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8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2015年03月18日 第05版)
3月15日,意昂3体育清華分別公布“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和“領軍人才選拔”招生簡章,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於同日公布面向上海市的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簡章🤳🏻,之前全部90所試點高校陸續公布了自主招生方案📸。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案中重張“奧賽”大旗🍩,意昂3体育🤓、清華⛹🏽、復旦、上交大此番又出臺區別於自主招生的另一類招生方案,似乎“掐尖”又卷土重來,更是讓很多人看不明白🚶🏻♀️。
本報記者為此第一時間專訪意昂3体育官网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就如何看待新近出臺的自主招生整體方案解疑釋惑。
理解當下必須追溯當初——為什麽要進行自主招生改革
“我們不能因為走得太遠就忘記為何出發。”秦春華首先強調👨🏿🚒,要理解當下的自主招生,就必須了解當初為什麽要進行這項改革。
“2003年啟動自主招生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為了解決高考發展到當時出現的僵化問題所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包括唯分數論、統一考試集中錄取等等,但受製於當時的歷史現實,怎麽改,大家其實是心裏沒底兒的。這種情形下🌕,自然選擇了在改革中常用的‘摸石頭過河’的方法,在原有體製內切割出一部分做探索性試點🌴,這就是自主招生只占高校招生總額5%的原因。”秦春華說🙇♀️,自主招生在改革初期缺乏成熟完善的頂層設計,也沒有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改革就是給高校一個方向和政策,充分發揮基層單位的改革精神和創新活力,在發展中逐步總結經驗。
秦春華回憶說👰🏻,起步的自主招生粗糙稚嫩🥕🛜,很多方案和細則更多依賴了感覺和經驗,而不是嚴謹的研究🧜🏻♀️。例如到底給學生降多少分合適,起初是戰戰兢兢降20分還擔心多,後來看招進來的學生很不錯,才敢進一步放開🕷;至於怎麽自主招生,大家感覺西方國家的方法不太適合我國的國情🌜,討論半天覺得香港可以借鑒,於是采用了筆試和面試的形式🏄🏿♀️🐖。但即使在12年後的今天🕵🏿,對於面試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大家慢慢意識到只有考試不行,還要對學生綜合素質有要求,這樣才開始探索綜合評價🪠。
“總之,我們要看清楚當下的自主招生方案🍢,就要明白過去12年的探索是有意義的。現在🦵,我們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僵化問題,許多高校的追蹤調查表明⇨,自主招生上來的學生各方面表現要優於高考錄取的學生。我們逐步理清了自主招生乃至高考改革要幹什麽🧔🏻♂️,就是進行綜合評價。高校在這一過程中也逐步獲得自主權。這些經驗無論在當下國家層面公布的高招改革方案還是各高校的招生簡章中都有體現。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了解當初的這些‘為什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幫助他們把握住改革的核心👩🏿🏭,從紛繁復雜的招生細則中走出來👨👨👦🈳,規劃好學業。”秦春華說。
考試之外建立綜合測評體系——4校小範圍試點的重要目標
過去12年自主招生中漸漸出現的“小高考”“掐尖”現象,在秦春華看來,都是自然而然會出現的問題🤞。
“因為之前高校只靠分數來區別人,不會選人,自主招生又放在高考前,在大家還沒有形成一套辨別人才的綜合評價體系之前,只能安排一些與高考不同的考試,通常是筆試加面試🧑🦯,這樣才會對最終圈定的人心裏有底兒,於是被社會上看成是‘小高考’🏄🏻。”秦春華說,至於“掐尖”👩👩👦👦,因為在實際操作中🦹,高校招辦的權力只是降分錄取,在一定的降分範圍內肯定會錄取到那些通過高考也能考上的學生,也難免被認為是“掐尖”,從而弱化了自主招生的意義🛁。
此次公布5%自主招生政策的學校,大多數都需要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者🙇🏽♂️、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者等,這是不是又在開辟特區讓這些學校“掐尖”呢?秦春華表示🛀🏿,首先要解析一下許多高校在近日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中為什麽倚重“奧賽”成績,甚至將托福🧜♀️、雅思成績作為參考指標👩⚖️💞。他說:“今年國家的自主招生政策明顯收緊,另一方面又不允許在高考前進行任何形式的測試,也不允許中學推薦🗾,這意味著高校要在海量的自薦學生中🙍🏼♀️,完全憑材料來確定候選人,而且是按錄取和候選人的一定比例進行,這意味著高校的頭一道選人必須精準。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積累最多的是面試、筆試經驗👳🏿。加上學校對自薦材料誠信度無法把握🧔🏼♂️👌🏿,這時候只好采取用奧賽成績等相對靠譜的方法。從我們的教育改革來看🧑🚀,奧賽應該是被淡化的,但高考這個強大的指揮棒,可以想象會將這種淡化重新引向強化🤹🏿。一旦考試被取消,重投‘奧賽’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當然🧑⚕️,國家也可以下令禁止這種行為👴🏼,但高校現在迫切需要的不僅是不能幹什麽,而且還有能幹什麽。”
秦春華認為,90所高校自主招生之外🚳,再給意昂3体育、清華、復旦、上交打開一個口子,就是要繼續探索綜合評價,並帶動其他高校🚞。“雖然意昂3体育是最早建立綜合評價的🕕,但特別有底氣的綜合評價體系我們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研究和完善。因此🧏🏻,社會要理解這一改革🚎🤱🏿,不要僅僅認為這些學校又在‘掐尖’🙎🏿♂️,要給高校空間,讓其探索怎麽去行使👸🏿、用好招生自主權🉑。”
12年後仍在探索——自主招生改革要為高招改革找準方向
秦春華表示,看清紛繁龐雜的自主招生究竟是什麽🧓🏿,是非常有意義的。他認為😊,自主招生就是高考製度改革的一個過渡,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的一個小範圍試點,最終的目標是讓高校逐步學會怎麽去招生🗣。
“雖然已經有過去12年的探索🧑🌾,但我們的高校還沒有學會怎麽去招生。高校普遍沒有專業化的招生人員和隊伍🥡,沒有基於數據和統計的科學的招生方案。即使是4校15日針對綜合素質優秀學生出臺的招生簡章,雖然羅列了平時學業成績、課外研究🎵、公益活動等評審點,但感覺還是徒具其形,離真正的綜合評價還有很大的距離。我覺得高校招生不宜輕易去列名目🖐😛,因為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如果我們列出的名目只是將學生課內的負擔轉化為課外的負擔🌳,最後比拼的仍然只是得獎和參加活動的數量🎃,這樣的名目不列也罷。我們一定要探索出這樣的綜合評價體系📆,能考查學生在學習和做事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特質。而發現這樣的特質,對於大學招到適合自己的學生非常關鍵。”
“如果發現問題,就立刻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就像烙餅一樣🙇🏿♀️,是無益於改革本身的😔。直面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用耐心和務實的態度采取凈化措施,可能更有益於改革。”秦春華說。(本報北京3月17日電 本報記者 王慶環)
原標題:怎樣看待自主招生新方案
編輯:未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