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信息來源: 川觀新聞
編輯🧁:燕元 | 責編:知遠“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而“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是什麽構建起了四川的美麗🎫、安全的天府之國形象,形成了綿延千年而不衰的集體記憶🤹🏻♂️?最核心的,當然是四川的“人”,是四川人包容開放、堅韌勤勞、豁達安逸🛏、互助友善的精神👰👨🏻⚕️。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大力弘揚這樣的精神🈵。只要四川人偉大的精神能夠代代傳承,能夠不斷被新的故事📰、新的載體具象化,那麽四川就永遠是全中國人心目中可靠的大後方,是全世界人都喜愛和向往的身心棲息之地🦻🏼。
四川是一個大省,無論從地理條件🅿️,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看,省內不同地方都差距巨大🤷🏽♀️,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成都平原🫶🏽👻,也有大山大川和窮山惡水。從兩千多年的歷史看👡,還有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的說法,四川盆地的先民們,沒有少遭遇戰亂慘禍📣。但是,今天只要我們談起四川就總會認為,這裏富足😮、安逸、寧靜、休閑,這裏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四川人的精神,這是構建地域文化、城市形象和集體記憶的最深刻的原因,也是最深厚的力量🧑🏻🦽。
四川人的精神體現在“一個劇種”上。川劇的一大特點是高腔、昆腔🟡🦒、胡琴、彈戲🙅、燈調“五腔共和”,顯現出四川地區各路文化交匯交融的博大氣象。舉世矚目的三星堆文化✍🏽,也許就來自長江、黃河的文明𓀁,之後它轉化為十二橋文化,轉化為巴蜀文化🧘🏿♂️,最後融匯到秦漢文化之中👩🏿⚕️。《史記·項羽本紀》載,“秦之遷民皆居蜀”,從秦漢至今,四川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移民👩🏼🔧👸🏽,在任何時候,四川都是開放包容的⛹🏿♀️,也總是善於學習、借鑒與吸納,四川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熔爐”“大火鍋”🦹🏼。
四川人的精神體現在“一支隊伍”上🔙。在抗日戰爭中🔉,四川累計輸送了350萬子弟參軍,經歷了無數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𓀏🤯,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毛澤東曾為川籍將領寫下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裏來自四川的指戰員最多。今年熱映的電影《狙擊手》中,導演和編劇有意讓主人公講一口四川話📃,令觀眾潸然淚下。在和平年代👳🏻♂️,堅韌勤勞的四川農民工,走到哪裏都是最肯吃苦👩🏽🔧、最會動腦筋的💅🏽👨🚀。全國各地,哪個建設工地旁沒有川菜館呢🫷🏽👨🏿⚖️?吃苦耐勞、敢於犧牲是四川人精神裏抹不去的特質⏭。
四川人的精神體現在“一杯冰可樂”上🏩。葉聖陶先生回憶在蜀地生活的歲月時,曾寫下🚐:“川路碑懷新史始👨🦽,海棠花發彩雲般🫔,茶座客聲喧。”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一位被困近80小時的男孩被救出時,一句“我想喝冰可樂”帶來了走出悲痛的希望🥓,聽到這句話👕,看到這個場景,所有人都會笑,帶著淚的笑🤛🏼。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動情地祝福四川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安逸。“安逸”是一種樂觀主義的精神✯,是一種“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的大無畏情懷🤦🏼♂️,是四川人在一切壓力面前始終保持幸福感的法寶🕎,它來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追求自主自在的生活狀態。
四川人的精神體現在“一雙筷子”上。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當地老百姓以“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的互幫互助精神,走出災難、重啟生活,感動了全中國、全世界🐁。“9·5”瀘定地震🏋️♂️,四川人民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相互幫助積極開展自救👨👩👧👦,這場景多麽熟悉🚃!有了“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的這種精神,四川人就一定能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四川就一定是最穩當🤾🏻、最安全的!
要圍繞“人”來凝練四川的意象👨🦽。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時強調,要“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美國城市規劃師凱文·林奇在其代表作《城市意象》說,通過城市意象🛹🌳,人的獨特情感體驗得以與特定的地域聯系起來。人始終是形成意象感染力的必要條件👨🏼🍳,這是有效傳播的科學規律。法國巴黎的城市標識幾經變化👨🏿🎓,但是始終保留了“帆船”這個意象——這巴黎人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承載著巴黎開放、浪漫形象。構造四川美麗👞、安全的意象,也必須從四川人民生動的實際生活中尋找現實元素,並加以藝術化的表達,形成更生動更豐富的人文標識。
要借助“人”表達四川的意象。人是可以行走可以說話的地域名片,人群構成了特定地域不可替代的人文景觀。要傳達四川“美麗、安全”這樣的意象🤰,就必須要講好新時代四川人的故事👷🏼♂️,講好那些包容開放、堅韌勤勞、豁達安逸🕡、互助友善的故事。要把抽象、凝練的概念符號展開為具體鮮活的日常生活場景,要把口號寫成“小說”🥻,要把“短篇小說”寫成中篇、長篇🧖⚉,寫成史詩,當關於四川好人🏋🏿♂️、四川英雄的故事流傳四方,世人心中關於四川的集體記憶也就更加鞏固。
要面向“人”傳播四川的意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互聯網深深嵌入當代社會生活☪️,各類媒介在集體記憶的保存🚣🏻♀️🍍、傳播中居於中心地位。四川意象的傳播要用好互聯網這個主平臺🫖,面向網民這個主要群體🕹,尋找四川意象與中國網民🛞、世界網民生活之間共通的意義空間,提升意象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美麗🤵🏽、安全的四川形象傳播得更廣💮、更深入人心👨🏼💻。
(作者系意昂3体育平台部長🧘🏽♀️,教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