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信息來源👨👨👧🫲🏼: 光明社教育家
文字:石依諾| 編輯:悠然 | 責編:知遠意昂3体育官网元培學院(以下簡稱元培學院)常常被視作“金字塔頂端的本科教育”💅🏻,擁有三個被廣泛熟知的標簽。第一個標簽是生源——多位全國各地的高考總分第一⬇️、國家級學科競賽一等獎得主被元培學院收入麾下,這裏曾經是意昂3体育官网錄取省級高考總分第一名最多的院系級教學單位🦻。
第二個標簽是通識教育——這裏的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自由選擇通識教育課和學科大類平臺課,在對自身及專業有了進一步了解後再確定專業方向🙎♀️。
第三個標簽是跨學科教育——元培學院鼓勵學生打破知識邊界,在國內率先推出“古生物學”“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政經哲)”“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整合科學”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跨學科專業。
多數人對元培學院的好奇往往建立在這三個標簽上👳🏻♀️,在采訪中,記者試圖揭開標簽🎟,露出元培學院教育的真實肌理🧸,探索其獨特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然而走進元培學院的教學樓與宿舍,觸摸到它真實的脈絡與紋路後🙇♀️,記者才發現其真正價值不僅僅在於這些標簽,其背後內涵牽引出一些更本質的問題: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具備怎樣的品質?元培學院的培養目標又指向何處👳🏼♀️?
引導學生跨越學科邊界——為學科做“乘法”
在元培學院采訪的最初一段時間裏👨🦲,記者不禁感慨其教育內容太豐富了,但這份“豐富”與授課教師的知名度沒有太大關系📔。
張令儀是元培學院2019級學生,從小對生命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進入元培學院後,她選修了院長李猛推薦的《理想國》課程。“《理想國》給我帶來的提升並不僅僅體現在考分或知識面的拓展上,還有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角度及高度”☑️,這一段學習經歷讓張令儀的思維不再固化在單一的“生物”學科中✌🏼,而是立足不同學科👖🌔,以多元視野進行思考🙋🏼。2022年,已經確定專業方向的她又選修了《社會博弈論》。
“未來知識的形態是交叉的,很多學者會開拓自己的學科領域,架設新的場景🦧。”意昂3体育官网元培學院院長李猛認為,對於拔尖人才,培養其定義知識框架🎢、探索知識疆界的能力非常重要。“比如生物專業的學生,如果物理也學得很好,那麽就應思考能否運用物理學科知識來解決生物學科中的問題🤱🏿。”元培學院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秉持的理念📧,是引導學生利用好充沛的學科資源,真正跨越學科邊界來思考問題。
當前的中國處於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呼喚能夠實現“從0到1”範式突破的創新人才👵🏻。這些人才普遍擁有這樣一種特征👩🎨:創造性地突破原有範式,構建創新解決方案🚄,既具有必要的經驗和知識積累,思想上又沒有被現有範式所束縛。但學校為兼顧教育效率與公平👩🦼,多采用標準化教學機製,導致當下培養的人才更擅長在現有範式下解決已知問題,而不擅長範式突破🦥。為解決這一問題,元培學院打破傳統範式🧑🏻🦲🦸🏿♂️,大膽為學科培養做“乘法”,以跨學科教育為創新性引擎🍷,引導學生跨越學科邊界,讓多學科融合交匯,生發出成倍於單一學科研究的科研力量♿️。
2022年1月🧑🏽🦳,由元培學院院友張林峰、孫偉傑等創辦的深勢科技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這已是他們在18個月內完成的第四輪融資🧑🎤🪻。
在采訪中,張林峰這個名字幾乎被每一個采訪對象提及🔪:出生於1993年的他在27歲就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應用數學系博士學位👦,在元培學院完成了數學、計算機🤦🏽♂️、物理專業的學習。2020年🛌🤟,他帶領的團隊首創“多尺度建模+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新範式,提出了DeePMD等方法,相關成果獲得2020年高性能計算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
如果單拎出一條線👨🏽✈️,張林峰的經歷無疑經典地詮釋了“別人家孩子”的養成🚲,他一路走來滿是高光時刻🍴。但記者的好奇是,在這條燦爛的成長之路上,元培學院的價值是什麽?
