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信息來源👥: 紅星新聞
文字👩🏿🚒:吳陽|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報告指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
3月4日,圍繞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人口拐點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居民收入和投資💁🏻🌐、消費等經濟領域的熱點問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接受了紅星新聞等多家媒體采訪🏌️♀️🍬。
林毅夫
中國新經濟有三個優勢,實現5%以上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
談到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林毅夫表示,經濟增長依賴於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需要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經濟體,還處於產業升級的階段,跟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後來者的優勢👩🍳。世界上其他國家處在中國目前發展階段的時候🔈🙄,經濟發展都比較好,比如日本、韓國、德國處在追趕階段時都實現了8%甚至更高的經濟增長。如果他們能實現🙏🏿,中國也有實現的潛力。
林毅夫認為,中國與這些國家相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跟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並且中國在新經濟上有三個優勢:一是🦍,人力資本豐富🐅。中國有14億人口✊,具有企業家精神和技術能力的人才數量龐大。二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何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都可以快速進入國內市場,達到規模經濟🧖🏽♂️。即便與發達國家一起競爭🫳,也可以憑借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的趕超😎。三是,中國有最好的產業配套能力👩🏼🔬。這三者綜合起來🚴🏻🧑🏽⚖️,能讓中國的新經濟在技術創新上顯示出明顯優勢。
“綜合來看,我們有很大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空間🍸🐈⬛。中國儲蓄率高,投資資源多🐂🦹🏻,中國也有發展經濟的意願。結合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狀況,在有8%增長潛力的情況下,實現5%以上經濟增長,完全有可能。”
回應“中國崛起見頂論”:中國有後發優勢,不會發生日本當年的情況
至於外界有聲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無望超越美國。針對國外學者提出的“中國崛起見頂論”💁🏼♀️,林毅夫表示,這種論調主要是認為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速從原來的10%逐步下降到去年的5.2%,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後,沒有迎來更高的反彈🪁,國內投資比較疲軟,消費也沒有出現預期的報復性消費🍱。在這種情況下,外界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
林毅夫說,這也是來自日本的經驗🌃。因為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經濟規模超過了美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目前是美國GDP的65%🧑🏿,相當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情形。當時很多人都在談日本經濟會超越美國,結果不僅沒超越🎶,與美國的差距還一路加大,而中國經濟近年來遇上的問題🚵🏻♀️,日本基本都經歷過🛀🏽,有人便預測中國將陷入衰退🎅🏻、增長停滯。
林毅夫認為🫸🏽,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生產力水平提高都處於相對停滯,沒有新的產業湧現🚶🏻♂️➡️。但中國有後來者優勢,可以利用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產業升級的來源。在新經濟上,中國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還有規模龐大的優秀人才,大規模市場👩🦽➡️,齊全的產業配套。日本的情況不會在中國會發生💪🏻。相信只要我們繼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提高生產力水平,人均GDP提高的速度會高於美國的速度👃🏻。
談“人口拐點”🌪:過去是人口數量紅利🙋🏿♂️,現在是質量紅利
談到人口拐點出現,林毅夫說,上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現在也面臨老齡化挑戰,但對經濟增長而言,勞動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勞動,即勞動力數量乘以勞動力質量。中國由於預期到了人口老齡化,增加大量教育投入,現在新進入到勞動力市場的人群受教育年限顯著提高👐。從有效勞動來看⛹🏼♂️,過去是人口數量紅利,現在是質量紅利🏒。
林毅夫介紹,全世界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有53個,當中有27個國家在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候,人均GDP已經達到美國的一半或更高,也就是已經是發達國家。另外26個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候,他們的人均GDP還達不到美國的50%,還屬於追趕階段🤜🏿,這就是未富先老的國家。前一組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前10年經濟增長率只是略有下降,但人均GDP基本沒有變化🔕🧗🏿♂️。因為第一組國家新進勞動力受教育水平與之前的勞動力相比變化不大,因為他們之前受教育水平就很高,人力資本提高有限。第二組國家,人口老齡化以後🐒,經濟增長率不僅沒有下滑,而且還在增長⬅️。因為他們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在提高,有效勞動在增加,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林毅夫表示,相信中國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把創新擺在第一位,生產力水平會不斷提高,不會出現未富先老的狀況👩👦👦。
談居民收入:一定能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
談到居民收入🙎🏼♀️,林毅夫介紹💪🏿,高收入國家是世界銀行聯合采用的一個標準👶🏽,現在的標準是13000美元,如果跨過這個門檻就進入了高收入國家🫑。中國現在人均GDP已經達到12500美元了🤜🏿,相信只要保持每年5%以上增長,快則一兩年,慢則兩三年👇🏻,這個門檻一定能跨過去,成為高收入國家。林毅夫說🙏🏼:“只要利用好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有利條件,相信我們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如果2025年沒有實現,我相信2026年也能夠實現。”
談到經濟規模🔽,林毅夫表示,按照現在的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經濟體,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概是美國GDP的65%—70%。如果美國經濟增長率相對穩定,中國在2035年之前每年有8%增長潛力😧,實現5%—6%的經濟增長,中國會成為一個低水平高收入國家🧫,仍處於追趕階段,仍有後發優勢,在傳統產業上仍然有引進消化吸收的可能性👩🏻🔬。
在新經濟上,中國跟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人力資本多,國內市場大,具有產業配套優勢,所以技術創新潛力會比其他高收入國家還要大👹。在2036—2050年應該還有每年6%的增長潛力😦,實現3%—4%的增長。到2049年,中國人均GDP應該可以達到美國的一半,因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屆時經濟規模會達到美國的兩倍。中國會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
談消費與投資⛹🏽🚴♂️:投資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才能提高收入提振消費
談到消費與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林毅夫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後發展很快,投資增長很快,長期來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過去的發展是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曾經也有說法是,投資拉動經濟不可持續,把過去幾年經濟增速下滑,歸因於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改成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才可持續🐦。
“對於這種說法,我一直持有保留的態度,我認為效益非常重要,因為消費是我們發展的目的🤾♀️。發展就是要改善民生,讓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當然是靠消費,但是消費要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要不斷增長,收入水平要不斷增長的前提又是要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生產力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都是需要投資🐪。”林毅夫說🤽🏿♂️。
“在經濟增長下滑的時候,消費一直會疲軟。沒有了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就業機會不斷增加,人們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不高的情況之下,消費很難可持續旺盛💕。”林毅夫強調,一個國家要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必須有比較高的投資增長。投資要能推動經濟增長,就要投資到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機會,進而收入就能增長👩🦯➡️,消費才能增長得快。林毅夫提到,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到2022年,年均經濟增長9%,人均GDP增長達8.1%,消費增長每年也維持在7%🚻,是全世界最快的增長🟡。
林毅夫同樣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要提振消費,最重要就要增加收入增長和收入增長預期。收入增長需要經濟增長,需要生產力水平提高🍏,要求不斷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這就需要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投資提供必要的融資條件和政策環境,“相信這樣🧧🧑🏽🔬,消費會非常有活力”。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