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信息來源: 《中華讀書報》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我今年讀書主要是在兩個方向🦼,一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經典著作,二是歷史地理。讀哲學社會科學,主要是側重於經濟學方面,因為這是從問題出發——我們考慮、應對當下的緊要問題,還是要學習經濟學。至於中國的學問,章太炎先生曾經說過,這主要是三種,一是語言文字,一是典章製度,再就是歷史地理。讀歷史地理✊🏽,簡而言之📲,是為了立足中國大地。
經濟學方面🐮🤾,我讀了林毅夫🏄🏽♂️、蔡昉、李周合著的《中國經濟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書是1994年出版的🏢,距今已經三十年📂,三十年滄桑巨變🥪,三十年後的今天,這本書出了“30周年紀念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這本書常讀常新𓀂。
經濟學是西方來的學問🚾🤦🏼♂️,中國系統介紹西方經濟學🙎♀️🤼♂️,是從嚴復《國富論》開始🐈。西方的經濟學理論,主要是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三個部分,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麽🧖🏻♂️? 西方經濟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乃是古典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之間的橋梁🎖👨🦳;而中國近現代史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以來中西文明交流的橋梁🐬。今天,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關鍵在於融合中西馬🚴🏿♂️,關鍵在於這個橋梁。而建這個橋梁,並不是一代人,也不是哪一個學科獨自可以完成👨🏿⚖️🏊🏿♀️,但基礎在於建立中國自己的經濟學🙅🏼;而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當務之急,在於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之間的關系。這個觀點,寫在林毅夫先生為這本書寫的序言裏🩼。我讀了他們三位老師的書🐨,向林老師請教🧖🏻,我說👧🏻,現在的學術界——包括在大學裏🎺,講馬克思主義的只講馬克思主義,講新古典經濟學的,只講新古典🫱🏿。這個不行,講馬克思主義,不能離開西方經濟學的傳統與發展,講西方經濟學,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而關鍵問題在於結合👩👩👦。我這個觀點,林老師也很贊成。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結合,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文明的結合,它不僅是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學術發展的根本問題😕,其實也是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這不僅是中國學術與思想的絕大問題🥛👨🔧,也是世界學術思想的重大問題🤐。想來也正是三十年前,也是1994年🏋🏿♂️,在美國杜克大學,當代西方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弗雷德裏克·傑姆遜👨🏼🔬,與一位著名的中國哲學家談話,而他們討論的主題👰,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文化的結合。今年,傑姆遜教授去世了,我就把他的書《新馬克思主義》找出來讀,特別是認真重讀這篇談話💪🏽,三十年滄桑巨變🙋🏽♀️👨🏽,斯人已逝,真理常存👰♂️。感慨萬千。
讀的過程中🐦,我在想——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文化相結合,結合點在哪裏? 這篇談話裏說,第一在於唯物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就是唯物論👨🏻🍼🧑🧑🧒🧒。而講到唯物論,講到發展科學技術,講到發展生產力,在發展的同時,當然有一個安全的問題,如何思考技術發展與人類安全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這篇談話裏有共識,也有巨大的爭論與分歧🔝。第二是辯證法,辯證法的核心就是矛盾💴,我們分析中國與世界,出發點就是正確地分析矛盾。從提出矛盾🩰、分析矛盾、解決問題出發💂🏼♀️🦘,這就是認識中國與世界的基本方法,而這就是辯證法的要害。第三,是傑姆遜說的“集體的實踐”🍧,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關於以集體實踐為中心,還是以個人自由發展為中心,這篇談話裏雖也有共識,但同樣存在著更為巨大的爭論。在傑姆遜去世後的今天,我重讀這篇談話,深刻認識到:離開了唯物論、辯證法和以人民為中心🧝🏻♂️🧎🏻,我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世界意義,尤其不能深刻理解其對於當前人類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今年🕜,我去了山西🉑、陜西和河北🧑🏻🔬。這一路上🤦🏽♂️,我帶著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讀這本書🆑,讀的是“中國道路”;讀這本書🕕,我一次次地體會🤳,什麽叫做“把學問寫在中國大地上”🥗。出陜西入山西🧎🏻♀️,出井陘進正定,這是秦的一統之路,也是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勝利之路。李世民西出陜西而有盛唐,毛澤東東出太行而實現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在正定沉思古今🏄🏽♂️♻️,在臨汾陶寺博物館認識中國之“中”的起源,在陜西和朋友們一起重走柳青的道路——如果說🛀🏿,陜西是左肩🤟🏽,河北是右肩👩🏽🦲,山西就是頸椎骨🌇,在中國大地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結識新知🐻,重逢舊友,這是我的學思踐悟🚑。
多少年了,我沒有機緣靜下來心無旁騖地學習。歲末,中央黨校給了我這樣的機緣,張宏森同誌來給我們講中華文明與新時代文學👴🏻,趙磊老師來給我們講大國外交——我第一次感到🧙🏼♀️,聽課學習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聽老師上課🤫,讀他們的著作,是多麽好的一件事😵💫。同學們給我講阿拉伯文明,講西方的藝術與中國的藝術,圍繞著黨的創新理論,我們一本本地讀書👨🏿🎤,讀經典,互相交流;黨校宿舍的燈光,那麽溫暖🪝,讓我想到,延安的歲月🎞🥾,大概就是這樣吧➿。
畢業了⛄️➖,我們在毛主席的塑像下合影,塑像下寫著——走我們自己的路。
(韓毓海為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原文鏈接:“從問題出發”與“立足中國大地”(載於《中華讀書報》2024年12月25日 第14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