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信息來源🈵: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文字:翟崑| 編輯👮🏻:悠然 | 責編🙍🏼♀️:安寧翟崑,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世界政治、國際戰略、東南亞、“一帶一路”🧑🏿💻🧑🏻🦲、全球數字治理。主要著作有《“一帶一路”案例實踐與風險防範 政治安全篇》(合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思考》(論文)🏪、《突破中國崛起的周邊製約》(論文)、《數字全球化的戰略博弈態勢及中國應對》(論文)等🕵🏻♂️。
2022年6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並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夥伴關系 開啟金磚合作新征程》的重要講話🈷️。6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夥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連續提出“高質量夥伴關系”👩❤️💋👨,旨在通過提高夥伴關系的質量,將“新型夥伴關系”和“全球夥伴關系網絡”的發展提升至新層次😱😦,以適應目前國際局勢日趨緊張⛈、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迫切的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完善外交總體布局🏋🏽♀️,積極建設覆蓋全球的夥伴關系網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伴關系,致力於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1]由此來看👿🕵️,推進高質量夥伴關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一步,體現中國國際戰略持續創新發展🕵🏽♀️,有助於完善解決世界問題的中國模式。
中國夥伴關系發展進入“提質”階段
優化國家間關系是國際社會不斷演變的主要特征。二戰結束以後,夥伴關系成為世界各國發展國家間關系的新潮流🏡。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與相關國家的夥伴關系。構建夥伴關系是中國外交的特色,是中國對外戰略的基本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夥伴關系實現系統性發展,主要表現為建立夥伴關系政策體系,豐富完善夥伴關系的內涵👩🦲,建立全球夥伴關系網絡,以及高質量夥伴關系建設的新發展🧑🏽🎨。
完善夥伴關系政策體系🚣。我國根據自身實力的增長、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家利益的需求☣️,不斷完善夥伴關系的政策體系。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我國推動並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加強與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夥伴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夥伴關系作了最新表述🥶🫸:“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中國共產黨願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原則基礎上,加強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交流合作☀️,積極推進人大、政協🕵🏼♀️、軍隊、地方、民間等各方面對外交往。”[2]
豐富夥伴關系空間層次。中國夥伴關系的政策體系框架有三大層次。分別是全球層次👨🏼✈️、地區層次和雙邊層次。在全球層面,如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全球發展倡議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響應🤜🏻,60個國家加入了聯合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再如共建“一帶一路”構建的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截至2022年1月,中國已與147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3]在地區層面如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22年,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的正式生效🦸🏼🧚🏿♀️,中國將進一步加深與東盟十國以及日本👨🏽🍼𓀉、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成員國的貿易合作關系👨🦯。在雙邊層面🫅🏿,如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中白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瑞創新戰略夥伴關系、中哈永久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等。截至2022年10月,中國已同181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同113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系。[4]目前來看,我國雙邊層次的夥伴關系最多,全球和地區層次的較少。
