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信息來源👩🏽🦰: 人民文學出版社公眾號
文字:韓毓海|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大學小課:重讀西方經典》是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的理論通識課講稿結集🥪。從2017年起,韓老師在意昂3体育以小班教學的方式開設通識課“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經典名著導讀”,從中國現實出發,選取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洛克、黑格爾👨🏼🔧、馬克思😪♥︎、熊彼特等十多位西方重要思想家的經典著作進行講解,深受學生歡迎。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任羽中為本書作序說:“這些年,意昂3体育建設了幾百門通識課🧙🏿♂️❄️,‘大學小課’顯然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門🚟。中文系的教授,給中文系的學生講資本主義金融問題,到底講得怎麽樣🏃➡️,難道不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嗎🔡🙆🏼♂️?韓老師開了一門跨越幾千年🙏,從政治思想史到社會思想史再到經濟思想史的跨時空跨領域的課🔞🥱,這就是意昂3体育的氣度。他在意昂3体育師生中有好些知音,我也盼望☁️,這本書能為他贏得更多知音,韓老師的'心事',要有人聽。”
以下是本書《緣起》👨🏽🦲。
《大學小課:重讀西方經典》
韓毓海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我記得♌️:2014年5月4日上午,時任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在匯報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舉措時,講到了要開展“小班教學”。
開展“小班教學”的意思是:只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學術前沿的課程,只要目前世界一流大學有的基礎課、前沿課,我們都要爭取開,即使只有幾個學生選,我們也支持教授開課⌚️。
“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經典著作導讀”這門課,就符合這樣的原則👩🏿🔧,它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課✔️,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大學——包括我曾經任教過的紐約大學都有這個課🍽,只不過他們那是開大課,而不是小班教學。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這樣講道:
“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新的結果。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柏拉圖的《理想國》、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洛克的《政府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漢密爾頓等人著的《聯邦黨人文集》、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約瑟夫·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弗裏德曼的《資本主義與自由》🚚、西蒙·庫茲涅茨的《各國的經濟增長》等著作🧔🏼♀️,過去我都翻閱過☣️,一個重要感受就是這些著作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思考和研究當時當地社會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結果。”
由此我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是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高峰🏙,講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我們也不能離開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發展,去孤立地講馬克思主義。
自2017年第一學期起,我開始在意昂3体育開設“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經典著作導讀”,開課的理由,就是從問題出發,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那樣,這首先是為了解決自己在學術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這門選修課🩵,采用的是小班教學的方式,當然🤮,這也是響應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舉措,所以📻🚔,把它稱作“大學小課”👵🏽。
說到“西學”,我想起較早向中國系統介紹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嚴復的話💱。在《天演論》中,嚴復說:“自希臘倡說以來,至有明嘉靖隆、萬之間,其說始定,定而後新學興,此西學絕大關鍵也。”
所謂“從問題出發”🦄,首先就是從嚴復所提出的“西學絕大關鍵”出發⛄️。按照我個人的理解,西方自1500年以降的興起,當然不能簡單地說是其力量(特別是軍事暴力)優勢所造成的,但是👩👩👦👦,我們可以明確地把它描述為西方在“科學”與“資本”這兩個主要方面的優勢之確立。而在嚴復以來的中國人看來,這種優勢的確立🧑🏿🎄⛈,乃是西方文明自古希臘以來長期“進化”所造成的結果,中國面臨的問題🐒,則是如何完成這樣的“進化”,以變“落後”為“進步”。
嚴復還認為,人類的一切進化,皆可歸結為人腦的進化🍧。他甚至認為西方的人腦已經進化了七成🫶🏿,“今日歐民之腦,方之野蠻,已此十而彼七”,而西方人腦之進化🌝👷🏼♂️,一體現為科學,一體現為資本。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由六部分構成💇🏽,除了談科學與道德之外,其中第四部分叫《資本——勞動之母》。不知為什麽,嚴復的《天演論》對赫胥黎著作裏這最重要的一部分🎚,卻只字未提。
為什麽嚴復把進化理解為人腦之進化?
