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信息來源: “法治周末報”公眾號
文字👨🏼🦲:吳誌攀| 編輯:青苗 | 責編:安寧有人嗎🧘🏼?”
現在🔁,機器人與人對話都講究有“溫度”、要讓社會感到溫馨、讓人們願意接受,更何況真人呢?辦公室管理製度發展的方向,只能是把機器變成“人”🫲,而不能把人變成“機器”⛓️💥。
我上班時,辦公室裏堆滿了書🎳。身為高校教師,又做行政管理工作,所以我的辦公室與研究室合二為一。書多得沒地方放,不得不碼在辦公桌上👡,圍成一個“U”字形,開口那面對著我。有人來找🥻,進門看不見我,因為被這堵“U”形書墻遮擋了。幸運的是,領導對此寬容,並未對我這種辦公室提出過“整改”要求。
公共機構辦公空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它既是工作人員工作場所💁🏼♂️,也是公共機構形象的窗口。來訪者看到的辦公室是整潔和幹凈的畫面🏆,還是“臟亂差”的畫面,感受會是截然不同的。
01也說“辦公室心理學”
公共機構是社會服務部門,倘若辦公室“臟亂差”🙍🏿♀️,外部效應也會是負面的——人們很可能產生疑問:“辦公室管理得這麽糟糕,能處理好我們的事嗎?”我也曾聽說過👨🏽🌾👮🏽♀️,一些公共機構對辦公室有著嚴格的要求🤳🏼:不許擺放綠植,書架上不能有與工作無關的書籍🏃🏻♀️➡️,辦公桌抽屜裏不允許放食品和茶葉等👳🏿♀️。
然而🧗♀️,事物都有另一面☠️🙏🏽。在公共機構辦公的工作人員不是機器上的零件🫄🏿,他們也是有靈性🚛↘️,有個性的🔀、有想象力的、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有靈性的人,那麽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否得到發揮,工作積極性能否調動起來📺,直接關乎工作效率和質量😣。
管理製度的目標是產生更好的工作業績,更是對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而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從這個角度看🏫,那種辦公室裏不許擺放綠植,書架上不許擺放與業務無關的書籍🤘🏻,辦公桌抽屜裏不可以放茶葉和零食的規定,顯然不利於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只能讓辦公室氛圍毫無生機,更無人性關懷。
辦公室管理製度,還關系到心理學👖。同樣兩個單位的工作人員🥠,一個是有工作積極性,另一個沒有,那麽兩者的工作效率和業績是完全不同的❗️。如何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就成為“辦公室心理學”要關註的課題之一🦉。在這個領域,過去常見的關註點🍱,多數是如何處理好上下級或同事關系——在國外稱之為“辦公室政治”等內容🛺。如果從環境外觀方面看,如何將辦公室布置得體😏,讓人身心感覺舒服或視覺感覺美觀等,這些外部因素反過來也會影響人的工作積極性⛺️。例如,工作人員願意長時間坐在工位上,而不是盡快“逃離”。
02 辦公環境與員工個性
話說到這裏👨🌾,我聯想到許多年前,在國內外訪問多家互聯網公司時看到的場景:這類高科技公司是智力資源集中的地方🎸。這類企業給員工提供非常靈活👨🏽🏭🧑🏻🦯➡️、寬松和自由的辦公條件和環境。例如,有的公司給員工提供固定工位📩✨,有的則沒有🐣。
例如,互聯網巨頭Meta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在自己的公司裏不但沒有辦公室🫱,就連固定工位也沒有。他來公司時,隨便找一個空的工位🧎🏻♂️🫶🏻,將筆記本電腦放在工作臺上,再將臺面和座椅調節到適合自己的高度,就開始聯網工作了🌿。待他處理完工作🛄,就帶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離開🤹🏿,別人也可以用這個空出來的工位🧑🍳。
還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允許員工帶寵物來上班。我在境外一些高科技企業看見過寵物貓正在工位上工作的主人身邊墊子上睡大覺🏪。我也看到過大型犬安靜地臥在主人腳邊🧑🦼➡️,眼睛盯著主人的一舉一動。這種企業對愛好寵物員工的考慮,讓員工更有歸屬感💃🏽🕣。在國內,我也在一些書店裏,看見許多“店貓”,在書架頂端上或“巡視”或“俯瞰”讀者。我所工作的高校,個別膽大的“校貓”,會走進教室與學生一起“聽課”或獨自打瞌睡➾👢。