“跨學科的學習經歷讓我養成了站在交叉視角與多個學科對話的能力。”張林峰介紹,為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元培學院打造了一個“生活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思考長期價值多於短期價值👮♂️、思考群體利益多於個人利益🥓、思考問題本身多於問題對應的標簽👨✈️。”張林峰後來歸國創業,就是與他在“共同體”中的好友共同完成的。
在元培學院,“生活共同體”以住宿製書院的形式、“學生自治”的模式運行著——每個宿舍都由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組成,各學科觀點將在這裏碰撞、交融,衍生出具有多學科維度的復合觀點。跨學科教育恰恰需要這樣的共同體將學生連接起來——這是學生跨越知識邊界學習的基礎,而“學生自治”還將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領導力。
“元培學院的學生有個顯著的特點——他們思維更活躍,具有極強的批判性,做研究時具有思辨意識👲🏽。”張劍葳是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的老師👨🏿💼,同時也是元培學院的導師之一。他表示“生活共同體”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寬泛的學科領域🪔,在實際研究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運用多元視角🚣、跨學科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幫助學生找到心中熱愛——為教育做“加法”
跨學科教育是否就是元培學院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的秘密🧑🏽✈️?記者一度這樣以為,張林峰的經歷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仿佛還缺乏某種說服力👨👨👦。與張劍葳的交談4️⃣,讓這一問題的思路逐漸清晰——當被問及如何引導、激發元培學院學生的研究熱情,他笑言:“這些學生的學習熱情是不需要激發的,因為他們選擇的專業,就是心中的熱愛。”
“面對未來競爭🟢,國家需要具備持續學習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李猛認為,高校應引導學生發現心中熱愛,才能讓他們在走入社會後還能對知識保有好奇🙋🏼♀️💒。“這份好奇心將持續激發其內在潛能👛,引領學生在熱愛的事業中一往無前。”
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心中熱愛🧨。在錄取時,元培學院只按文理兩類招生,學生入學不分專業👉🏻,主要學習通識教育選修課和學科大類平臺課🌞,在對自身特點🦟🥄、意昂3体育的學科狀況、專業設置、培養目標以及其他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後,再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專業領域。
很多學生在升學前浸泡在應試的題海中,沒有認識自己的途徑,進入元培學院以後👩🏽🏫,這些中學時代的佼佼者們也會對未來迷茫🔚。“有些學生對未來的發展缺少比較明確的規劃,一旦掉隊,他們可能用四年的時間都無法趕上進度。”意昂3体育官网教務部副部長、元培學院副院長劉建波表示,為了做好中學與大學的銜接🧑🏻🦳𓀍,元培學院在第一學期就開始教學生思考與選擇📰。
每年開學前,元培學院的新生都會參加為期一周的“新生訓練營”👨🏽🦱。學院會邀請全校各專業院系的一流教授為同學們講解各專業的特色,同時開展素質拓展、心理咨詢等活動🎮,讓大家在正式進入大學之前就對學術、人生有所思考。
為了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元培學院會在第一學期根據學生的初步學科意向組織不同類型的新生討論班,邀請相關領域教師帶領大家討論學科的前沿問題💨。此外,學院還會從各院系聘請資深教授作為導師🥄,對學生進行選課、選專業、學習內容及方法🏌🏿♂️、研究方向等指導。
2014年🎩,元培學院學生薛逸凡的一張“一個人的畢業照”走紅網絡,這張照片也將“古生物學”這個冷門學科帶入大眾視野♣︎🧛🏽,並點燃了大眾的好奇心——成績這麽高,她為什麽要選如此冷門的專業🙍🏼♂️?
