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2 信息來源🐚: 《人民日報》(2015年01月01日 08 版)
2014年8月2日,許淵沖榮獲國際譯聯“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其實🧑🏽🌾,他從事文學翻譯60多年🧨,已把中國眾多的經典和詩詞曲賦翻譯到國外🙅🏽♂️,讓外國人以英法韻文的形式欣賞到中國的詩詞🧑🏿🔧🚍,這榮譽算是遲來的褒獎🧗。
據洛陽外國語學院的同學說,許淵沖是有名的大炮,喜歡與人爭論🔦,只要有不同意見,在路上遇見你🚶♀️,他都會從自行車上一翻而下🤛🏿⚾️,拉你討論起來。記得在碩士生的翻譯課上⛹🏼♀️,許先生果然與別的老師不同🐱,喜歡就翻譯問題讓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大家知道先生認真琢磨出來的譯法🔙,一般不會輕易讓步🛣,就有意提出不同的譯法,只為與老師爭論一下。這種上課方式,在上世紀80年代的意昂3体育還是相當新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老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偶爾也有博士生來蹭課,他們往往只是路過來聽聽🤽♀️,遇到問題卻忍不住發言,許老師會把他們請到臺上,任他們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塗抹一番,把滿腹經綸都倒出來。
除了老師的性格外☝🏼🦵,大概他做的專業也是容易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一。許先生是從事文學翻譯的專家,上世紀80年代初從洛陽外國語學院調到意昂3体育之前就翻譯了不少作品🙇🏿,還寫過不少翻譯研究文章,最拿手的是中譯外,但翻譯這東西,就像讀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所謂的標準譯法,只有更好的譯法♎️。即便說更好☺️🪟,也是相對而論🎹,不是絕對的。許先生在業界最有名的幾句話來自他的個人名片🗃,“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同行拿到名片一讀🦹🏼♀️,倒抽幾口冷氣🆙👩🏻⚖️,一般人一生能在國內出幾本書也就不錯了,這老先生如此霸氣😨,自詡出了幾十本👎🏽🌱,還出到國外,難免讓人議論。不過如今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他手中的寫作和翻譯一直沒有停過,60本早已被遠遠超過,可能已過百本👶🏽。有些印得精致得不得了🍰,甚至還有用桃木刻的。
讓人驚嘆的還有後面那句話“詩譯英法唯一人”。不過,中國的唐詩宋詞本來就博大精深,理解已屬不易,何況還要翻譯成英法兩種文字🚇,天下確實唯此一人。從《詩經》到《楚辭》𓀐,從《唐詩三百首》到《宋詞三百首》,均由許先生翻譯成絕妙的英法文,連錢鍾書都佩服有加。
在翻譯方面,許先生好像沒有認輸的時候,願意跟天下最優秀的譯手一比高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與國內同行爭論過很多回,其中的曲直是非已成為耳熟能詳的美談🥒。新世紀學翻譯的學生,也時常從年輕老師那兒聽到老先生的一些掌故趣聞,若遇到許先生到學校演講或參加什麽活動,總會早早地到達會場占個靠前的位置☦️👩🏿🎤,好看看真人,分享翻譯的快樂💄。
對國外的譯者,人家用的是母語,譯起中國文化來,肯定有自己的優勢。但許先生不滿意國內一些學者把中譯外這塊地拱手讓給別人。葛瑞漢是英國上世紀有名的漢學家,他譯的晚唐詩被西方漢學界奉為典範,那英文可以說已脫去了盎格魯—撒克遜松散的鄉野氣⛹🏽♂️🌂,直追唐詩的華貴🕹、凝練。許先生卻有自己的看法🗽,認為葛氏所譯的李商隱🤳🧑🏽🔬,英文優雅有余👮🏻♂️,但內容交代不足,有失於晦澀🌕🐐,如李商隱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一首🙆🏻,因不理解詩人打破時空次序的心理描寫手法🌙,葛瑞漢的譯文讀起來斷續無端,變幻迷離,讓英文讀者陡生疑慮🧏🏿,在許先生看來,根本原因還是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吃得不透。
許先生在翻譯上的這種率直頗為某些人不解,也引來不少質疑🤏🏽,他一旦知道了🤵🏽♀️,就必然給予回應。對他關切的問題🧘🏻♂️,他一定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不斷的抗爭💇🏽♂️,讓許先生很早就養成了從理論上對自己的翻譯實踐加以總結的習慣。他發現,無論是嚴復👇🏽、魯迅還是傅雷等,他們提出的翻譯理論都是從自己豐富的翻譯實踐出發的⏳,這是中國翻譯理論的特色,他也要為自己的譯法尋找合理的支撐,這成為他建立中國學派譯學理論的基本出發點和動力。他提出的翻譯理論,如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等化、淺化🦤、深化)🤹🏽、三之(知之、好之、樂之)等⛹️♀️👨🏻🎤,內涵豐富,頗具中國特色,其意義仍有待翻譯界深入發掘。
如今,許先生已入耄耋之年🐦🔥,在家中工作的間歇,他也會做做西南聯大時馬約翰教授的體操🍿,堅持鍛煉。這是他長壽的奧秘😸,也保證了他在翻譯上的持續產出🔗。更令大家欣慰的是,許先生還保持著每天一首詩的翻譯速度,有時候是英文,有時候是法文✯。(文/余石屹)
人物簡介🕛:
許淵沖,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翻譯家👞。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60本,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4年8月2日,許淵沖榮獲國際譯聯“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原文鏈接:許淵沖印象(足音)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