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斌:習近平關於“走自己的路”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意蘊

摘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立足於中國的主體性🥺、走自己的路的相關論述內容豐富、涵義深刻🌘,其中蘊含著三重邏輯💂🏽‍♀️:走自己的路🍬,必須遵循思想指引邏輯,就是要堅持“兩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適合自身特點的路;必須遵循主體選擇邏輯,就是要堅持獨立自主,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體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意誌合力”,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路💼;必須遵循創新發展邏輯,就是要堅持開拓創新,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新路🫓、正路🧯,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自己的路;思想指引邏輯;主體選擇邏輯;創新發展邏輯

一個國家選擇什麽樣的發展道路👨‍👩‍👧‍👧🎚,往往與其文化傳統🦪、歷史際遇、基本國情等因素相關👰🏽‍♂️,有其自身的邏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之一🙅,並堅定表示🤸🏼:“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202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總結黨百年奮鬥的歷史經驗的角度進一步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同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向他們介紹中國發展振興的重要經驗時說:“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要想發展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國情、走自己的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走自己的路”的重要論述具有豐富的思想意蘊,深刻揭示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走自己的路所遵循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一、思想指引邏輯:堅持“兩個結合”🧏🏽‍♀️,走好適合自身特點的路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發展,迫切需要我們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重要論斷🧹🧂,強調了“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彰顯了走自己的路所遵循的思想指引邏輯🧏🏽🏞。

其一,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著力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一個國家在選擇社會發展道路時☀️,發展方向往往是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而正確的發展方向,離不開科學的思想指引♖。“一個國家實行什麽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日益成為中國知識界探討的根本問題🧑🏿‍🍳。五四運動前後,時局動蕩不安,思想紛爭頻現🕢,各種主義“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進步潮流、十月革命以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進步潮流的歷史交匯中,馬克思主義在古老的中國大地迅速傳播開來♐️🦴,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在本質上(歸根結底)表現了它所在的社會的歷史脈搏🎭🧖🏼。”只有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傳播規律。1872年,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黨宣言》蘊含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過程中號召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尤其需要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因為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於法國🔓,在法國不同於德國,在德國又不同於俄國。”作為深刻改變了世界⏲,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歷史表明,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大國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必須著力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誌士奔走呐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抗爭、失敗🍾、尋路,在那個歷史年代反復上演🧑🏽‍🦱。“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走俄國人的路,這是當時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覺醒之時的答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一度簡單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結果嚴重脫離實際,使中國革命“吃了大虧”🔆。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任務,走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提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鬥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毛澤東深刻總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經驗,提出“要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歷史任務,開始探索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於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1987年🌦,鄧小平在會見外國客人時強調:“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找到了適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化道路👩🏼‍🦲。

其二,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決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文化守成主義。從邏輯關系上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蘊含著它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深層涵義。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這層涵義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從理論上看🏋🏻🧑‍🤝‍🧑,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𓀉,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對於傳統文化⛸,列寧一方面批判波格丹諾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огданов)等人全盤否定文化遺產,鼓吹用實驗室的方法製造無產階級文化的主張,強調“無產階級文化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應當是人類在剝削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另一方面🐩🤚🏼,列寧要求堅持同愚昧、粗野遺產作鬥爭,提倡文化革命🧖🏻。

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堅持走自己的路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註重汲取“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滋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中國共產黨人歷來主張采取辯證的📷、歷史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製度的局限性的製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在文化發展問題上🧞‍♀️,我們既要反對文化虛無主義,也要反對文化守成主義🤿,因此👨🏻‍🌾,“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總之🏪,“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之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途徑。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理論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文化血脈。“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於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並用以指導實踐🐁。”這些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堅持科學思想指引的重大意義,深刻揭示了“能”“好”“行”之間的內在邏輯,深刻反映了“兩個結合”所彰顯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機理。“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堅持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繼續走好適合自身特點的路🧑🏽‍🦰,始終不渝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主體選擇邏輯:堅持獨立自主👨🏼‍🏭,走好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歡迎一切有益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但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裏強調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牢牢掌握自己命運的信心和決心🎋,彰顯了走自己的路所遵循的主體選擇邏輯。

