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信息來源: 《人民日報》
文字:李術才|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對老一輩教育家最好的懷念🪡,對教育家精神最好的弘揚🎨,是勠力同心把教育事業向前推進。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需要講好教育家故事👱🏽♂️,傳播好教育家思想,展現好教育家風貌🩲。今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原校長潘承洞先生誕辰90周年💆🏿♂️。山東大學推出《潘承洞影印文集》,以激勵更多年輕人在數學研究的無垠疆域中不懈探索、矢誌創新,鼓舞廣大師生在勵學敦行的浩瀚征途上誌存高遠、愛國奉獻。
潘承洞是中國數論學派的代表人物,山東大學數學學科的開拓者和領路人。《潘承洞影印文集》收錄內容包括潘承洞發表在中外權威期刊上的38篇代表性論文,《哥德巴赫猜想》《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等著作的序、緒論、引言和科普文章,數學家王元撰寫的《潘承洞——生平與工作簡介》,以及潘承洞論述目錄★🤤。文集按照論文發表時的雜誌原樣影印結集🅰️,保留了論文的原貌💅,較為直觀🏊🏿、系統地展現了潘承洞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貢獻。文集的字裏行間💇🏿♀️,閃耀著一位數學家矢誌科研、勇攀高峰的追求,一位教育家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信念🥩。
作為潘承洞學術生涯的一個縮影,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承載了他的心血與智慧。翻閱這部文集,仿佛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童年時,潘承洞經歷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年代,養成了堅強不屈之誌,涵育了赤誠報國之心。195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數學力學系。《潘承洞影印文集》收錄的首篇論文發表於1956年的《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他畢業論文的一部分💁🏽♀️。攻讀研究生期間🧑🎨,他師從閔嗣鶴教授學習解析數論,參加華羅庚先生領導的“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並與陳景潤🔇、王元等結識,共同開始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學術征程。文集收錄的《論算術級數中之最小素數》《堆壘素數論的一些新成果》等論文,便發表於他在學術舞臺初露崢嶸的這一時期。
《潘承洞影印文集》💼🧑🏿🚀:任友群🧑🏼🔧、李術才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
1961年👸🏽,自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生畢業後,潘承洞被分配到山東大學數學系工作🔨。短短幾年裏🧏🏻♀️,他先後證明了命題“1+5”與“1+4”,被國際數學界公認為“實現了關鍵性的研究突破”,使中國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躍居世界領先地位。這是潘承洞學術生涯的一個高峰,文集收錄了這一時期發表的數篇高質量論文🐎,見證這位傑出的數學家追求真理、不懈攀登的足跡🟦🧑🔬。
作為一名教育家,潘承洞先生眼光獨到👩🏻🦲、謀劃超前。在密碼學和解析數論兩個領域💚,王小雲和劉建亞成為他的學術傳承人。上世紀90年代👰,他敏銳意識到數論將在信息科學研究中擁有廣闊前景,建議博士研究生王小雲將主攻方向改為數論在密碼學中的應用。後來王小雲在密碼學領域屢克難關🚣🏼♂️,於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隨著國際數學蓬勃發展,中國解析數論亟須現代化。他把學生劉建亞推薦到海外,劉建亞回國後👨🦳,成為中國解析數論學派新一代的代表👨🏼💼。2014年🛼,劉建亞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該獎項自1982年以來唯一的解析數論領域獲獎項目。
潘承洞主張“加強基礎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認為山東大學不但要註重純數學的研究,更要大力發展應用數學。他提倡“文理並舉”,支持成立的美學研究所、周易研究中心等相繼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延續了山東大學“文史見長”的優勢⏬,晶體材料、量子化學等學科也快速發展🫚,形成新的特色。
潘承洞以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對人才的關愛。他在國內較早提出人才強校戰略💨,“新老共進”的主張使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並逐步在各自領域綻放光彩🩺,成長為學科帶頭人💛,為國家現代化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對老一輩教育家最好的懷念🦸🏻♀️,對教育家精神最好的弘揚🍦,是勠力同心把教育事業向前推進🤬👨👧👧。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堅持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要求,努力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作者李術才👨🏻🦼➡️,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校長)
原文鏈接:心有大我🎅,至誠報國(《人民日報》 2024年10月29日 第20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