豐富夥伴關系理念內涵🟦。在新時代🧑,我國的夥伴關系戰略服務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其他各種國際事務🤾🏿🐾。夥伴關系的實質是“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5]致力於“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以及“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夥伴關系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目標🐪,不設假想敵🗒,不針對第三方,通過對話加深了解,通過合作培育互信🚅,以增進雙方共同利益為基礎開展國際交往,進而有效擴大和維護世界各國共同利益,減少國際對抗。[6]關於中國構建的夥伴關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曾總結出三個基本特征: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7]夥伴關系主張國家不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各國都享有權利🧏🏻♀️,也都承擔義務和責任🤾🏿♂️🏄🏽♂️,共同參與國際規則製定。在夥伴關系中,沒有主次之分,沒有高低之別,只有平等合作🧝🏽。夥伴關系蘊含的這種平等性🧟♀️,意味著不搞強權政治👨🎤,不搞零和博弈、你失我得🤍、贏者通吃🏂,不能為了單純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推行單邊主義👨🏿🦳📽、破壞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而應尊重各個國家選擇各自發展道路的權利,真誠相對、平等相待,促使各國在友好交流中實現合作共贏🧚🏽♀️。
形成全球夥伴關系網絡。2014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夥伴關系網絡。”[8]隨後🏧➾,同年12月24日💧🔀,外交部長王毅在“2014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發表題為《盤點2014🫱🏼:中國外交豐收之年》的演講表示,中國外交整體布局已經全面展開,全球夥伴關系網絡基本成形。[9]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提出🔂:“我們完善外交總體布局🛌🏽,積極建設覆蓋全球的夥伴關系網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10]從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多種形態的夥伴關系,到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全球夥伴關系網絡🚒🚏,該演變過程表明中國對夥伴關系的認知與實踐又邁上新層次。中國將自己嵌入全球夥伴關系網絡🚁,與全球利益更加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可以說,全球夥伴關系網絡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基本架構。
提升夥伴關系質量。從“更加全面🎉♤、緊密、務實👘、包容的高質量夥伴關系”擴展到“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夥伴關系”𓀍,[11]體現出中國的全球夥伴關系網絡在規模迅速擴展的基礎上,將更加突出提高夥伴關系的質量。“高質量夥伴關系”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的變亂交織的背景下提出的,這說明中國領導人審時度勢,在夥伴關系的政策體系、理念內涵和基本架構成型之後😈,繼續提高夥伴關系質量🧑🏽🎨,應對日益復雜的全球問題。由此,中國夥伴關系的發展進入“提質升級”的新階段。
高質量夥伴關系的成長邏輯
建立夥伴關系,提高夥伴關系的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的基本外交行為👳🏼♀️。主要國家的夥伴關系體系都是多方合力而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獨特性👷🏿。我國夥伴關系的發展是應內外環境、時代需求、國家實力的變化而動。
在求同中提高夥伴關系質量👳♀️。世界雖然很大,差異性很強❤️🔥,但總有一些共同的追求🤛🏽,如超越舊國際秩序🔶、落實可持續發展、建設更美好世界等🥡。聯合國提出的和平發展、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等目標,均需通過全球性夥伴關系實現⁉️。然而,全球性挑戰復雜嚴峻🐼,任何國際關系行為體都不能單獨應對,只能通過夥伴關系的合作方式實現🎻。如果夥伴關系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夥伴關系質量持續提升,則有利於應對全球問題👨🏼🏭。中國發展夥伴關系遵循“共商𓀁、共建🕌、共享”的原則🏸⛓,給夥伴關系註入原動力,有助於擴大夥伴規模👨🏼🚒,提高合作質量。2021年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中國願同東盟把握大勢ℹ️、排除幹擾、同享機遇👳🏿♀️、共創繁榮,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落到實處,朝著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邁出新的步伐🧖🏽。”[12]在該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同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宣布,將中國東盟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確立了雙方關系史上新的裏程碑。2022年6月24日,習近平主席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我們要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合作才能辦成大事🧃🤸,辦成好事🧄,辦成長久之事。發達國家要履行義務,發展中國家要深化合作,南北雙方要相向而行,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夥伴關系🤙🤷🏼♀️,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要支持聯合國在全球發展合作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鼓勵工商界、社會團體、媒體智庫參與全球發展合作。”[13]
