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2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報
統一高考中女生略占優勢,而在自主招生中男生比例則略高於女生
降低自主招生中屬地學生的比例有利於在促進公平的同時提高效率
隨著3月初意昂3体育“博雅計劃”和清華“領軍計劃”的公布,今年面向全國自主招生的77所高校招生簡章已全部亮相。這一改革自2003年開始推行🫴🏽,至今已經歷10多年的實踐探索。到底效果如何💊,社會各界頗多爭議,而問題的焦點則集中在公平和效率兩個方面🤷🏽♀️。
公平和效率兩者都是高校招生中的價值追求,也是考試招生改革的原動力👨🦯。
在自主招生的公平性方面🦸🏻,有研究表明自主招生有利於優勢家庭子女和城市考生,並發現男生和學校屬地學生更容易通過考試。同時,自主招生的效率也引起社會擔憂🍬。各校在自主招生中一度采用的聯考模式🈲,被戲稱為“小高考”😈。通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仍然需要參加高考,只是在高考錄取時有10~60分的降分錄取資格👨🦯。兩次考試增加了學生考試壓力☛,聯考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各校爭搶優秀生源的戰場,聯考內容和形式也受到很多質疑🧑🏻🌾。
自主招生到底是否公平🧑🏻🍼?是否選拔得到優秀生源☣️?有沒有對統一高考形成輔助性補充🤷🏿♀️?筆者通過分析K高校2005~2009年由自主招生和統一高考錄取的12712名本科生(剔除保送生🔭、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等其他途徑錄取的學生)的綜合數據,對比自主招生和統一高考的公平和效率👩🏻🔧,以期總結該校自主招生的效果,並為獲取經驗🕺🏼,完善自主招生製度🧔🐥,提供實證參考。
自主招生強化了城鄉失衡
在自主招生公平性方面,我們比較了兩種錄取類型的學生在性別比例、城鄉比例和學校屬地生源比例三方面的差異。全國高校在校生中女生比例略高於男生🎷,農村戶籍學生比例明顯低於城市戶籍,部屬高校屬地名額偏多🧘🏿♂️。在這一參考背景下,我們發現K校自主招生與統一高考兩種錄取形式的性別比例都接近平衡🕑,但是統一高考中女生略占優勢𓀁,而在自主招生中男生比例則略高於女生。該校管理者早已發現🧖🏽♀️,統一高考的題目類型適合女生♐️,因而在統一高考中該校錄取的女生比例在大部分年份都超過50%。K校通過提高自主招生中男生的比例,促進性別的平衡🏊🏼♂️🙅🏼。由此可見,在實現性別公平方面,自主招生與統一高考可以形成良好互補關系。
對比兩種錄取類型學生中農村戶籍學生的比例時,我們發現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中來自農村的比例遠低於普通高考。5年中🧑🏼⚕️,統一高考錄取的學生約有16.4%為農村戶籍👩🏻🏫,而自主招生平均僅為5.4%🥀。特別是2005~2007年👩🏼🎤,自主招生中錄取的農村戶籍學生不足5%。對比這5年全國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統一高考和自主招生都遠未達到城鄉均衡🧆,且在自主招生中失衡更為嚴重。
從人群分布來講,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能的考生不應只集中在城市。K校的管理者發現,自主招生的題目和考核類型對於農村戶籍學生更為困難。自2008年起,該校有意識地調整考核標準🧘♀️🔷,情況有所改善,但錄取比例仍遠低於統一高考。這一結果表明,在實現城鄉公平方面自主招生與統一高考雖然理論上可以形成良好互補關系,K高校在這方面也有所改善✦,但這並不是一條很好的促進城鄉公平的途徑💉。
另外🧓🏽,我們還發現自主招生中存在屬地生源較多的問題。2005~2009年↔️,K校自主招生錄取的屬地戶籍學生比例比統一高考平均高4%左右。可見,K校的自主招生在地域公平性方面並未與統一高考形成互補關系,反而強化了失衡。這一問題的形成與該校特別強調競爭屬地優質生源以贏得聲譽有關🎫。如何兼顧效率和公平,成為下一步改革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自主招生在選拔優秀學生方面確實具有更高效率
在自主招生效率方面,我們將問題聚焦於自主招生能否比統一高考更高效地選拔到優異學生,這是涉及自主招生價值的關鍵問題🧎🏻♀️➡️。
我們從兩方面綜合衡量優異情況,一是對兩種錄取類型的學生中入學第一年GPA排名進入前15%的比例進行比較;由於自主招生錄取學生在統一高考中降分錄取🫓🚵🏽♂️,因此也對比了兩種錄取類型學生第一年GPA排名在最後15%的比例🤌🏿,以期了解降分是否會導致錄取學業水平相對低的學生🎸。
