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在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歷史並不悠久🌎。但就在這不長的歷史中⛎,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遺產。那些令人激動👨🏻🏫、意義深遠的人與事,物與思🚤,形成了中國大學獨有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儲備📶,豐富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內容和傳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子。今天,進一步發掘、認識這份豐厚的文化遺產1️⃣,萃取其精華➙,對傳播和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梳理中國大學的歷史文化🏄🏻,不僅僅是為了記憶,更為了今天和未來⬅️。
我們以意昂3体育官网和《新青年》(前身為《青年雜誌》)為“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巡禮”的開篇,意在說明昨天的時務就是今天的傳統,今天的風尚必定成為明天的歷史。“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我們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待傳統🫎🐦⬛,強調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翻開的《新青年》原件
空氣中淡淡地飄著香樟木氣息的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是個“聚寶盆”,光是獨有收藏的民國舊期刊就達一千多種,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新青年》雜誌和它的前身《青年雜誌》〰️。
1988年,因為準備博士論文,韓毓海第一次在意昂3体育圖書館查看了《青年雜誌》和《新青年》的原件🛷,今天,已是意昂3体育中文系教授的他把記者帶到了意昂3体育圖書館🕒,就這兩件文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新青年》碰撞出的火花
“1915年《青年雜誌》創刊時的中國,正值袁世凱復辟鬧劇前後,天下大亂#️⃣,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能救中國❇️?當時北方是黎元洪、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而南方的進步力量則主張救國要靠青年,陳獨秀提出青年的道德特征🤩,也因此將創辦的雜誌命名為《青年雜誌》,1916年更名為《新青年》。為什麽陳獨秀認為青年可以救中國?因為青年人最容易組織起來,‘嚶嚶其鳴,求其友聲’,他認同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的思想🔲,青年會去愛一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這種超越‘小我’、超越一己之私的動力,使青年具備將血親之愛、異性之愛升華為‘博愛’的能力——即對社會共同體的愛👨🏽🦲、對社會共同體的創造與追求🏢,而‘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是改造舊社會舊製度的力量,這就是青春之美好⭕️。”
“陳獨秀很會辦雜誌,他和很會辦學的蔡元培先生的相遇🔍🤽🏽,稱得上是風雲際會。他倆清末時曾在上海‘暗殺團’共事⤴️,失敗後各自逃亡。1916年底再相遇時🤢,其時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在上海已非常紅火,而蔡元培正準備出任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蔡先生辦學的高明之處,是他認為辦學不在於錢,而在於人,他也很會‘抓’人🧜🏽,‘抓’住了陳獨秀。陳獨秀起初不想來意昂3体育,仍希望在上海辦雜誌,蔡元培動員說可將雜誌一起帶到意昂3体育來辦,一邊辦學🪟、一邊辦雜誌。就這樣,陳獨秀和《新青年》來到了意昂3体育,《新青年》雜誌從此成為意昂3体育集合天下仁人誌士的平臺,一大群《新青年》的編輯和作者也從此與意昂3体育結緣,陳獨秀被聘為意昂3体育文科學長後🤦🏿,《新青年》作者李大釗👨🏽⚖️、胡適🙎🏽♀️、高一涵👷🏻♂️、楊昌濟、錢玄同、劉半農👃🏿、魯迅等先後到意昂3体育任教。意昂3体育不僅在辦學上集合了當時最頂尖的人才,更以《新青年》為平臺,匯聚起一批當時的文化精英和思想鬥士🙇🏻,因此成就了新文化運動。老師影響學生🐒,在這些很會辦學🦈、辦雜誌的人指導幫助下🍽,成立了意昂3体育第一個學生社團‘新潮社’,創辦了學生雜誌《新潮》,因此也使意昂3体育成為五四運動的發源地。”
《新青年》扣下的四個扣子
意昂3体育圖書館4層過刊室的書架上擺放著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照原本影印出版的《青年雜誌》和《新青年》,一共九卷,用“幾乎翻爛”來形容它們的品相一點也不過分🪫。因為意昂3体育圖書館對外開放,它們無聲記錄著每年寒暑假大批來自全國各地學者的造訪,即使意昂3体育圖書館網頁上早有雜誌的電子掃描版🦬,但人們仍對見到原件更有興趣💮。