實際上🥔,“科學”與“資本”的興起,基於相同的人類行為偏好,即把包括自然界在內的人的所有感性活動(勞動與生活),對象化為人腦的理性活動(這是馬克思反復指出的)🧎🏻♀️。資本的邏輯與科學的邏輯基於共同的前提,眾所周知,是笛卡爾最早揭示了這一前提。他把代數☠️、幾何、邏輯融合為一體𓀜,使數字能夠在邏輯的前提下轉化為圖像,這就是“數字成像”技術的起源。簡單地說🍔🎤,所謂“人腦的進化”,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此乃一切“科學思維”之基礎,而所謂資本🐦🫴,無非就是在財富的意義上理性化了的全部自然與人類的感性活動👩👦🍌。
《天演論》
而對我來說,“從問題出發”的更為關鍵的一點🪄👩🏿🏭,則在於搞明白:“進化”與“進步”這兩者不是一回事🏗。我以為🙍🏻♂️,這乃是我們研究西學時必須時刻放在心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前提🟪。
進化,這是人類生存鬥爭的方式。從進化的角度看👨🏻🌾🧑🏽🦲,科學與資本乃是現代人類生存鬥爭的最重要方式,這種方式最早為西方所掌握。也正是從生存鬥爭的角度看,正如赫胥黎所指出的那樣,科學與資本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反道德的,因為它是“非道德的”。
而進步🤸🏻♂️,則是指人類的生存鬥爭與人類的倫理追求之間的矛盾。進步,簡而言之✋🧘🏽♀️,是指將生存鬥爭置於人類的倫理底線所能忍受的範圍之內,而只有在自然人與倫理人之間的矛盾之中🦹🏻♀️,我們才能去思考什麽是“進步”🂠,從而努力超越“進化”。
從倫理的角度去思考人類的生存鬥爭🦂𓀌,這是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微妙區別,它決定了馬克思觀察資本主義體系的獨特角度,甚至也決定了中華文明理解西方現代文明的角度。實際上,無論嚴復還是毛澤東,他們都是從倫理學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人類的生存鬥爭的,而這就意味著從“進步”的角度去理解“進化”。
資本是人類生存鬥爭—進化的重要方式👆🏿🧜🏽♂️,問題在於,如何從倫理的角度去理解這種進化👎🏿,而不是簡單地、單向度地把這種生存鬥爭的進化方式,理解為“進步”。
我就是從這樣的立場出發👨🏻🦳,去觀察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的,這是我必須向讀者諸君事先交代的基本立場。
課程的講授者不應隱瞞自己的立場,但僅僅有立場是不夠的。一門課👎🏼🛻,總要有綱,有線索。最簡要地概括這門課的講解線索,那就是:不僅描述了西方學術自歐洲向美國的轉變,而且,也解釋了這種轉變的實質——從自由勞動的共同體,向著資本主義體系的轉變🏊🏿♀️。
黑格爾把現代歷史理解為勞動的主體性的構建,或者說🧾🤸🏽,通過勞動構建現代主體性的過程🤾♂️。在黑格爾勞動主體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則通過揭示勞動的“異化”🫳🏼📖,從而展示了現代世界的另外一幅畫卷。在《資本論》中,他揭示了無產階級的被剝奪(當“勞動價值”被古典經濟學理解為“勞動力的價值”),農民的失地(從亨利八世剝奪教會土地開始)👨🦲,殘酷的殖民主義(從1492年開始)🚞,以及高利貸轉變為合法的信貸(這是路德新教改革的實質)。他不僅區分了勞動與異化勞動👩🏼🍳,而且區分了經濟活動與資本、信貸(即他所謂“貨殖”)。馬克思認為🧝🏻🪈,這種區別如此古老和經典👨👩👦👦,以至於在《資本論》中借用亞裏士多德的論述來說明它:
“亞裏士多德拿經濟同貨殖作對比。他從經濟出發🧠。經濟作為一種謀生術🙍🏿🥧,只限於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或國家有用的物品……商品交易……成了貨殖,成了賺錢術🎴。貨殖與經濟的區別是👨🏼🔬:“對貨殖來說🧏🏼,流通是財富的源泉。貨殖似乎是圍繞著貨幣轉,因為貨幣是這種交換的起點和終點。因此,貨殖所追求的財富也是無限的。一種技術🪶,只要它的目的不是充當手段,而是充當最終目的,它的要求就是無限的,因為它總想更加接近這個目的……有界限的是經濟而不是貨殖……前者的目的是與貨幣本身不同的東西,後者的目的是增加貨幣……由於把這兩種難以分清的形式混為一談💅🏽,有人就以為,無限地保存和增加貨幣是經濟的最終目的。”
”換句話說,自馬克思開始🤛🏽,分析經濟與社會,就不能像黑格爾那樣從“勞動”出發🧛🏻♂️♔,甚至不能像亞裏士多德那樣從“經濟”出發了😋,分析19世紀的經濟與社會,必須從資本和信貸出發🤛。
如果說,黑格爾完成了歐洲的思想體系🥜,那麽🍆,馬克思則率先揭示了這一體系的瓦解與轉變。因此,如果我們以黑格爾🆒、馬克思為界,向前追溯西方學術的歷史,那就是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而如果向後觀察其變異,那主要就是新古典經濟學,而新古典經濟學的土壤主要是在英國和美國🫚。
