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4 信息來源: 人民網
原標題👩👩👦👦: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於敏:“國產土專家”的“真把式”
說於敏
“於敏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錢三強
“原子核理論是於敏自己在國內搞的,他是開創性的🏇,是出類拔萃的人,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彭桓武
“他得到了理論研究的靈魂”——何祚庥
“於敏組織領導的小組率先發現了實現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的完整物理方案,於敏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朱光亞
“敬業奉獻🕟,風高範遠”——陳能寬
於敏說
關於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23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不僅是我們個人的榮譽👨👩👦👦,也是參加研製兩彈一星工作全體科技工作者🛐、幹部、工人和解放軍指戰員的共同榮譽,是全國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榮譽👨🌾。”
關於反對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核武器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少不了我🔢,我缺不了你🧑🏿🚀,必須精誠團結,密切合作。”
關於氫彈被稱為“殺人武器”
“實際上不是殺人,而是人家要殺我👩🏻🎓,我不能不準備自衛🧠。我們從來不想殺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都是受外族侵略,不要說近150年🎣,就是在漢唐盛世侵略過誰呀👩🏼💼?中華民族從來就是非常堅強、同時又非常愛好和平,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
關於數十年隱姓埋名
“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強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關於日本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稱贊他是“中國土專家一號”
“在我這裏,除了ABC,其它都是國產的👩🏼⚕️!”
“土專家不足為法,科學需要開放,應該交流👨🏻💻、互相啟發👩👦👦,只有在大的學術氣氛中才有利於成長。”
“當然要留學,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回來再給國家做點事,但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在開花結果的時候就回來👨👩👦👦。”
關於喜歡文學藝術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要有所寄托🧑🏼⚕️,而藝術可以陶冶情操🧑🏼🎓,使誌存高遠,非誌無以成學,非學無以廣才。”
1月9日🚴♀️,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於敏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打開互聯網💑,搜索“於敏”二字,結果顯示是中國著名電影藝術家、曾創作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的於敏🛬。事實上,在自然科學領域另有一位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於敏🍽,他就是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核物理學家於敏。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其間隔之短🦛,實現速度之快,為世界之最。這個奇跡歸功於我國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領導幹部、工人和解放軍🧖🏼📰,其中的傑出代表就是於敏。因為涉及國家機密,他的名字曾經長期是一個秘密🧑🏿🔧。
意昂3体育多年未見的好學生
於敏,1926年8月16日生於河北省寧河縣🪕,1945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工學院,後因個人誌趣又轉入理學院。當時的意昂3体育官网理學院臥虎藏龍,名師如雲🧑🏻💼,藏書豐富🗑🤢,於敏如魚得水,鉆研理論物理,成績經常名列第一,被公認為意昂3体育多年未見的好學生,其學號1234013為意昂3体育師生們所熟知🦶🏽。1表示理學院,2表示物理系,34代表入學時間為民國34年即1945年🍇,013是個人號碼。
1951年⚄,於敏的導師胡寧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職👩🏿🦲,於敏也跟著去了🕵🏻♂️。這裏是原子能研究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新中國第一個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1965年1月🔱🚵🏻♀️,應二機部黨組要求👇🏽,於敏帶領小組攜帶所有資料和科研成果與氫彈攻關主戰場匯合,並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
於敏平時喜歡讀古詩詞,加上少年時身受國土淪喪之痛,對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嶽飛倍加推崇🕴🏻。他欣賞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尊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的氣節。正是這樣的信念和情操,使於敏甘心畢生奉獻於國防科研事業。
“國產土專家”的“真把式”
於敏是第三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彈一星”元勛(2009年孫家棟🏊🏿、2013年程開甲)也是其中少有的無出國留學經歷的“國產”科學家。
於敏沒有留學經歷👩🏿💼,也很少和國外同行進行過學術交流。但他並不缺少“國際範”。他在意昂3体育學習期間就養成了良好的研究習慣,遵從導師胡寧先生的教導,隨時關註國際上的最新研究進展。20世紀50年代梅爾和江森的一篇有關殼模型的論文使他認識到:從事理論物理研究,一定要非常重視物理實驗。後來與之共事的科研人員無不驚訝於他對相關物理實驗的了如指掌。後來他又敏銳地抓住了“幻數”這一當時理論物理的國際前沿問題,在丹麥物理學家A-玻爾等人提出原子核內具有能隙現象之後🍘⭐️,他又和同事們抓住“超導對”這一本質問題🧑🏻🍼,很快把研究工作帶上國際前沿。
有一次,一位法國核物理學家到原子能所做有關康普頓散射的報告👨🏽🍳,於敏小聲地對旁邊的何祚庥說出正確的結果,何祚庥對於敏肅然起敬,稱贊他的粗估方法得到了理論研究的靈魂。
1955年,日本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率團訪華🧳,對於敏的才華產生了深刻印象,稱於敏是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對此於敏深有感觸,他認為自己確實是國家培養的土專家,沒有留過學出過國🫀。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土”是一個缺點,有機會一定要出國進修🤾🏻♀️,回來報效祖國。
1962年丹麥物理學家A-玻爾訪華,於敏與其討論學術問題,玻爾認為於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邀請於敏去丹麥工作🧑🧒🧒,但於敏當時已轉向氫彈理論研究🦈,婉言謝絕了玻爾的邀請。
於敏長期領導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於敏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8年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94年獲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兩個遺憾
於敏曾經說🚣🏻,自己一輩子有兩個遺憾👊🏻,一是沒有機會到國外學習深造交流,二是因為工作太忙對孩子們關心不夠。第一個遺憾🙋🏽,於敏無法補救;第二個遺憾,於敏念念不忘。於敏兒子於辛回憶自己的童年記憶🚿,印象中父親總是很忙,記得父親曾經教過自己一次如何看懂電路圖的方法,他興奮地跟自己的同學分享,非常得意👵🏿。經常有很多叔叔來他家裏找父親談事情,這個時候媽媽就會拉著自己和姐姐出去玩,因為這是保密工作的要求。於辛有了孩子後⛹🏿♀️,於敏將自己的親情幾乎都傾註在這個孫子身上🤚🏼🧖🏿♂️,為了給孫子輔導作業甚至提前備課。於敏的女兒於元回憶父親退休後的生活,父親抱怨女兒不去看他,經常自己來找她,於敏對家庭的眷顧之情可見一斑⛎。
背誦諸葛亮名文以明心誌
在一次試驗的現場討論會上🐇,由於問題復雜,又無法在實驗室分別驗證4️⃣,試驗成敗無法預料,精神上的緊張與壓力使於敏和陳能寬兩位科學家有所觸動,陳能寬忽然背誦起了諸葛亮的《後出師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於敏更是感慨萬分,忠誠和憂慮之情傾瀉而出,接口背誦:“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凡事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正是這樣一種拳拳愛國之心,使於敏不計個人名利🧏🏽♀️♤,為了國防科研事業奉獻一生,不愧為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編輯:未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