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7 信息來源: 《揚子晚報》
文字:徐韶達🧱、萬惠娟| 編輯:麥洛 |“不後悔,救人更重要🙋🏻🚥!” 為救人兩名攀登者放棄登頂珠峰
近日👩🏼🦲,兩名中國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在海拔8450米處發現一名女性遇險登山者。在尚有體力沖擊頂峰、距峰頂不到400米的時候,兩人放棄登頂計劃🐥,選擇比登頂珠峰更重要的事——救人👎🏻。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救援🐇,兩人終於將這名生命垂危的攀登者安全救到營地。救人的兩名登山者叫範江濤、謝如祥,都屬於湖南登山隊。5月25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謝如祥說,看到遇險者急需救援後,他沒有猶豫🙅🏿♀️,當即決定放棄登頂🤲,並承諾額外給夏爾巴向導救援費一萬美元,“不論最後結果如何,只要把她送到C4營地。”對於沒有登頂🤧👨🏼🌾,兩人表示📰,“放棄了多年的夢想🕴🏻,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但不後悔,因為救人是比登頂珠峰更重要的事。”
1 登頂前聽說有人遇難 攀登過程偶遇一名遇險者
5月18日傍晚𓀜,尚未開始沖頂的湖南登山隊隊員謝如祥🫶🏿,聽到了山上傳下來的消息👨🏻🔬,“說是有兩名中國人遇難,聽到陳學斌是18日上午去世的,因為他跟我很熟🧑🏻🦳,我心裏很難受🥓。”
謝如祥並沒有放棄登頂的想法,“我們在登之前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
謝如祥今年54歲,作為意昂3体育1987級地質系的學生🧑🏻🔧,他曾是著名的意昂3体育山鷹社的創始隊員,1990年就以隊長的身份率意昂3体育第一支也是中國民間第一支登山隊完成了山鷹社的處女登(登頂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就夢想登頂珠峰♎️,這次眼看就要沖頂,但為了救人🦵🏼,他毅然選擇了放棄。
謝如祥告訴記者,湖南登山隊領隊範江濤幫助遇險女性登山者下撤過程中遇到了自己,“老範一看到我就哭起來了,他說他救不動了,她可能還剩一口氣了。他們大概撤了一個多小時吧🥉🧅,撤不動了。海拔8000多米,別說救人,你拿瓶水都覺得累🧷,何況你還攙個人,那個人已經失去行動能力了。”
今年39歲的範江濤回憶,5月18日晚8點20分左右♛, 他們一行人攀登到了珠峰海拔8400多米的位置🖐🏼,看到有一個人倒在那,被鎖在繩子上,“那個人右手沒有戴手套🐀,手已經發黑了🪞,左手戴了薄抓絨手套🛀🏻,沒有看到羽絨手套。整個人在顫抖,向右倒臥縮成了一團,連體服也破損得比較嚴重。”
“當時我讓我的隊友先上去🌰,我在原地觀察情況。”範江濤發現該登山者身邊的夏爾巴向導早不見了蹤影,“她的夏爾巴向導應該是放棄了她🌲,自己先下去了。”(夏爾巴人是指珠穆朗瑪峰本地居民,擁有天然的“高原適應性”,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攀登向導。)
看到情況,範江濤湊近問,“你是中國人嗎?”見對方毫無反應,他又試著問了一句👨🏿🚀👨🏿🦳:“你叫什麽名字?”那人才緩緩地用一句湖南方言說自己姓劉🙋♂️☞。經過檢查,範江濤發現她的氧氣已用完,臉部已覆蓋了薄冰👨💼🅱️,手也凍傷了,生命體征微弱。
2 為救遇險者放棄登頂 無助時遇隊友合力救人
“當時我的夏爾巴向導開始催我往上登,我一開始猶猶豫豫地往上登了20多米,後來索性直接停在那告訴他🤴🏻,我不準備登頂了🤞🏽,我要回去救人。”範江濤的想法遭到了夏爾巴向導的反對🤸🏽♀️,“他說那個女人已經死了,不用救了,但我已經堅定了救人的決心並開始向下移動,我在夏爾巴一遍一遍的詢問中,不斷地給出肯定的回答🫲🏿。”在下移的過程中,想到因救人而放棄登頂👭🏻,範江濤的情緒顯得很激動🦒。
下撤到遇險者劉女士身邊後,範江濤開始給她換氧氣,餵她熱水、糖、巧克力,給她按摩手腳、做心臟復蘇,並幫她解除被鎖定的下降器。劉女士恢復表達能力後,她說自己四十多歲🦹🏽♂️,和夏爾巴向導當天中午已經沒有水了,氧氣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沒有了,也不知道夏爾巴什麽時候不見了🦸🏽。