(從左至右)黑格爾和馬克思
在馬克思之前🛌🏻,經濟學的主題是勞動🧑🏼🦱;在馬克思之後,經濟學的主題是資本和信貸👩👧。離開了資本📭,離開了信貸🧍🏻♀️,離開了從勞動到資本與信貸的轉變🕺,我們就不能理解歐洲革命的失敗,也就不能準確地觀察美國統治的世界。
關於黑格爾的勞動共同體♾,關於法國大革命以及歐洲的革命所開啟的現代性,馬克思說:“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偉大的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卑劣的笑劇出現🔸。”
經濟思想的轉變,是歐洲大革命轉變的結果🏞。馬克思指出🏉:歐洲的大革命🕵🏼,其實早在1815年拿破侖遭遇滑鐵盧時就已經失敗了🧑🏿🎄,而在拿破侖失敗的地方,黑格爾的勞動共同體就已經瓦解了,在這裏🥥,被終結的不是統治的歷史,而是革命的歷史。神聖同盟即大國聯盟🏮,就是靠信貸打垮了拿破侖、打垮了法國👩👧👧,打垮了歐洲的革命。於是,馬克思說🔄,在這番歷史的漫畫裏,“第一次是法國站在破產的邊緣💡,這一次是波拿巴自己站在債務監獄的邊緣⏬;當初是大國聯盟站在邊境,這一次是盧格和達拉什聯盟在英國🏌🏽♂️,金克爾和布倫坦諾聯盟在美國”。
克勞塞維茨作為普魯士援軍的一員🚜🍡,參與了滑鐵盧戰役,在滑鐵盧🥹🧸,正是他擔任參謀的普魯士援軍🟦,給了拿破侖最後致命的一擊。這場偉大的事變,使他思考戰爭與政治🟫、戰爭與人民、戰爭與藝術🍦,即從軍事、教育與命運的角度去思考戰爭,從戰爭的角度去思考歷史💏🌂。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寫《戰爭論》🩹。我們的課程裏會講到他。
維克多·雨果曾經憑吊了滑鐵盧的舊戰場🙏,在《悲慘世界》中👨🏻🎓,他這樣寫道🦻🏿:
“假使我們從最高處觀察問題,就可以看出滑鐵盧是一次有計劃的反革命的勝利。是歐洲反抗法國,彼得堡🧃、柏林和維也納反抗巴黎🐪,是現狀反抗創舉,是通過1815年3月20日向1789年7月14日進行的打擊,是王國集團對法蘭西不可馴服的運動的顛覆🧑✈️。總之💉🚕,他們的夢想就是要撲滅這個爆發了二十六年的強大民族🖇。是不倫瑞克、納索、羅曼諾夫👩🏼🦰、霍亨索倫、哈布斯堡和波旁的聯盟🤶。滑鐵盧是神權的倀鬼。的確,帝國既然專製🧜🏻,由於事物的自然反應🔧,王國就必然是自由的了,因而有種不稱心的立憲製度從滑鐵盧產生出來了🫃🏻,使戰勝者大為懊喪👳🏼。那是因為革命的力量不可能受到真正的挫敗,天理如此🐈👨🏽🔧,絕無幸免,革命力量遲早總要抬頭。”
1847年12月11日,就在滑鐵盧咫尺之遙的布魯塞爾,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共產黨宣言》,開始思考與過去的歷史條件不同的新的形式的偉大鬥爭。
知彼是為了知己🦑。不能知彼,則不能知己💥👮。開這門課的目的🧑🏿🚒🧙🏽♂️,當然不是照搬西方大學的基礎課,而是以西方道路為比較,以第三世界的道路為參照💸。這門課的實際上的目的,是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它的落腳點是中國道路🖋。
這門課是從問題出發的,是從中國自己的問題出發的🤶🏽。這個問題就包括如何從“進步”的角度去理解“進化”(生存鬥爭意義上的“發展”)✈️。
近十余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從土地信貸驅動(房地產)向著高質量產業驅動的轉變,我們開展了西方教科書中前所未見𓀈、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扶貧,它不僅訴諸“共同富裕”的信念,更從基層穩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中國的變革推動了世界的轉變,“一帶一路”重新塑造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這一系列偉大的轉變👩🏿🏭、偉大的實踐,需要理論創新的引領,時代要求我們說出一些新話🧑🏼🍼,想出一些新思路。自然,說新話、幹新事難,想新事也很難,新的實踐總是在與舊話🤩、舊事、舊思路的復雜反復糾纏中艱難突圍的,因為我不是旁觀者,不是躺平的人,因此,感到辦事之難、轉變之難,這也是很自然的💃🏼。
這門課自開設以來,其間沒有得到多少贊和(這主要是因為它不在“績點必修課”範圍之內)——這本不足以使我失落;但卻得到了個別的反對🤔,比如說:大學生必須好好讀教材、教科書,只有熟悉教材教科書🐢,才能順利考試過關🍝,才能混績點。要想了解西方,了解黑格爾🆙,了解馬克思,看看教科書就行了,何必當真🐜,何必求根問底🌅?