其一🚵⛹🏽‍♂️,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獨立自主👍🏻,避免依附之路💆🏿‍♂️🕉。道路是靠人走出來的,但不同的人在走法上有所不同,存在主動與被動、自主與依附之別👊🏽。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如何走向現代文明,是追隨西方還是另辟蹊徑🤡,是依附他人還是自主發展,是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重大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用“三個從屬於”深刻揭示了當時西方與東方的不平等關系:“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在19世紀50年代🐄,他們強烈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家的野蠻掠奪。對於當時英法等國主宰世界市場🤚🏻、造成不平等的國際分工,特別是對其他國家“應當”圍著英國運轉的說法⏲,恩格斯曾不無諷刺而又極其形象地指出:“英國是農業世界的偉大的工業中心👩‍👧‍👦,是工業太陽🧑‍🏭,日益增多的生產谷物和棉花的衛星都圍繞著它運轉。多麽燦爛的前景啊!”這裏的“太陽”和“衛星”一說,對後來拉美依附理論和世界體系論的“中心—外圍”分析範式產生重要影響✊。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殖民地民族解放理論,為批判帝國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剝削和掠奪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成為世界潮流,廣大落後國家的發展意識開始覺醒,紛紛尋求發展之路🦶🏼。但是,除少數國家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以外,大多數國家沒有因此走上真正的發展之路,甚至仍然徘徊在落後的邊緣🕵🏼‍♂️,陷入所謂發展與自主的兩難境地Ⓜ️。拉美地區的一些有識之士首先對此進行了反思。作為這種反思的重要理論成果,依附論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於拉丁美洲、旨在探討外圍資本主義不發達狀態成因及其對策的宏觀發展理論🌓。其中🦶🏽,有學者從理論上否定西方現代化模式可以被落後國家模仿的假設⛹🏽‍♂️,認為“發達社會模式是一種意識形態抽象的結果”。應該說🧑🏻‍🦰,這種反思具有獨特的視角和經驗基礎,值得正視。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創造出璀璨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偉大民族。然而🧘,近代的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屢遭列強欺淩。這使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也使中國人民對獨立自主產生了深切的渴望👩🏻‍🦰。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憑借著頑強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向世界莊嚴宣布:“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幹涉✮。”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又把獨立自主原則運用到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創造性地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製社會主義改造。其後👩‍🦲,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62年,毛澤東在總結歷史的經驗時說🛣:“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整個地說來,是由中國人認識的☂️,不是在共產國際管中國問題的同誌們認識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繼續發揚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迅速改變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毛澤東的有關探索,為改革開放及以後的新的道路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經驗依據和思想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但始終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因為我們深知,“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正是基於這個立足點🙎🏼‍♂️,接續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用鮮血、汗水🚣🏼、淚水譜寫出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立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的重要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獨立自主尤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好本國的資源。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面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我們只有立足自身,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生不息,接續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糧食安全🫒、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等最終都得靠自己。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時深刻指出:“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我們必須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其二🤼,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依靠自身力量與利用外部資源的辯證結合💘。在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在論述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相互關系時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需要國際援助;不,國際援助對於現代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革命鬥爭都是必要的🫦。”新中國成立以後🧏🏼‍♀️,他結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明確提出並深刻闡述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1958年,毛澤東在有關批語中提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幹工業🧑🏼‍🦲、幹農業、幹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

當前🧔‍♀️,我們國家強調自立自強,絕不意味著搞自我封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擴大開放,是中國基於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時代抉擇🎀,絕不會因道路坎坷就半途而廢⛓️‍💥,也不會因外部挑戰而打亂節奏。從唯物辯證法角度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深刻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對於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而言🧏🏽‍♀️🙆🏽,抓住事物的內部矛盾✩📳,就是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發展資源和發展優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虛心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壓,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三,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內在統一。道路的主體選擇,涉及黨與人民的關系問題🐛。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鬥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無產階級必須組織自己的政黨,在其領導下爭取和維護自己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權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恩格斯晚年有一段關於“意誌合力”的著名論述🧑🏿‍🎤:“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誌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誌💪🏼,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堅持走自己的路的歷史選擇🤸🏽,無疑是全體中國人民“意誌合力”的“歷史結果”。