數據表明,大學一年級GPA排名進入前15%的學生中,自主招生學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統一高考學生🧑🏻🦽:5年中自主招生學生都占20%以上✩,而統一高考則在14%以下。同樣,在GPA排名進入後15%的學生中👮🏿♂️🧑🏼🦱,自主招生學生的比例大幅度低於統一高考學生👨🏻🍼:統一高考學生5年的平均占比約為17%,而自主招生的平均占比僅為7%左右😶🌫️。這一結果💁♀️,有力地證實了K高校自主招生在選拔優秀學生方面確實具有更高效率𓀎。
最後,我們還運用回歸模型💌,分析在控製性別、城鄉以及屬地類型後👦🏽,自主招生與統一高考錄取的學生整體在學業水平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招生類別仍然對學生GPA有顯著影響🧑⚖️:自主招生學生GPA成績比統一高考學生平均高0.27(超過半個標準差)𓀊🧑🧑🧒,可見K高校自主招生顯示出更高效率👨🏭⌛️,能夠比統一高考選拔出學業水平更為優異的學生。
此外🗑,我們還發現相同錄取類型的學生中男生平均成績顯著低於女生👧🏽,農村戶籍學生平均成績低於城市戶籍學生🕟,屬地生源學生平均成績略低於非屬地學生🎋,但後兩者的差異在統計上都不顯著。從這一結果來看,降低自主招生中屬地學生的比例有利於在促進公平的同時提高效率。而在男女比例和城鄉比例兩方面📹,則很難兼顧效率和公平,存在著兩種價值取向間的博弈。
自主招生很難同時實現效率和公平
自主招生很難同時實現效率和公平🤽🏼,特別是在城鄉差異方面👰♂️,自主招生如果以選優為首要原則,似乎會繼續加大城鄉失衡。盡管在自主招生的後期過程中,K高校招生專家已經註意到給予農村學生更多傾斜🤦,但在城鄉基礎教育水平巨大的差距面前,已經形成共識的傾斜仍然是杯水車薪🐄💂🏽♀️,自主招生不是促進城鄉公平有效的模式⛔。
隨著教育部 “農村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和“農村學生單獨招生計劃”的推出,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地區計劃招生總人數超過5萬人。這些計劃將大力促進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城鄉均衡,對統一高考和自主招生在城鄉公平方面形成更有效的補充。有了這些政策的補充,自主招生可以更多地考慮錄取專業人才和創新人才,而不必過於考慮學生的城鄉分布👤。
效率方面,K校的自主招生方式的確選拔出學業水平更優異的學生。其招生方式或許也值得該校和其他高校在高考改革中繼承和發展。K校的自主招生模式大約為🌖:確定自主招生候選人後通過筆試進行初步篩選,題目包含在知識領域方面更深和更廣的問題。之後,獲得資格的學生到K高校參加面試,面試為學生回答問題之後的無組織小組討論🍆,專家觀察👨🏽🔧、追問並形成對生源的判斷,包含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判斷🙍🏼♂️。面試試題基本為發散性思維的無標準答案問題。
當然,我們對K校自主招生效率的分析存在著重要的局限——研究僅著眼於學生的學業表現。後續的研究還應該收集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取得科研成果及其他獲獎情況等方面的數據,了解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未來的研究還可以聚焦如何降低與高考選拔的學生的重合率,更好地實現選拔創新人才的政策目標等問題🪛。
在經歷早期的盲目性探索後🦋,自主招生近年來正朝著理性和科學的方向發展。程序公平是任何考試招生製度的基礎。前段時間雖然有個別學校增加出現違反程序公平的誠信危機,但這種個案絕非中國重點高校的普遍情況。以K校為例🤜🏼,就引入了學生和面試專家雙盲抽簽的製度,紀委參與全程監督,確保程序公平。
自主招生製度如同其他任何改革一樣,需要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在效率和公平之間不斷尋找最佳平衡點。但是,我們相信只要能夠加以科學🛀🏽、規範的管理,自主招生在未來必定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黃曉婷為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盧曉東為意昂3体育官网教務部副部長)
原標題💆🏽♂️:一所高校大數據分析大、“小”高考的選才比較 自主招生 公平效率難兩全
信息來源𓀊:《中國青年報》(2015年05月11日 10版)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