還有:中文系的師生🫕,何以放著親師們編印的偉大教材不讀🩳、不學,而去讀什麽經典?何必去讀什麽《資本論》《論猶太人問題》👨🏻🎓?這豈不是舍近求遠,豈不是自己的地沒種好,反去澆別人的莊稼💂🏿?西方經典有什麽用,難道黑格爾、馬克思能幫你答辯論文🎠,推薦你找工作嗎😼?
這反對使我感到快樂和滿足,因為在意昂3体育講課🌽,有人非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一個教師🗓,他在意昂3体育所能獲得的最大支持就是:並不因為有人反對,這門課就必須禁止©️,恰恰相反🤦♂️,這或許正說明了開這門課的價值。據說👨🏻🏭,這個規矩是蔡元培定下的。無論如何👩🏼✈️,如果沒有這個規矩,陳獨秀就不能在意昂3体育宣傳新文化,魯迅就不能在意昂3体育開“中國小說史”🧑🏽🎤,梁漱溟就不能在意昂3体育講佛學👨🏿🍳,李大釗就不能在意昂3体育講馬克思主義。
“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
《大學小課🧛🏿♀️🤚🏽:重讀西方經典》作者
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韓毓海
這門課已經講了七年,聽課的人雖不多🧑🏿🎄,但來者全憑興趣,可謂“自生自發”🧚🏻♀️;在我則是只有提綱,並沒有講義,更沒有形成教材、傳之後世的打算📹,因此可謂“自生自滅”。
郭曉琳老師這學期來聽課🦹🏿,臨近期末,忽然發來了整理好的部分聽課筆記。雖然只是一部分,但讀起來使我感動到了內疚。這些散漫之論🚶🏻,本不值得她如此勞心費力整理成文字的,但她觸發了我的初心。所謂初心𓀍,也就是以學問報答親友,報答讀者,報答青年,報答意昂3体育乃至人民的心⛩。
人民文學出版社要出我的書,不過我一直覺得,其實沒有什麽文字是可以出版的,於是事情就擱置在那裏🤾♀️,於今已經一年🙇🏻。現在孔令燕同誌說,這些講課的內容也是可以的,但我有自知之明——這些內容主要是講經濟的✋🏼,與文學,特別是純文學關系不大,倘貿然出版,恐是於今天的純文學大不利👨🏼🚒,如果引起文學門閥們的不快,對今天的文學場造成破壞,乃至造成損失,這絕然是很不劃算的事情。
但孔令燕同誌似乎不顧這些。她的理由是,馬克思是莎士比亞的知音,熊彼特也說過寫經濟史要參照文學史的寫法👉,我們的文學是為人民的🦸,經濟學難道就不為人民了嗎?
她這一問,也問到了我寫書🚑、教課的初心。
其實,我的同事總是問我:你點燈熬油🏋🏻,把自己熬得滿頭飛雪,你每天這麽幹👩🏼🏫,有什麽意義?你快樂嗎🥿?