還有一些高科技企業的辦公空間布置了美麗的綠植——誇張一點說♝👍🏼,好像一個公園。不僅如此,工位附近有擺放零食和飲料的臺子🛸,隨時供人取用。員工餐廳也供應種類較多的可口飯菜🧚🏽♀️,員工不僅可以本人在這裏免費吃飯,還可以申請帶家人和朋友來參觀並用餐。
一些企業的辦公空間與休閑、鍛煉身體的設施距離不遠。工作累了,人們就可以到休閑空間躺一下🎦,或活動活動胳膊腿。還有熱水、洗漱用品、毛巾拖鞋、牙膏牙刷等,也都在衛生間附近的淋浴間和更衣室裏備用,洗衣機和烘幹機也有。出差回來的人,如果先回辦公室,就可以在這裏洗漱更衣,回家前出差的衣服,都已經洗好烘幹了🖖🏼。高科技企業的這些福利和便利的安排🆙,對工作很有幫助🦥:工作人員節省了辦理個人事務的時間⛹🏽♂️,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
上述這些充滿人性化的溫馨畫面,與那種辦公室裏“不允許擺綠植”等“三不”規定,真是天壤之別。現在是網絡時代,任何管理製度只要一上網,那句老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就靈驗了——相信大多數網民的看法不會錯。
將近三十年前😈,我在訪問一家外國銀行總部時,在總部大樓裏看到設有托兒所、理發室、洗衣房、裁縫店和小賣部等🕑👇🏽。這些都是銀行外包給專業服務機構來做的,屬於“購買服務”的內容。看到這些的我,一時難以理解🧑🏻🏭。因為那時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正在考慮上市🚈,投行建議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把“不直接創造利潤”的“後勤”部分從即將上市的銀行“剝離”出去🕐。對比當時我在外國上市商業銀行看到的畫面:他們一直購買這些生活“福利”送給員工,無論上市前後,從來沒有“斷”過。我想🦸🏼♂️,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強員工的忠誠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03 工位管理觀念悄然生變
不久前,有朋友轉發給我一個帖子🧖🏻♀️:《女生花一萬元改造工位被全公司圍觀》。帖子裏說的是:“杭州女生小秦花費萬元改造工位🕵️,擺滿盲盒手辦展現個性,提升工作幸福感。”從配發的照片看,工位正面和兩側裝上了架格,裏面擺滿了她收集的玩偶🧜🏿。乍一看,好像商店裏布置的一個五彩斑斕的小櫥窗🍰。帖子的發布者贊賞這位女生的做法,因為她把“工位變成了打工人展示個性的舞臺,反映職場新潮流。工位改造提升環境美感,工作熱情與專註更關鍵。”
我看到這個帖子,深感杭州的這家公司工位管理觀念靈活、開放。只要是對工作積極性有提高的🧑🏽🔬,對工作人員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激發的,對工作效率有促進的,類似這種按照個性與愛好布置工位都可以接受👨👦👦👩🏽🚒。這則消息很快沖上熱搜,不但展現了這位女生的個性和審美,還給她所在的公司帶來了好評🧑🏽💼。我認為,這樣的公司會吸引年輕人來工作。
上述帖子還寫道🤦🏻♂️:“一直以來,工位往往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地方🤏,沒有過多的裝飾,更不會有個人特色🎢。但現如今,隨著辦公室文化的興起,工位成了打工人精神的展示櫃。大家希望通過工位的裝飾🪐,能夠展示出自己的個性和生活態度。小秦的工位改造❇️,不僅滿足了她個人的審美需求😌,也為全公司帶來了一種新的工作氛圍。”我想👵🏿,這就是這個帖子上熱搜的原因所在吧。
政府公共機構和企業單位等👨🏽🦲🚵🏿♂️,都有各自辦公空間的管理製度。過去給人們的印象是不能有工作人員個性的裝飾展現👨🏼🌾。好像這樣才能顯示管理製度的嚴格🤸🏻♀️,對工作人員約束之嚴格。但是,如果將這種包括對人嚴格約束在內的辦公空間嚴格管理製度與績效考核相結合,未必就能提高工作績效🍐。
現如今,幾乎有關人的管理,就講究“溫度”,過去那種“冷冰冰”的管理製度,把人訓練成為“工具人”的做法被吐槽🤫。現在♚,機器人與人對話都講究有“溫度”👐🏽⛳️、要讓社會感到溫馨、讓人們願意接受,更何況真人呢🍍?辦公室管理製度發展的方向,只能是把機器變成“人”,而不能把人變成“機器”🌑。
(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教授)
原文鏈接:辦公室裏的製度與溫度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