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3 信息來源🤹🏿: 光明網
編輯🏂🏽:麥洛 |2022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73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突破2億,占全國人口的14.2%。老齡化問題已不再是老年人及其家屬需要面對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參與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從1999年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至此老年問題受到政界、學界、實務界的空前關註,進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至國家戰略層次,更凸顯了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下經濟、社會、醫療、社會保障等多方面需要進行全局性、系統性👃🏽、層次性完善的迫切要求。
老齡化社會是一個多重復合型問題🌐,不能僅靠單一政策或舉措就完全扭轉和改變,而需要通過多措施、多手段👇🏿🛶、多視角、多維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滲透➙,從而有效解決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和社會保障製度的不斷完善,人民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老齡化趨勢不可阻擋。但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又反過來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影響🫄🏼,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產生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取決於多重因素。從經濟發展層面來看🐪,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動將直接影響經濟增長活力,如何在老齡化社會中保持經濟發展的持久力和平穩性是積極實施好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核心議題👆。從社會發展層面來看,老齡化所引發的一系列民生問題也不容忽視🤵。民生不僅指老年人本身的民生,還包括家庭、社區乃至社會層面的民生💂♂️,它不僅包括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存和生活狀態🔻,同時也涵蓋老年群體的發展能力和發展機會,乃至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民生領域仍存在許多短板和不足,如醫療資源的合理分布與配置、養老服務供給的充沛性和針對性、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的實施⏲👨🏼💼、專業人才總體缺乏和分配失衡等問題。
社會保障製度是保障老年人群基本生活需要和生存發展的重要製度體系。面對不斷增加的老年人群規模👩🏻🦼,如何合理設置社會保障製度,保障老年人基本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問題👩🏼🍼。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近20余年以來🌃,政界和學界針對老年人群社會保障領域一系列相關問題展開了豐富且深入的改革和探索🚭,不斷優化製度設置和政策製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們也需要看到當前我國老年社會保障製度的不足和短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人群社會經濟地位差異、社會保障製度籌資與待遇水平差異等因素將進一步拉大人群社會福利差異,影響社會保障製度運行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
農村老齡化問題需提高重視。農村老齡化問題一直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中的關鍵問題,包括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在於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導致老齡化趨勢下服務供給、養老保障等方面承載能力不足🧑🏻🎤、銜接不暢等問題凸顯。二是在於農村人口結構的特殊性,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城鄉差異,使得農村人口流動加快,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和城市湧入,造成農村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在農村勞動年齡內人口規模不斷縮減的同時👐🏼,農村老齡人口規模不斷增加。家庭結構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交織導致農村人口老齡化與應對力量薄弱問題並存🆘,導致老齡化對農村地區帶來的挑戰極為復雜嚴峻。三是在於農村傳統養老觀念下養老服務需求的特殊性,傳統“養兒防老”“家庭養老”的觀念使得農村老年人群更依賴於家庭的贍養功能🤱🏿,較為排斥其他養老模式,因此現今的家庭結構變化和老年生活困境給農村老年人帶來重創,從而進一步影響其身心健康😄。
居家養老是我國當下老年人普遍選擇的養老模式。生活在熟悉的居住環境和社會交往環境下,老年人自主性高且更具歸屬感,能夠滿足情感和自尊需求🤷🏿♀️。面對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需要重點關註的是老年服務供給和居家安全🔋,兩者都是多維度、多面向、多元化的概念。總體來看,老年服務供給主要包括醫療健康服務和養老服務。在醫療健康服務供給中✩,由於老年群體異質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性、醫療水平和數量有限性等原因,老年醫療健康服務內容、服務手段、服務模式等問題受到較多關註,但仍難形成普遍共識和一致的理論體系。在養老服務供給中😆,類似問題同樣存在,個體特征、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習俗、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使得老年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模式和內容各具特色。另外⛩,老年人居家安全問題一直是政界和學界關註的重點問題👨🏻🦲,是老年健康安全的基礎性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功能的退化以及社會網絡的收縮,老年人居家生活風險不斷增加,跌倒、燙傷😕、燃氣使用不當、走失等風險都將極大危害老年的生命健康安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等技術產生,並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由此產生了智慧養老服務🚣🏼♀️。它為化解我國老齡事業所面臨的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老年人贍養壓力不斷增大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與新路徑。智慧養老服務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智慧化養老,打破時間、空間👲🏽✍🏽、人力的有限性,提供及時🚤、可及🩱、便捷的養老服務💁🏿,是當前健康老齡化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我國智慧化養老服務已經開展多年⌚️,各地也逐漸建立起符合當地現狀的智慧化養老服務模式。目前🧛♀️,全國各地部分機構構建了養老標準及相關條例,但是對於智慧化養老服務相關科研🎙、產業🧔🏻、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尚未完全構建或完善。同時,我國養老行業相關人才較為缺乏🧑🏻,專門針對老年事業和產業發展的學科較少,並且作為老年人的實際看護主體人群,老年人護工學歷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其學歷亟待提升🦸🏽♀️。此外🐝,由於我國智慧化養老服務的提出和推行實踐時間較短,智慧化養老服務機製和模式尚處於摸索階段🦹♀️,缺乏有效的模式總結和推行效果評價,且目前還沒有完整的智慧化養老服務的國家級頂層設計和規劃,以至於各地在具體工作中缺乏指導規則👇。
(作者:王紅漫🚴🏽♀️;作者單位:意昂3体育官网)
本文摘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與施策》
原文鏈接:積極解決好人口老齡化戰略之問題與困境(光明網 2022年06月02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