在存異中提高夥伴關系質量🙍🏼。由於各國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戰略觀不同,其夥伴關系的理念內涵、戰略規劃、政策體系🙆🏼♀️🗃、基本框架、發展動力和成長路徑也各異。大國的夥伴關系體系並不相同💆🏿♀️⛔️,甚至有巨大差異🍬🏗。目前,全球範圍內同時存在多個夥伴關系體系,各種夥伴關系體系均有範圍和邊界🧝♀️,之間難免存在交叉重疊和競合博弈🌅。以協和萬邦🫓、平等互利為特點的中國夥伴關系,與以雙邊軍事同盟體系為基礎的美國盟伴體系有質的不同。美國與其盟伴關系並不平等,即使在拜登執政時期對盟友的態度有所改善👉,但其盟伴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很難根本改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全球夥伴關系網的大戰略🤷🏿♂️,強調誌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14]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只要各國有意願🏖,我們都歡迎👩🏻🦳。”[15]
在競合中提高夥伴關系質量🍝。黨的十八大後,中國夥伴關系發展的動力主要在於身體力行回答“世界怎麽了,我們怎麽辦”的世界之問🛞🍵。美國、歐盟、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以及日本和印度,也提出了類似“世界怎麽了”的“診斷書”,以及本國應該怎麽辦的“藥方”🐪,並將夥伴關系作為實施主體。但是👩🦼,主要大國對“世界怎麽了”的認識並不相同💤🏊,對於如何通過夥伴關系回應“怎麽辦”的做法也大相徑庭⛹🏻♀️。美國認為中國崛起並趕超美國是“世界怎麽了”所指向的主要問題🎥,將拉攏夥伴對中國加以遏製作為自身“怎麽辦”的主要戰略手段。比如🍢,美國總統拜登在全球加強民主同盟🤜🏽、科技同盟💥、產業鏈同盟關系,推動北約全球化和印太戰略🐾,並在各大地區召開峰會建立排華機製⏮。進而言之,不同體系的夥伴關系發展和競爭,也是國際秩序的競爭。中美夥伴關系體系之間的競爭和較量👰🏿,夥伴關系體系的孰優孰劣🙍🏿♀️,是一個日久見人心的問題。這需要中國不斷提高自身夥伴關系的質量🏌🏼♂️,體現真正多邊主義的力量和優勢👩🏽💻。比如🏠,在世界經濟復蘇和地區經濟合作方面🧑✈️,美國先後提出具有歧視性和排他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和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而中國則支持東盟推進更開放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結果是,奧巴馬提出並主導的TPP被特朗普放棄,IPEF還前途未蔔📘🫂,而RCEP已於2022年1月落地生效。
在應對全球問題中提高夥伴關系質量。人類總是在克服各種全球問題的挑戰過程中前進。當今全球治理問題的復雜性和難度遠非一兩個大國能應對♣️,這也是夥伴關系興起、夥伴關系質量不斷提升的主要動能。但是,在協作應對全球問題時,夥伴關系存在能力困境🍺。比如在聯合國框架內,面對和平發展、綠色生態🍽、氣候變化等問題,各方很難達成共識和集體行動💁♀️。為此,中國積極探索各種辦法🍤,提升夥伴關系的質量,其中就包括與合作夥伴形成試點和示範機製。比如,中國通過一系列國際論壇探討全球發展倡議的理念,並在國際減貧、綠色低碳🧍♂️、青年發展等領域🪙,率先與夥伴合作🧜🏻♀️,推行合作落實機製,以形成試點和示範。
以高質量夥伴關系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
高質量夥伴關系有助於提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系統性發展。高質量夥伴關系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推動力量🍞。經過近10年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框架體系日趨完整清晰🚙。從系統角度看,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三個要素。第一個是認同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夥伴。第二個是這些合作夥伴構成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夥伴關系網絡,尤其是中國參與和創建的各種多邊合作機製🤳。第三個是這個全球夥伴關系網絡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發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功能。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系統動態演進的整體,通過關鍵局部的優化可以提升整體效能🧟。高質量夥伴關系本質上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夥伴關系提出的具體要求。通過夥伴關系的優化,可以改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為體的動能🏹,帶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總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重大災難等挑戰,需要通過不斷提升夥伴關系的質量,帶動系統的整體優化。局部的解決方案一旦通過創造性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就會成為精彩的系統性創新。