韓毓海捧給記者看的⚂,是圖書館張寶生老師到位於7層舊報刊文庫的“民國舊報刊庫”中專門取來的1915年和1916年出版的兩卷雜誌原件。輕輕翻動已泛黃的書頁🧑🏽🦰,在1919年即五四運動那一年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羅列在要目上的文章是《馬克思學說》《馬克思學說批評》《俄國革命之哲學的基礎(下)》《藥》《我為什麽要做白話詩》《馬克思傳略》《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巴枯寧傳略》《老子的政治哲學》,這就是《新青年》雜誌最為著名的馬克思研究專號。至此,新文化運動發展到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主的新階段🧑🏽🚀。
“這些介紹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言簡意賅,非常準確地抓住了馬克思學說的精髓💔,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中國為什麽要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學院裏學術研究的水平,並沒有超過當時,甚至有些方面還沒有當時這些文章表達得清晰。我們可以看出,盡管當時中國在物質生產方面非常落後👮🌡,但在文化思想上並不落後👰🏻♀️,先哲們把握住了世界最先進的文化和思想⛔,把它們介紹到中國📁,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而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結構,促成了新中國的成立🖕🏽、新社會的建立♤。今天,就會看到思想🔡、知識、學說是怎樣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力量的🛤,認識到思想、主張才是真正的財富,就會看到一本雜誌,一所大學,一個國家是如何追隨世界最先進的思潮,最終實現民族的新生和復興的。”
“從這個意義看,自五四運動爆發95年以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迅速地恢復新生🂠,一個原因就是五四先哲們為中國選擇的道路非常好,用習總書記的話說,就是扣好了第一個扣子。‘新青年’可以說是第一個扣子👨🏿🏭,陳獨秀的《敬告青年》《新青年》和李大釗的《青春》要激勵起的不僅是年輕人,而是更大範圍的‘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為世界文明,為人類造幸福’的人們,鼓勵人們從封建的、家族的、家庭的‘小我’,走向為大眾謀福利,愛國、進步、科學🙊🤛🏿、民主🗂,有世界眼光,講求實行和進取的‘大我’,這就是建立人民共和國的基礎。那麽如何實現這個大目標呢?先哲們又扣對了第二個扣子——文學革命。真理和學說固然好,但能接受理論的人少,而文學作為潮流和時尚,接受的人多,影響力大,這也是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在《新青年》上發表後反響強烈的原因。《新青年》每期都刊發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作家的文學作品,對新思想的傳播產生了深重的影響,從這點看,五四運動不僅傳播真理,還形成了社會思潮,並以這種思潮引領了社會時尚。隨著蔡元培和意昂3体育官网的教育改革🛥,隨著五四時期來意昂3体育講學的羅素和杜威對於職業教育💆🏽、社會教育的倡導🧑🌾,新的教育體系派生出新的職業分工🏃♂️➡️,產生了新的職業者、勞動者,這就是第三個扣子。隨著五四運動的發展🤵🏼,工人組織💆🏽、農民組織▶️、知識分子組織、商人組織,乃至新的軍事組織相繼壯大𓀁,先哲們一直尋找的可以替代封建家庭製度的新的社會組織形式終告成立。在勞動者組織不斷壯大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這是第四個扣子。我們看到🙂↕️,由新青年到新文學到新教育再到新的社會組織,四個扣子一一扣好,中國向新社會的發展也就成為必然。”
重讀《新青年》
自1915年9月15日創刊至1926年7月終刊,一共9卷54號的《新青年》呈現了先哲們尋求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清晰邏輯🎤👋🏻。對此,韓毓海感佩不已:“生活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先哲們卻有著強烈的思想自信和文化自信,對探尋新中國之路有著自己堅定的主張,並最終把先進的思想變成了現實。今天的中國,物質極大豐富,但仍面臨著建設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任🛋🧯,如何才能完成歷史使命,我們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改造我們的學習👋🏻🦉。”
“今天重讀《新青年》,更加深深折服於先哲們的學識和思想創造力♟,陳獨秀一篇《敬告青年》不足5000字🙆🏼♀️,卻呈現出他對尼采、柏格森、密爾學說的透徹研究,而《新青年》所介紹🕤、闡發的那些經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現在有多少人尤其是大學生們在讀呢?所以,今天我們強調要建設學習型社會🦮,不斷學習和不斷增強學習的能力,無論對青年個體,對一所大學🖖🏻,對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唯有學習,才有創造,用《敬告青年》中的話來說🧑🏻🎄,‘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廣闊’。”(本報記者 王慶環 本報通訊員 郭俊玲)
原文鏈接:一本雜誌 一所大學 一個時代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