針對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戰略症結🛀🏼,黨中央突出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針對西方某些政客挑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血肉聯系的陰謀𓀎,中國共產黨人擲地有聲地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

三💆‍♀️、創新發展邏輯:堅持開拓創新👨🏻‍🦲,走好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鬥👩‍👩‍👧‍👦,越需要開拓創新🐻‍❄️。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任何艱難險阻都沒能阻擋住黨和人民前進的步伐。”這一重要論斷👷🏻‍♂️,彰顯了走自己的路所遵循的創新發展邏輯。

其一🚷,走自己的路,就是要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因為“只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從哲學上看👎🏿,創新是人的創造性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是對既有認識成果和實踐成果的再利用和新創造,體現了發展這一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按照現代創新理論奠基人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解釋♛,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未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創新的意義更顯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從民族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高度深刻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從歷史上看,兩千多年前的我國先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歷經坎坷而不氣餒💇‍♂️🔶,靠的就是革故鼎新、求變圖強的創新精神🤞。“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年奮鬥的歷史經驗表明✊🍮,別人的路,我們搬不來,搬來了也走不通🐎,只有另辟蹊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形成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實現了中國革命道路的創新。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共產黨人采用和平的方法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的創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度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一種開創性探索。“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黨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中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是一種開創性探索,既找不到現成的教科書🧑🏿‍🎨,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因此,必須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奮力蹚出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最終才能收獲別樣風景。“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正是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摸規律,我們黨才帶領人民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跡,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魯迅先生的名言指出🌌:“‘什麽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

其二,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堅持守正創新𓀒,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幹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表明,走自己的路,必須增強誌不改🦟、道不變的堅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就是要走改革開放的新路、社會主義的正路🏇,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𓀁。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的鮮明精神品格。“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才能走出一條新路、正路,才能更好地走穩走好新時代的改革開放之路🦯、創新發展之路。換言之,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意味著堅守正道💑🧾、堅持真理,“創新”意味著發揮創造、賦予新意🧜🏻。守正與創新👩🏽‍🏫,是辯證統一的。“守正就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但不是刻舟求劍🚣🏽,還要往前發展🧜🏽‍♀️、與時俱進👭🏻🍡,否則就是僵化的、陳舊的🦴、過時的。”堅持守正創新🚊,實現了正路與新路的內在統一,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𓀋、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歷史和實踐已經並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𓀘。”

其三,走自己的路,絕不是盲目前行👋🏿,而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走自己的路”的重要論述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論。一是問題導向,探析出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創新。當前,中國和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這就需要我們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提供對策回應。比如,就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問題而言,一旦我們實現現代化,“不能想象我們能夠以現有發達水平人口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生產生活🙎🏽‍♀️,那全球現有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很顯然,老路走不通,必須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綠色發展之路。二是試點探索,投石問路🧚🏽‍♀️。歷史和現實表明🧾,推進改革,既要勇於創新,也要積極穩妥;既要加強頂層設計,也要鼓勵基層探索。對一時拿不準的改革,采取試點探索、看準之後再推行的做法,是一條基本經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創辦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方法論,是經過實踐檢驗推進改革開放行之有效的辦法😦。先行先試是經濟特區的一項重要職責,目的是探索改革開放的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開路🐯。”三是尊重規律🧚🏼‍♀️,勇闖新路。探索改革新路的方法👨‍🏭🦸🏻‍♂️,可以從不同方面總結。歸根結底🎻,就是要做到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辯證統一🧑🏽‍🚀🩻、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進入新時代,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任務空前復雜艱巨✊🏻,在黨團結帶領人民踔厲奮發前行的過程中,“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在尊重規律的前提下解放思想🧔🏽‍♀️,積極開拓創新💂🏼,在新時代走好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作者孫來斌系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原文刊發於《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2022年第4期,原文鏈接:孫來斌:習近平關於“走自己的路”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意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