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文字🧕🏽:任羽中| 編輯🔏:晏如 | 責編🌎:安寧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推進網絡宣傳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的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網絡傳播有分眾化❤️🔥、差異化的特點🫸,做好網上正面宣傳,不能搞廣譜適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鮮,吃遍天’,靠一個腔調🦸🏿♀️、一種風格包打天下🦆。”這裏所說的“腔調”“風格”,也就是文風🛐。好的文風,歸根到底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文風,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立言的文風🥳,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生動活潑👩💻、生意盎然的文風。在互聯網成為宣傳工作主陣地🤾🏼、輿論鬥爭主戰場的當下,改進文風是一項重要的網絡宣傳創新。
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歷史性交匯,“中國故事”極其精彩壯麗🕺,我們的網上正面宣傳,不缺好素材、好內容,但要在互聯網上把“中國故事”轉化為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需要有好的文風。網上正面宣傳的文風👨🏻🦼,代表了傳播者的形象,是傳播者觀念的表征🐴,直接影響在群眾中宣傳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效果🧏🏽♂️。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向來重視宣傳,也向來重視文風。恩格斯曾如此描述現代風格的文風:生動具體⛹🏼♀️,措辭鋒利,色調豐富。列寧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大量使用諺語👝💁♂️、俗語等鮮活語言來揭示深刻的思想內容,他指出,共產黨人“應當善於用簡單、明了、群眾易懂的語言講話👩🏿🦳,堅決拋棄難懂的術語,外來語👩👧,背得爛熟的、現成的但是群眾還不懂、還不熟悉的口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也是一部依靠宣傳思想工作吸引群眾🤳、啟發群眾🙍🏽、動員群眾的歷史。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誌提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他投身宣傳一線🫅,撰寫了大量通俗、簡潔、有力、膾炙人口的新聞作品,被新聞戰線親切稱為“新華社首席記者”🚵♀️。鄧小平同誌指出🤱🏼,端正黨風,要從端正學風做起;端正學風,要從文風做起✒️。習近平總書記是改進文風👵🏿🚣🏼♂️、創新宣傳工作的典範🛬。比如,《之江新語》中一系列精煉有力的短論,寥寥幾百字🤹🏿♂️,用淺顯直白的話把問題講得直截了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擼起袖子加油幹”“打鐵必須自身硬”等既通俗又貼切的語言,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進一步改進文風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信息化🎊、網絡化的程度顯著提升,人與互聯網的“互嵌”特征顯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新一輪科技革命給傳播格局帶來的深刻影響,站在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明確指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關於做好網上宣傳工作🕙,他指出:“在信息生產領域,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上述五方面的創新,就集中體現在改進網上正面宣傳的文風上🤵♀️。
改進文風,就要讓網絡文風反映偉大新時代。文風與時代特征和社會思想關系密切,是由內容體現出的有代表性的、傾向性的氣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古人所謂“為時”“為事”,歸根結底就是體現時代特點🤦🏽、反映實踐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是新文風應著重體現的“時”與“事”。當然,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不等於西方文藝理論中對生活不加修飾描述的“現實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改進文風🎚,就要做大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引導,通過策劃推出一系列反映新時代風貌、反映人民群眾昂揚向上精神面貌的精品力作,對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年網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向上的引領作用🫚🛻。
改進文風,就要努力貼近生活,說真話👷🏿♀️🕕、說實話。讀者和觀眾接受與否👌🏻,是判斷宣傳工作效果的金標準✋。毛澤東同誌在《普遍地舉辦〈時事簡報〉》的“通令”中要求👱🏼♂️🧛♂️,簡報內容突出以本地為主……只有這樣🚴♀️😚,才能引動士兵和群眾看報的興趣。現代傳播觀念已經不再迷信“魔彈論”“皮下註射論”等誇大大眾傳播效果的說法,普遍承認讀者和觀眾的信息接受和認同是個復雜的過程,進而重點研究影響信息接受和認同的變量🪮。信息的“接近性”就是其中公認的關鍵變量,主要是指“傳者”與“受者”在知識結構、話語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改進文風,就是從知識結構和話語方式上縮小差異、拉近距離的辦法👳🏻♀️。作為網絡輿論工作者,要主動貼近生活✫、貼近網民,不能“千文一面”8️⃣、不能不加選擇地使用“文件化”語言,也不能閉門“造句”💩、生編“時髦話”,而要到熱鬧的微博話題下、“爆款”的網絡文章評論區學“新詞兒”“新表達”,並形成貼近生活的文風。這也是體現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過程: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重大工作部署的宣傳對象是人民群眾👑,網絡正面宣傳的文風必須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必須建立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之上。
改進文風,就要在吸收群眾智慧的同時,增強引領群眾、啟發群眾的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聯網構成了現實社會的鏡像空間,社會中的很多問題都會映射在網絡輿論中🥴。形成貼近生活的網絡文風,就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與網民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歡樂與疾苦,通過網絡宣傳工作體現並維護群眾的利益📰。改進文風🤹🏻♂️,重在增強引領群眾、啟發群眾的能力🚵。“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素樸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灌輸”是理論“掌握群眾”和閃電“擊中人民園地”的關鍵;而“灌輸”之所以能夠實現📬,根本在理論的真理性科學性🚟。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靠“灌輸”但是不能“強製灌輸”,“灌輸”真正啟發人的解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借助好的文風。在互聯網上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就要通過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形式、新穎的手段改進文風,以優良文風創新改進網上宣傳,真正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增量☎🗓。
(作者:任羽中,系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研究員)
原文鏈接:以優良文風提升宣傳質量和水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