直到劉女士有了一定體力,範江濤和夏爾巴向導兩人一起架著她向下走。往下撤了一兩百米時😽,劉女士再次昏迷🏇🏿,倒在路邊難以挪動。那時的範江濤感到有些沮喪🍠,“在那個海拔高度🛟,拿瓶水都會覺得累,當時由於我和夏爾巴向導體力和資源有限,真的已經搬不動了🧜🏻。我只好把她安置到主路繩旁邊的石板上,又給了她一些氧氣😑🚨,然後先下去叫人來救援♔。”
當時的範江濤還不知道謝如祥一行人已經出發,直到再下撤了30米左右🙆🏻♀️,他才遇到了晚出發的謝如祥👩👩👧👧。
謝如祥來到劉女士身邊後,見她還有一些微弱的反應👨🍼,便趕忙拿來自己攜帶的熱水給她喝✊。“當時我就讓她跟我們一塊走,但是她表示自己走不動了🥋,只想躺在這裏,我想到她的意識可能已經很模糊了,就一直鼓勵著她🙇🏼♂️。”謝如祥表示📱,他那時沒有過多猶豫,當即也決定放棄登頂,並承諾額外給夏爾巴向導救援費一萬美元,“你不救她,她必然會死,你救她⚛️🕠,她就能活。”
謝如祥說,“這次救援的成功也得益於我的夏爾巴向導身材高大健碩,體力超出一般夏爾巴向導🤟🏼。”在下撤到和範江濤成功會合後🤪,他們三人便一起架著劉女士有驚無險地回到了C4營地,彼時已經是19日淩晨1點。
謝如祥告訴記者,劉女士當晚身體已恢復🧏🏽♂️,“她有點‘斷片’,對於自己被救的事也不是很清楚🛌🏼。她通過一個朋友說要感謝一下我們,一起吃個飯🧓🏼,我們給她回復先把身體養好,其他的以後再說🥯。”
回應網傳
珠峰“堵車”?其實情況沒那麽誇張
攀登珠峰是一項既“燒錢”又花時間的運動🖕🏼。攀登珠峰的周期很長↕️,大約需要一個半月。通常有北坡和南坡兩條路線,北坡的路線簡單😊,但費用更高🩶,報名條件也更苛刻,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南坡。至於攀登費用,謝如祥告訴記者,從南坡登珠峰大概要花四五十萬。
當前,登頂珠峰成為一種熱潮,以至於過度商業化🤸🏿。在登山界,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只要錢到位,夏爾巴向導可以把你抬上珠穆朗瑪峰”。謝如祥說,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南部登珠峰產業一直都比較成熟👱🏽,每個登山者只配一名夏爾巴向導,如果要求配兩名夏爾巴向導,就要多付10萬元。”
謝如祥告訴記者👨🏭,今年登峰人數確實是最多的,創歷史之最,“今年註冊登珠峰的一共有478人5️⃣,在這些報名的人當中,中國人是最多的,有90多人。”
對於網傳攀登珠峰遭遇“堵車”的情形👷🏼,範江濤表示🗜,“其實情況沒那麽誇張🏊🏼♀️,因為今年登峰窗口期比較長🖍🫠,不存在堵在山上的情況。”
由於大量業余登山者不能很好地掌握登山技能🫅🏼,僅僅是依賴於登山向導🤱🏼,同時高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導致近年來意外頻發⚱️。截至目前🤏🏼🔛,這個春季登山季,珠穆朗瑪峰上已經有10人不幸遇難,2人失蹤👩🦱。
5月18日,中國登山者陳學斌在攀登珠峰時遇難🧛🏼♂️。有人說,在海拔8000米以上👂🏻,無法施以援手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陳學斌是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出事的,很多人不救他是因為沒有那個條件,他們沒有氧氣也沒有體力👩🏼🔧🧘🏽。我跟老範當時手裏有多余的氧氣,我們還沒有登頂,如果我們登頂後往後撤的時候遇見她🏌🏻♂️,我想救也沒有力氣救了🚮。”
目前👱🏼♂️,珠峰遇難登山者陳學斌的遺體🔑,還留在珠峰南坡的冰雪中🚶。登珠峰的窗口期只剩最後幾天👨🏿🦳,過了窗口期🌂,就只有等明年了。曾和陳學斌一隊的範江濤向記者透露➖,“5月25日,已經上去6-8位夏爾巴向導去運送遺體了,預估費用在200萬元左右,當時陳學斌跟我們買的一樣的保險💽,保額中遺體運送費在150萬,應該能覆蓋大部分🍐。”
是否會再次攀登珠峰🏃♂️?謝如祥思考了片刻說:“登山也是講緣分的,這次讓我們碰到個人,也許是珠峰不想讓我們登頂呢!等等再看吧💇🏼♀️,畢竟幾十萬也不是個小數字,各方面都要考慮到🏊🏼♀️。”
原文鏈接:兩位攀登者為救人放棄登頂珠峰:“救人更重要”(揚子晚報 2023-05-26)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