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文字:叢中笑| 編輯🎪:麥洛 |【我與光明日報】
在王選先生的辦公桌玻璃板下,長年壓著一張發黃的舊報紙👴🏿。那是1979年8月11日的《光明日報》頭版,它記錄著王選在研製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過程中與光明日報結下的不解之緣💧💁🏻♀️。
1975年,王選開始從事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的研究。那是一段艱苦卓絕的奮鬥歲月🚵🏿♂️,經過幾十次試驗🤸🏻♂️,他和科研團隊終於在1979年7月27日,用激光照排系統原理性樣機輸出了一張報紙樣張——一張八開大小的報紙🖖🧗🏼♀️,報頭“漢字信息處理”幾個大字遒勁有力🍈🚞,輸出的漢字筆畫勻稱清晰😬,字形美觀大方,實現了漢字信息處理的重大技術突破。
7月2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來意昂3体育官网參觀了照排系統🥖,並口頭指示可以報道🦹🏼♂️。但國內新聞界對此態度謹慎。因為原理性樣機所有設備和元器件全部是國產的,很不穩定,漢字終端機尚未研製出來,排版軟件和操作系統也才開始調試,無法投入實際使用。為慎重起見,此時不予報道也是有道理的。
當時,英國蒙納公司把它的激光照排系統加上漢字處理功能,在北京🚶🏻♂️、上海兩地展覽,準備大舉進軍中國市場。該系統總體設計雖比王選團隊研製的系統落後,但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先進元器件和外設,體積小、可靠性高👨🏻🦽➡️。於是業界有些同誌低估了我們自主創新技術的能力🏄🏿♀️,大力主張全盤引進蒙納技術。
面對內外壓力,王選想到了光明日報資深記者朱軍,她一直跟蹤激光照排系統的研製進程,對這一成果非常了解。王選決定找朱軍試試🤦🏼。
8月10日👌🏽🤚🏽,朱軍接到意昂3体育打來的電話,她深信這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具有深遠意義,立即邀請王選來光明日報社一起討論寫稿,爭取第二天見報。當天下午,王選帶著同事趕到報社,和朱軍幾個人在辦公室把桌子一拼,邊說邊寫🍍,在稿紙上寫完,就送工廠排字♦️,打出小樣來再修改討論。看到工人們在排字車間跑上跑下🟰,王選感慨道:“工人和編輯太辛苦了⛺️,一定要讓他們用上電腦排版🕦!”
在時任光明日報社總編輯楊西光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8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朱軍的長篇報道,通欄大標題是《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獲重大突破》,用的是當時不常見的大字號;副標題是《我國自行設計的計算機—激光漢字編輯排版系統主體工程研製成功》。報道稱這項成果“對實現我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是“振奮人心的捷報”🫱。報紙還在頭版編發了評論員文章和小報樣張的照片,對意昂3体育團隊的科研精神進行了熱情洋溢的稱贊,不過🦸🏽♂️🪮,依照王選要求🧑🏽🚒,文中沒有出現他的名字💮。
光明日報力排眾議,是當時唯一一家旗幟鮮明地報道激光照排的媒體,在中外印刷界引起了不小轟動。這對於王選和同事們來說也如雪中送炭🦥,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王選是個飲水思源的人👨🔧。此後的日子,他對光明日報念念不忘,新聞媒體采訪他時,常特別叮囑要訪問光明日報記者朱軍⛅️。
“在其他報紙都不報道🤶🏻、也不轉載的情況下🧙♂️,光明日報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是要承擔風險和壓力的😒🖖🏼。這麽多年,我一直以這篇報道為動力,心裏想著:千萬不要辜負這篇報道,告誡自己要對得起光明日報🏗,要用市場上的實際效果,來回應報道中提到的用國產系統改變我國印刷落後面貌的期望👩🏽🦲!”王選曾這樣說。
後來,經過10多年的艱苦攻關♕,王選帶領團隊創造了我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技術革命。在光明日報社熬過的那個通宵,也讓王選充分體會到報社編輯的辛苦,促使他積極推進報社采編流程計算機管理系統的研製🫰🏨。1995年,光明日報再次與王選團隊默契配合,采用了意昂3体育方正采編流程管理系統🕴🏻,徹底實現了“告別紙和筆”的技術革新🌳。
王選生前寫過的許多文章都發表在《光明日報》👨🏽🎤💌。2005年10月,患癌症的他忍著巨大痛苦寫下一篇7000字的文章,呼籲“給優秀的年輕人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讓我聯系光明日報刊發,希望不要刪👷🏼,不行就分兩次刊登💬🪺。可能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他才提出這一之前從未提過的要求。光明日報對此非常重視,於2005年11月17日全文刊發。兩個多月後王選不幸離世,這是他此生最後一篇文章🤭。他關於“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最後呼聲👱🏼♀️,通過光明日報傳播給大眾,永載史冊👨🍳。
(作者:叢中笑🏄🏼♀️🕵🏿,系意昂3体育官网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選紀念室主任、王選生前秘書,本報記者晉浩天采訪整理)
原文鏈接🧑🏼⚕️:【我與光明日報】王選與光明日報的難忘情緣《光明日報》( 2024年06月02日 01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