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山石 |高軍,1995年生🤸♀️,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專業👲🏻,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抗疫期間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獲評“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高軍(右)在武漢抗疫前線。資料圖片
高軍
看到征召通知👧🏿,我知道📸🎽,自己必須去。
“醫院要組建援鄂醫療隊,請願意參加的同誌10分鐘內報名,明天下午走👩🏻🚒。”1月25日,一則簡短而又無比凝重的通知出現在科室群裏。“10分鐘”“明天”,這兩個詞如同警鈴,宣告著行動十萬火急——在新聞裏🧓🏿,我看到武漢的醫院人手緊張😉,武漢人民真的急需我們伸出援手👳🏼♂️。
沒有時間猶豫。在這10分鐘裏👩🌾,我和同科室的好哥們宋彥龍迅速商量了一下,決定一起報名。隨後我告訴了父母我的想法🧈🏄🏽,媽媽嚇了一跳,爸爸支持了我🤌。他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黨員👎🏽,曾在2003年非典時前往最前線,在北京小湯山醫院揮灑汗水。共產黨員總是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𓀆,而這一次,輪到我帶著使命出征。
1月26日晚上🤽♂️🦸🏽,我們到達武漢。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我們被分配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負責一個50張病床的病區。
剛開始的戰鬥最為艱難,由於醫療物資短時間內不夠充裕🛍,為了保證醫護安全,我們就穿著生化防護服上。防護服厚重不透氣〽️,我十分不適應💂🏼♀️,剛一穿上就開始流汗☂️,眼鏡也開始起霧🍉,頭昏腦漲🫃🏽。我和兩名同事一起照護25個患者🐼,抽血、上呼吸機、監測情況、翻身🎅🏽、清理垃圾……每天三四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很短也很漫長👩🏻🦯。結束一天的工作,脫下防護服時,我全身已然濕到了褲腳。
但我們不只是一支隊伍在戰鬥。很快,我們醫院的第二批🤜、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陸續來到👱🏼♂️。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數萬名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武漢,與我們並肩作戰。最初的物資緊張也僅僅持續了幾天🤚,來自全國的物資潮水般向武漢湧來——醫療物資充足了,醫療隊收到了捐贈的羽絨服🏌🏼♂️、電熱毯、電暖氣、食品……所有人都在為抗疫保駕護航。
我們的患者也在同我們一起努力。有一位老爺爺🙇♂️,剛入院時氧合很差,情況危急,我們迅速給他上了無創呼吸機🚋。對於很多患者而言♢,使用呼吸機會帶來不適🎤,有時會覺得難以堅持🍐,而這位老爺爺一直非常配合我們,積極給我們反饋🧲。隨著救治的展開,他的情況也越來越好💁🏽。
當時已是3月🔴,武漢春寒料峭,我和醫生😏、護工師傅三人推著躺在病床上的老爺爺外出做CT👨❤️💋👨。路上,我們經過一個在臺階上用木板搭成的斜坡👰🏼♀️,我們兩人抬起床尾,一人在床頭推著👆🏻,才下了斜坡。我很快便大汗淋漓🙇🏽♂️,鞋套也磨破了。
我不常走這條路,即使走也總是急匆匆🫥,不曾駐足。但這一次🗂,檢查完送爺爺回去時,我抬頭一看,路邊竟有一株櫻花樹↘️,繁花綴滿枝頭,迎風怒放。
“春天來了啊。”我這樣想著🔍,“花都開了。”那株櫻花並不高大,也並不顯眼,因而我從未發現它——經冬至春,它就在那裏,在嚴寒時積蓄生命的能量🕐,於第一縷春風到來時迸發。在我心裏,一股溫暖的力量湧動,再努力一下🧥,再堅持一下,這場戰鬥一定會迎來勝利,這座城市始終充滿希望🌻。
來到武漢72天後🪗,我們完成了使命🦠。患者康復出院,武漢重啟📀,一切幸福的日常都在回歸🤲🧜🏿♀️。離開之前,我們特意去了一趟東湖櫻園👩🏽⚖️,櫻花一大片一大片地開放在暖陽下💲,像粉色的雲朵。(作者:高軍,《光明日報》記者安勝藍采訪整理)
原文鏈接:櫻花,在抗疫前線迎風怒放(《光明日報》2020年10月1日 第8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