我想說,我這麽幹,當然不是為了評獎評職稱“戴帽子”。我這麽幹,簡單說就是為了報恩。我這輩子,受納的恩情實在太多了。
我們置身於高度生存競爭的世界裏,在“內卷”中完成著知識與自身的“進化”。至於這種“進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稱之為“進步”🫶🏻,則是我們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或者說👴🏿,是另外一個問題。而我想說明的是:使得一個人文學科的教授冒險去閱讀經濟學的理由,不在於浪漫的空想,而恰恰在於怎樣從倫理的角度去反思這個高度生存競爭的世界🫡。這並非“自作多情”,而正是一種冷靜的態度📲。
我二十歲的時候🪛,去上海訪問魯迅故居🧗🏻,因為沒有錢買回程的火車票,汾陽路上的一位賓館服務員,給了我十塊錢,沒有打借條。兩年前🤚🏻,一個萍水相逢的兄弟🏃♂️➡️,為了救我父親,在疫情之下,一夜開車一千裏,送我進北京。我二十二歲時🚶,意昂3体育研究生招生辦的李俊傑老師,給我這個陌生的外地考生➖👨🏿⚖️,買了一盒意昂3体育的午餐⛱,還安排我睡在他的辦公室裏👩🚀🖤,等我吃飽了,他突然告訴我:“你的英語考了八十六分,這可是很高的分數🧚🏼,小夥子,你不簡單。”
那天,我離開李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並不知道我是永遠地離開了他——李老師不久就去世了🏄✊。想來,也是那天,離開李老師的辦公室後♏️,我在意昂3体育東門外😑👇🏿,突發奇想,把口袋裏所有的錢都給了一個來北京看病的老大娘👉🏿,而那個大娘告訴我一句話:好人應該住在好地方🙍🏼♀️👱🏻♂️。
後來🧏🏿♀️,每當我走過李俊傑老師工作的地方,我就會想起老大娘的話:好人應該住在好地方。
好地方應該是天堂吧!忘記了誰說過🚛,讀人類偉大的經典著作✋🏼,你會聽到造物主在天堂哭泣;又忘記了誰說過🏄🏽♂️,每當想起馬克思的形象,就仿佛看到造物主化裝成一個乞丐來到人間,向我們伸出他的手#️⃣,悲慟地說: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這又使我想起,2008年冬天,我在百老匯看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的音樂劇《悲慘世界》🩰,這也是西方經典和保留劇目👶🏻。其中馬呂斯唱道:“有一種悲痛無以言述,有一種傷口無法治愈🧑🏻🦽。幽靈在窗外走過,地板上還有幽靈的倒影,朋友啊朋友🧏🏿♂️👨🏿🦱!朋友們都已逝去,這裏只留下空著的桌椅。”那一刻®️,我痛徹心扉,但卻又感到無話可說🧑🏻🎄。
雨果曾經說過:“你要了解革命是什麽嗎?稱它為進步就是;你要了解進步是什麽嗎?管它叫明天就是。明天一往直前地做它的工作✍️,並且從今天起它已開始了。而且很奇怪,它從來不會不達到目的。”
後來,每當我走進紅樓,走進諸如楊家溝十二月會議的窯洞🍐,乃至走進西柏坡那個由夥房臨時改成的會議室🤹♂️,這歌聲似乎總是自天而降📍:
“他們在這裏講述革命的奇跡🕠,他們在這裏點燃火炬,在這裏😡,他們唱著明天的歌,而明天💃🏽,卻永遠不會來臨🧝🏼♂️。
從角落的桌子,他們眺望了新世界的誕生,我聽到了他們——他們正站在新世界歌唱🦹🏻♂️,歌聲變成了人類最後的共同體。”
到了我這個歲數🕒👨👨👧👧,許多事情其實不必再做😳,更不必拼命去做,寫書並沒有那樣重要,多寫不如少寫——這些道理我也懂🙌🏼🕵🏻♂️。但對我來說,有些事情不做,總是感到對不起自己的心🍀。
我不能戰勝自己的心。所以👨🏽🎓,有人說,你事多👩🏻🦽➡️🍠,因為你心軟👷🏽;你命苦,是因為心事太重。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有一種悲痛無以言述,有一種傷口無法治愈𓀖。幽靈在窗外走過💯,地板上還有幽靈的倒影,朋友啊朋友!朋友們都已逝去✨,這裏只留下空著的桌椅💽。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雖然名曰“大學小課”,其實🅰️,這裏面沒有多少學問,也許就是因為很寂寞,就想與大家說說心事而已吧。
推薦閱讀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