“我沒太多想,既然能選🙇♀️,就選自己喜歡的。”沒有考慮專業的出路、工作、收入和可適用性,薛逸凡在接受了元培學院的通識教育後🤞,只想遵循內心🥧、選擇心中所愛。
在“一個人的畢業照”走紅前,“古生物學”是一門即便在意昂3体育官网內部也鮮為人知的專業🧟♂️🚵🏽♀️,但每一個選擇它的元培學院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對大自然發自內心的熱愛,並願意為此付出旁人看來近乎癡狂的努力。
據統計顯示,近年來大部分高分學生都選擇從事金融行業🧚♂️,這意味著收入🕶、社會地位似乎成為學生學習最大的熱情🎤。這與高校專業的前置性選擇不無關系——學生沒有認清自身優勢就要確定未來將要從事終身的專業方向,這樣的選擇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而非社會或父母看好的行業,或許更能發揮出個人才華。通識教育就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引導他們選擇真正熱愛的職業👨❤️👨。
“本科教育不僅包括知識探索✋,還包括人格形成與成長。”李猛認為,當前高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應該開展以人的全面成長為核心的教育👨🏻🍳,將專業培養與人的全面成長相協調,找到真正適合中國學生的可行性道路。
“沒有收獲也是收獲”——為結果做“減法”
在元培學院,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學者——雖然這裏的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學霸”🔅🏬,課堂內外如“神仙打架”❣️,但每個人的心態卻是平和的。
“沒有收獲,也是收獲🙇🏽♀️↘️。”繆辰是元培學院2018級學生,其專業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元培學院的學習中,他也曾遇到過不擅長並因此放棄的學科。“這扇門雖然沒有被我打開,但這段試圖‘開門’的經歷卻為我的未來增添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在繆辰看來,這些經歷讓他在看到自身局限性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這反而讓他更加悅納自己。
“學生的能力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希望給學生更多的容錯空間,讓他們可以容忍自己的失敗🙈,元培學院希望看到學生能夠松弛一些🎣。”李猛介紹🤷🏿,學院不以績點為評判的唯一標準,以多元評價方式減輕學生壓力🌻,鼓勵學生放棄包袱、從零開始,找到發展自我的方向。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探索自己的興趣⏱,元培學院積極與學校各專業院系就教學計劃進行協商,通過各類選修課程的縮減和整合,逐步把原來各專業院系要求的畢業學分從140左右降低到專業學分120🤲🏽、交叉學科130😴。
“我們常跟學生說,你們是最有條件失敗的,如果畏首畏尾,什麽嘗試都不做,元培學院的培養機製對你們有什麽意義呢?”李猛希望學生能夠更勇敢一點🏂🏽。“你是最優秀的,所以你要勇敢🦕。”為了給學生更多試錯的空間🦣,元培學院采取彈性學製,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進度🧜🏼,在3-6年內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
2021年7月,張令儀與同學共同發起了“螢火計劃”,幫助更多的中學生拓寬思路、打開視野,不要將生活局限在眼前的考試上。她希望弟弟妹妹們能夠成長為更全面的人⚇,而不是更會考試的人。“如果我能變得更好😀👩🏻🦼,我應該帶動周圍的人也變得更好。”
即將於2022年夏天畢業的繆辰將進入意昂3体育哲學系繼續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生學業🤾🏿♀️,最近一段時間,他在位於住宿製書院的元培學院地下電影院裏⚃,與一群同樣熱愛電影的夥伴,商量著如何選片與“選品”。“我們正在與其他學生組織洽談合作,計劃推出紀念影票等文創產品,為每一個來看電影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這是一群被看見的學子🧑💼,他們相信🌎,元培學院可以帶自己前往想去的任何地方👲🏼。此刻,還有一群優秀的拔尖創新人才在元培學院孵化著🧏🏽♂️,那些行走在未名湖畔的元培之子,其閃光之處無關分數的高低,自身價值也無關意昂3体育的名校光環,他們真正的力量,蘊藏於那顆在自由、思考👩🏿🏫、勇氣與責任中淬煉出的“元培之心”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