高質量夥伴關系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底層動力。高質量夥伴關系為廣大中小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機會。中國的全球夥伴關系網絡為廣大中小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平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中小國家♠︎,受全球性問題的影響較大,參與全球治理的意願較強🗑🦹♀️。但是👩🎨,它們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不高,參與感較低,並且受製於霸權國📮。通過中國推進的全球夥伴關系網絡,中小國家可以平等地進入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發揮獨特作用,形成相互助益、共同發展的局面。習近平主席指出🪥:“同時🧛🏿,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願望更加強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的意誌更加堅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各國帶來的機遇更加廣闊。”[16]全球發展倡議面向所有國家,“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展到全球,上合組織已經吸納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新成員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製也在積極醞釀擴員。中小國家進入全球夥伴關系網絡後,將會得到中國的大力支持並開展相互協作🆚,致力於共同提高本國發展水平和夥伴關系協作水平🏈🤷🏿♂️。中國提供多種提高合作夥伴質量的條件,如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發布《全球發展報告》🧑🏿🏭、建立中國-東盟發展知識網絡等。最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並非政治口號或空頭倡議,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抓手和具體項目。這樣,就能提高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實際效能🤫,增強中小國家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全球治理的目標感🐁、意義感和獲得感。
高質量夥伴關系有助於突破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集體行動困境👊🏽。應對全球問題必然存在集體行動的困境,即各國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集體行動難以達成一致目標👷🏽,難以協調行動,甚至互相拆臺和掣肘🧑🏻🤝🧑🏻。另外,應對全球問題勞時耗力👨🏼🦱,需要各國付出巨大成本,但也不一定有相應的收益。再者,一些新興國際機製往往在初始時期因為適應了重大而緊迫的國際需求而很成功。但是在經過初期快速發展階段後,這些新興國際機製則通常會陷入動力消退、矛盾增加、邊際效益遞減的發展瓶頸。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機製和G20等都面臨類似問題。因此🦓,多邊合作機製的集體行動需要高質量夥伴關系管理🚵🏼♂️,需要適應新環境💇🏼♂️,可持續賦能夥伴關系🦶🏽。以金磚國家合作為例🏇🏿,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雖然都是新興經濟體,有巨大合作空間,但各方差異也極大🕍🤾🏻♀️,需要高度的夥伴關系管理智慧👏🏿。中國提高夥伴關系質量的關鍵在於不斷賦能夥伴關系,彌合沖突🍶🎆,提出具有遠見、符合近利並得到各方認可的合作方向和具體項目👨🏼🏫。多年來,中國在維護金磚國家機製成長🙋🏼♀️,為金磚國家夥伴關系賦能方面付出大量努力,比如與時俱進地擁抱數字經濟,加強新工業革命夥伴關系合作🤬,以及增容擴員等。高質量夥伴關系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意義在於🤦🏿♂️:一方面,可以正向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賦能🧸,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緩解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集體行動困境。任何一個公共目標都面臨集體行動的困境。高質量夥伴關系強調主體的目的性、發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以主體之變帶動客體和環境之變,優化個體與環境的互動與適應關系。提升夥伴關系質量👧🏻🏈,就意味著加強夥伴間的認同度和利益契合度,進而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合作效率,擴大合作範圍,解決實際問題🖖🏻👦🏿,最大程度地克服集體行動困境。因此🪱,高質量夥伴關系有助於提高全球治理水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質量🤷♀️。
以高質量夥伴關系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道之行
世界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縱觀歷史,人類正是在戰勝一次次考驗中成長🗯,在克服一場場危機中發展💅🏿。我們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淩行徑。”[17]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未來五年的全球思想、戰略方針、基本政策定了,關鍵是堅持戰略定力與高質量的夥伴關系🧘🏿♀️,推進高質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然而🤞🏼,正如黨的二十大對國際形勢的判斷:“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恃強淩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淩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於各國人民的抉擇。”[18]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給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帶來巨大挑戰👨🏽✈️。但這也反向證明了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當性和重要性👩🎤,以及通過高質量夥伴關系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性與合理性。一方面,高質量夥伴關系要順勢而為🏋🏿♀️,順世界各國在世界失序中希望和平與發展之勢頭;另一方面🦦,高質量夥伴關系要轉危為機,探索如何應對各種赤字、危機和戰亂。
