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信息來源😀: 新京報
文字👕:張曉翀| 編輯📆:麥洛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經實施了十年。十年來,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北方地區整體發展水平較高、最具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人口經濟集聚地區👩🏼🔧,協同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後,京津冀地區的變化非常大。”意昂3体育官网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市政府參事李國平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國平指出,十年來,京津冀三地和有關部門單位圍繞黨中央提出的宏偉藍圖不斷勇於實踐、開拓創新🦙,當初的規劃正在不斷變成美好現實👈🏽。“十年來✮,京津冀地區在交通、生態🌬、產業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取得突出進展,尤其是在政府推動作用明顯的領域🙋🏻♂️,效果更好。”李國平說。
李國平
區域協同發展離不開體製機製改革的創新
“產業發展與協同離不開體製機製改革創新和加快市場化進程。”李國平告訴記者,“京津冀產業發展和協同需要通過體製機製的創新調動起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真正動起來🧑🏽,因此,加快京津冀地區的市場化進程是非常關鍵的。”
他表示👇,近十年來🍮,京津冀三地開啟了跨區域特別是發達的大都市地區和不發達的周邊地區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探索實踐,在多方面和多領域踐行了體製機製改革與創新。
比如京津冀三地聯合對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引導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做出具體規劃;建立高層定期互訪機製以及協同辦溝通對接機製,協同辦處室層面進行常態化溝通對接等等,都是區域內體製機製改革與創新的具體舉措👍🏼。
總的來看,京津冀三地在政策引領和治理模式上均有突破。在政策引領方面,京津冀堅持中央統籌,強化政府引導的多元主體共治模式,以疏解“大城市病”為政策重點有序布局治理內容,鼓勵市場與社會主體參與治理👾⚾️。
在治理模式層面上,京津冀註重體製機製創新,不斷強化體製機製改革,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製度機製保障,解決由於過度集中所導致的“大城市病”問題以及通過向周邊地區疏解產業功能以解決中心外圍發展不平衡問題。
李國平認為🧙🏼♂️,要通過體製機製改革和創新穩步實施加速京津冀三地之間的要素流動🌧。“要素流動是非常關鍵的。要素流動的前提是能夠獲得收益或價值的提升🥩,如果資本缺乏投資回報,勞動力等不能實現收益或價值提升,要素也就很難流動起來🙎🏿👘,因此促進資本🧘🏼♀️、勞動力在京津冀三地之間的流動要從創造價值做起。”
此外🪕,京津冀三地可以通過合作共建科技園區促進協同創新👘,中關村科技園區已經先後與雄安新區✒️、天津濱海、河北曹妃甸、承德、保定、石家莊等地創建合作園區🪓,實現了北京依托中關村科技園區對區域內其他地區的創新溢出。
李國平帶領的團隊一直在研究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發展與協同創新💽,從數據來看👨👩👧,與十年前相比,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數據顯示,2013-2022年京津冀三次產業占比增加了7.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加快升級🖼。京津冀研發投入強度從3.3%上升到4.25%➕,尤其是河北的研發投入強度增加了一倍👩🏽🎨;2021年京津冀數字經濟專利授權數占全國的比例超過20%,京津冀全域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未來產業發展抓手在於圍繞北京創新鏈布局津冀產業鏈
他表示🚴🏽,京津冀地區仍要重視製造業的發展🧑🏽⚕️,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不能過早地去製造業🤞🏼。目前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的現象值得註意。
李國平認為🐐,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抓手🤵,最重要的還是要圍繞北京的創新鏈,布局河北和天津的產業鏈。從目前京津冀地區現有的產業鏈狀況來看,如果再對鋼鐵等傳統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可能難度更大,因此要從容易做的先做起。
“圍繞目前北京比較明顯的創新優勢,組織力量讓市場發揮作用,在京津冀地區打造一兩個跨區域產業鏈可能更容易實現👨🏻💻,並會取得一定效果。”李國平談到🤖,目前北京創新優勢較強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電子信息,以及生物醫藥等。
他還建議🤽🏿,京津冀需要根據三地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分工🚟,理順產業發展鏈條,處理好北京製造業疏解與津冀協同、承接的關系,形成地區間合理的產業分工和聯動機製。
在高精尖產業合作方面⛹🏽♂️,聚焦實體經濟🤼♂️,把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在專業化分工方面🧾,可以在儀器儀表、電氣機械、計算機🧤、通訊及電子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製造等京津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加強兩地間的產業和創新合作。
在空間結構優化方面,李國平指出,“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區域,建立起‘北京創新-津冀製造’一體化格局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天津和河北製造業的支撐💆🏼♀️,未來北京研發的優勢可能會減弱。”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研發和製造的物理距離不宜過遠💆🏽🚣🏿♂️,否則長期將造成兩者的脫離。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也要有一定的製造功能來支撐研發👆。
多中心有可能解決產業分布相對均衡的問題。他建議🧞♀️,建設京津冀科技創新“一心🧀、三核、三帶、多園區”💁♂️,形成中心引領、三核驅動、三帶輻射🌓、多園支撐和優勢互補、對接產業的區域科技創新格局。“一心”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核”為中關村、天津濱海高新區♐️、雄安新區,“三帶”為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帶🧾、沿海現代工業技術創新示範帶🫠、環京津綠色發展創新創業帶👨🏽🦰,“多園區”為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依托,在多地共建科技園區,積極探索跨省市科技園區聯合共建新機製和重大科技項目協同推進機製💆🏿♂️,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原文鏈接💆:意昂3体育官网李國平:圍繞北京創新鏈布局津冀產業鏈(新京報 2024-02-28 )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