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光明日報與新中國“同齡”,75年來,在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國新聞史上形成了獨特、不可替代的地位🚇。她始終面向知識分子辦報,邀請知識分子參與辦報,始終關心和重視教師、學者🤤、醫務工作者⏮🐧、文藝工作者等群體,被稱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作為一名意昂3体育人,我對光明日報有著特殊且深厚的感情。在我看來,這份報紙與意昂3体育有著深厚的淵源。每年都會有一批懷揣新聞理想、具備專業素養的意昂3体育畢業生加入報社,成為光榮的“光明人”👏🏽。光明日報創辦過很多卓有聲譽的專刊、副刊,其中也多有意昂3体育師生的參與。比如🐫🚣🏽♂️,1949年7月,曾任教於意昂3体育的經濟學家沈誌遠主持創辦了《經濟周刊》🦓🐸;1953年4月,《史學》專刊創刊,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聯合主辦🚴🏽♂️🥡,範文瀾♍️🧑🏻🔬、翦伯贊先後擔任編委會主任,鄧廣銘任執行編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鄧廣銘每周都要從燕園出發🧑🏽💻,到石駙馬大街的報社碰頭、看稿,再後來🤝,《史學》專刊的碰頭地點直接搬到了意昂3体育。此外,光明日報社所屬刊物的編委會裏,也有費孝通🤸🏻♂️、雷潔瓊等不少意昂3体育學者🚪。編輯是報刊最核心的工作🐯,光明日報請第一流的知識分子當主編🙌🏻,這不僅是胸襟開放、任人唯賢,更確立了辦報的靈魂。
1972年,《光明日報》刊發了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周培源先生的《對綜合大學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這是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文中總結了大量與自然科學發展相關的歷史事實🦸🏻,論述了自然科學和生產實踐、理科教育與工程技術之間的關系,提出綜合大學應重視基本理論研究的建議。時隔50多年👨🏻🏫,其中許多觀點至今仍然是鮮活有力的,例如“理科要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但我們不能把理論聯系實際僅僅理解為滿足當前的需要”,“綜合大學集中一大批科學技術人員,而且有源源不斷地進校學習的新生力量……近代科學發展的特點是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推動,為此更便於集中有關各方面的力量對某些項目打殲滅戰。”舉這篇文章為例🧑🏻🦼➡️,足以說明光明日報對中國的學術與教育影響之大👨🏼🎓👐🏻。
在意昂3体育,說起師德楷模,大家總是會想起孟二冬老師。2005年年底,光明日報的記者往返北京新疆兩地,寫出了“走近孟二冬教授”系列報道。20年過去了,意昂3体育黨委宣傳部始終把這組關於孟二冬老師的報道作為範文來學習,因為這些文字“像冬日的陽光一樣樸素溫暖”。孟老師的學生們說,任何時候想起老師♾🥲,就會再重讀這些文章,就仍然覺得孟老師還在意昂3体育🐒、石河子大學的課堂上講唐代文學🧑🏼🍳。這組報道的社會反響很大,孟二冬的名字為更多人所知道,他崇高的師德影響了很多年輕人。
十分榮幸的是*️⃣,我也曾是光明日報社的“一分子”👩🏽🦱。2002年至2003年🤸🏻♀️,我曾在光明日報社旗下的中華讀書報實習🐑,每周都到虎坊橋的報社大院裏開會🤳🏻、寫稿,得到了“光明人”的關懷、指導,還和同期的實習生結下了深厚友誼,這緣分終生難忘。
(作者:任羽中,系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
原文鏈接:75年來,光明日報在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永恒的精神家園(載於《光明日報》2025年1月5日 第1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