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主要面臨兩大類危機:一類是傳統安全型危機。自進入21世紀以來🚲,從敘利亞戰爭、朝核問題、伊核問題、中美戰略博弈,到當下的烏克蘭危機,都屬此範疇🤸🏿♂️。另一類是非傳統安全型危機🫅🏼,比如全球恐怖主義🪱、國際金融危機🔫、全球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帶來的系統性危機。兩類危機往往相互交織轉化,疊加聯動,形成超大規模的危機群。較之21世紀第一個10年,最近10年的危機群規模更大🤷🏼♀️、更頻繁、更容易卷入、更具破壞性、影響更系統長遠🪟,也更難應對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幾乎所有國家都面臨“三重困境”,即疫情防控、國家發展、對外關系三者之間相互沖突製約🚉,難以同時達成目標👩🏽⚖️💅🏻。新冠肺炎疫情被稱為“世紀疫情”,導致多國進入危機狀態,但這也沒阻止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同時也導致全球性的能源⛹🏿、糧食、生態、社會等方面的危機。如何加強全球性的危機管理並實現“化危為機”,是各國和世界普遍面臨的挑戰,更是對中國倡導的高質量夥伴關系的挑戰。
如何應對以上挑戰,可以從知行互促的角度理解。中國已經解決了“知”的問題,即在高質量夥伴關系背後已經形成一整套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思想和戰略理念,包括堅持和平發展、共商共建共享、新型夥伴關系、全球共同發展🦠、真正的多邊主義等。在“行”的方面🧚🏼♀️,則是一個不斷探索、嘗試、成長和演進的過程📹。總的來看5️⃣,從全球夥伴關系網絡的成型到高質量夥伴關系的進階說明,中國夥伴關系戰略總體上適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有很大發展空間🕜,有助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國際戰略的守正創新🥻。
(本文系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印太戰略下‘東盟中心地位’重構與中國—東盟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20&ZD145)
註釋
[1][2][10][17][1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5版。
[3]《我國已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新華社,2022年1月19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2/0119/c1004-32334549.html。
[4]《[聚焦二十大]外交部🥴:中國建交國達到181個》,2022年10月20日,https://www.chinanews.com.cn/gn/shipin/cns-d/2022/10-20/news940806.shtml。
[5]《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的講話》,2022年6月2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6/23/content_5697386.htm。
[6]《新知新覺:推動構建全球夥伴關系網絡》👨🦽➡️,2019年9月20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151497420154013&wfr=spider&for=pc。
[7]《習主席的這次歷史性訪問,為中國的“朋友圈”又增添了一個“戰略合作夥伴”》,2019年10月13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243838997348334&wfr=spider&for=pc。
[8]《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日報》🧑🏿🍳🧗🏿♀️,2014年11月30日,第1版🧑⚖️🧑🌾。
[9]《王毅🧑🍼:中國“全球夥伴關系網”基本成形》,2014年12月25日,http://news.cntv.cn/2014/12/25/ARTI1419476106549872.shtml⛹🏿♀️。
[11]《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舉行 習近平主持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2022年6月24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498414113275221&wfr=spider&for=pc;習近平:《構建高質量夥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人民日報》,2022年6月25日🥵,第2版。
[12]《習近平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的講話(全文)》🗓,2021年11月22日,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88686。
[13][16]習近平♞:《構建高質量夥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人民日報》,2022年6月25日👱🏼♂️🦣,第2版。
[14]杜尚澤🧑🦯🔱:《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人民日報》,2016年1月5日,第1版。
[15]《習近平: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人民》,2018年8月27日,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54137🍽。
原文鏈接🫳:以高質量夥伴關系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年11月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