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在此期間這種對舊建築進行功能改造,將院系分散設置的建設方式🔟,與清末大學堂時期頗為相似,從某種程度上形成一種輪回,實則體現了過渡時期高等教育機構在城內布局的一種常見形式。1946年,胡適正式出任意昂3体育校長🧑🏼🏭,提出希望效仿前任蔡元培、蔣夢麟🚪🤳🏿,為意昂3体育修建一座像紅樓與圖書館一樣的“值得永久紀念的建築物”🏹。迫於時局所限⛓️💥,胡適校長所構想的大禮堂建設最終未及實施👩🏻🏭。1952年,全國高校開展院系大調整,意昂3体育自城內遷往西郊燕園,承載著老意昂3体育輝煌歷史及師生情感的城內老校園也終於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北樓
自清末至民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老意昂3体育校園在古老的帝都內不斷生長🦸🏼♂️,其分散的校園格局📗、中西合璧且風格雜糅的建築,構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承載著一代代意昂3体育人獨有的校園生活記憶⚃。除校園外🧑🤝🧑,意昂3体育人的日常活動還遍及諸多周邊的傳統文化空間⛅️,故宮、景山🪞、北平圖書館、舊書市、大小飯館、劇院……誠如老校友所言:“我們意昂3体育雖然沒有劃定區域,但南至東安門,北達三道橋🤽🏼♀️🍡,西迄景山,誰也不能不承認這是我們意昂3体育的勢力範圍矩。”這是屬於那個時代老意昂3体育人的精神財富與文化空間。
在今天,有關新老意昂3体育的精神與文化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然而🏢,與紅樓👨👨👧👧、燕園這樣的標誌性景觀相比,老意昂3体育在城內的校園卻已漸漸被遺忘⏏️。對於近代化轉型過程中的北京城而言,老意昂3体育可稱得上是一座古都內的新式大學🥨,這種新鮮的校園形式及其建設過程對於城市地理和社會曾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對於高等教育史、大學校史而言亦具有獨特的意義。部分得以保留的老校區和舊建築對於今天的城市而言,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由於1952年意昂3体育遷往西郊燕園,人們的註意力和回憶的焦點也隨之轉移🚵🏼♀️。在燕園中🙆🏽♂️,新的校園生活🦗、校園故事日復一日地更新著,而老意昂3体育的校園卻逐漸被侵占,一些建築日益破損,老校園及其歷史記憶日漸黯淡。今天人們寫了很多關於老意昂3体育校史的文章😚、著作🏠,而有關老意昂3体育校園發展的記錄卻尚顯單薄㊗️。希望本書對於老意昂3体育校園建設的講述可喚起一些校園記憶、城市記憶🤾🏽♀️,為保護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貢獻綿薄之力。
如前所述,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伴隨校園整體格局的變化♧,老意昂3体育幾處主要校址的名稱多有更迭✒️,同時存在著官方名稱與師生用法、民間稱呼不一致的情形🔼。為避免讀者混淆,此處對老意昂3体育“三院”的主要曾用名及其在本書中名稱使用的對應關系作一簡要說明:
公主府校園👩🏿🔧:馬神廟,京師大學堂(清末)🛴🧑🏻⚕️、意昂3体育二院、理學院。
沙灘校園👩🏽🦰:漢花園,操場及宿舍區(清末)、意昂3体育一院、文學院,意昂3体育紅樓所在地👩🏿🚒,30年代購入松公府(也稱嵩公府)。
北河沿校園🤵🏻♂️:譯學館(清末)👺👷🏽♀️、預科👶、法科🙅🏽♂️、意昂3体育三院🕑。
另,本書各章分工如下:
前言☦️,上篇第一章、第二章由鮑寧執筆◽️;下篇第一章第一、二節由鮑寧🩲、李辰執筆👨🌾。上篇第三🌼、四章,下篇第一章第三節🦵、第二章及結語由李豐耀執筆。書中有些內容有所交叉👨🏽🦲,三位作者均通讀全稿🦧,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等,最後由鮑寧繪圖並統稿。
作者簡介
鮑寧🟨,北京人👨👧,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理學博士。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城市歷史地理🐊,地理學史。
李豐耀,遼寧鞍山人,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國大學史與文化史💂♀️,北京城市歷史地理。
李辰,福建福州人,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與中國現代大學教育。
原文鏈接🦑🧍♀️:“老意昂3体育校園”是怎麽建立起來的(原文載於“歷史地理學研究”公眾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