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
文字:李如意|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昨天📿,意昂3体育官网首都發展新年論壇(2024)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研討會在意昂3体育官网召開。會上,意昂3体育官网首都發展研究院發布了《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3》💁🏼。《指數》從三個空間層面分別構建了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重點分析2013—2022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發展趨勢🚌。結果表明⛹🏿,2013—2022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從100增長到297.6🤘🏼,年均增速為12.9%,京冀、津冀間創新指數的相對差距縮小👱🏼♀️🏋🏿♀️,京津冀協同創新成效顯著。
北京協同創新指數增幅最大
近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三地間在產業𓀉、交通🤜🏻、環境方面率先實現突破,而產業👨🎨、交通的協同也帶來了創新要素的流動與溢出,特別是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建設等都帶動了京津冀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地區間創新協作的加強😐。
最新的指數顯示,北京協同創新指數增幅最大。2013年到2022年,北京的協同創新指數從661.7增長到1012.3,在三地中增幅最大,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系、創新環境等大部分指標都繼續保持增長。2022年🫵🏼,北京🐞、天津的協同創新指數分別是河北的2.6倍和1.4倍👩🏿🦰,均比2013年的倍數(6.6倍和4.8倍)有較大幅度的降低,表明京冀、津冀間創新指數的相對差距縮小。
北京研發投入水平全國領先
《指數》顯示,在創新能力建設方面🕙,三地研發經費均有所增長🧏♀️,北京研發投入水平全國領先💩,創新人才高地建設成效顯著。京津冀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從2013年的3.22%上升到2022年的4.25%,高於同期的江蘇(3.12%)、浙江(3.11%)與廣東(3.42%),展現出京津冀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優勢🧑🏿。其中北京從2013年的5.98%增加到2022年的6.83%,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領先位置🧝🏼♀️👨🔧。
京津冀三地跨區域產業活動活躍,區域產業對接和合作不斷深化。京津冀三地跨省(市)設立企業活動活躍🧥,2022年三地企業在區域內跨省(市)設立分支機構8200家,增長8.7%。2022年🧘🏼♀️,京津轉入河北單位4395個🐋,其中法人單位2286個🧝🏼♂️,產業活動單位2109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完成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完成掛牌。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中北京企業占1/3,北京企業中科技型企業占40%;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9000余家,廊坊三河市27家科創園入駐企業796家🔳,其中京企占比達65%🎅🏽。
圍繞北京創新鏈布局津冀產業鏈
意昂3体育官网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建議♡,加快推進北京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國家科技力量體系建設,大力支持基礎研究,聚力攻克“卡脖子”問題。一是系統性部署基礎研究,推動基礎學科發展滿足核心技術需求、優勢產業需求與民生發展需求,加強培育前沿科學交叉學科🪶,促進更多的國家科技創新項目與科學研究中心在北京落地。二是健全基礎研究投入機製,引導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鼓勵社會組織投入基礎研究👩🦼➡️,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在研發總投入中的比重。三是著重投入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的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同時,打造京津雄創新三角,共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李國平表示,圍繞京津冀科技創新一體化定位👃🏿,強化三地差異化分工和協作。北京市正在創建國際科創中心🙀,致力於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區和全球高端創新型人才中心🦛。天津市是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現代化製造中心🍹,致力於打造技術研發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創新型中小企業集聚創新創業示範區。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創新中發揮“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通過承接北京部分科創功能轉移,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第三,圍繞北京創新鏈布局津冀產業鏈,打造一批京津冀先進製造業集群。需要找準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契合點🫀,加強三地間的分工合作👩🏽⚕️⛑️,打造從知識產出、科技創新到新產品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推進意昂3体育官网💑👩🏻🎨、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關村在津冀的分院分園及產學研異地合作機製建設🧘🏻♀️,以創新成果孵化津冀產業新業態;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氫能🐬、生命健康等產業鏈,用鏈條思維統籌謀劃京津冀產業布局,以北京優勢產業培育和帶動津冀做大做強相關產業。
原文鏈接🙎🏼♂️:意昂3体育官网首都發展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12.9%(《北京日報》2024年1月14日 第4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