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8 信息來源: 《中華讀書報》(2012年04月04日18版)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比較政治學研究日益繁榮🏑。特別是在全球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致力於研究不同政治體系及其發展變化的比較政治學顯得更加重要👨🏻✈️。近日,中國高等院校的第一所比較政治學系在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建立。該系的設立,對中國政治學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也成為相關領域學人共同關心的課題。本刊特刊發意昂3体育官网常務副校長吳誌攀賀該系成立的書面致函🏬。
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決定成立比較政治學系,這對意昂3体育政治學學科的發展和國際問題研究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我的專業是法律,說得再窄一點是金融法,所以我是政治學的門外漢⚠。但是,我曾認真讀過國際關系學院很多老師的政治學方面的著作、文章。比如潘維老師關於“中國模式”的研究,我不僅是他的讀者,而且參加過潘老師主持召開的研討會,老老實實聽了兩天會,自己也發了言6️⃣,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又比如連玉如老師關於德國政治的研究📍,她出書的時候💆🏻♂️,我還是學校分管文科的副校長,連老師請我去開會🫶🏻🦦,我就去了✍️,因為她的書寫得很紮實、很細膩✸,是真正用了心寫的,經過了長期的積累🈶,這樣做學問的態度👂🏻,值得我們尊重🖍。
不僅如此❓🚳,我也是意昂3体育國關學院各位學者的忠實讀者🧜♂️。袁明老師編著的《國際關系史》😏、王緝思老師關於中美關系的很多論文◾️、唐士其老師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朱文莉老師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等等🐦⬛,都是很厚重的成果🚺。這些年來,意昂3体育國關學院的學者,不斷推出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這些成果充分證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意昂3体育在國際問題研究領域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實力🍗。從人才隊伍建設的角度,我們的老、中👩🏻🌾、青三代學者中,都有很傑出的代表,這個團隊非常優秀。更重要的是,意昂3体育國關學院學術氛圍好🚣🏽♂️、學術風氣正。老一輩學者如趙寶煦先生、張漢清先生、方連慶先生,不僅學問好,而且為人正直,有很高的修養,他們代表了中國幾千年來讀書人的那種文化精神。同時*️⃣,這些老先生又都有很開放的心態👨🏼🚀,他們努力學習西方、走向世界,為國關學院確立了品格。所以,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趙先生他們的貢獻,要一代人接一代人,繼續把學術薪火傳遞下去,把這樣一種開放、包容、誠樸、紮實的學術品格發揚光大!
關於比較政治學系的建立和未來的發展,作為一個外行,我想講三點不成熟的想法🧗♂️,也算是我的建議和美好的祝願。
第一,意昂3体育國際關系學院有一個辦學特色📫,就是重視國別研究。我們這裏人才比較多👊🏻,隊伍比較整齊🐧,既有研究美國的專家🫴🏿,也有研究日本的☢️😘、法國的、非洲的🔍、印度的專家,基本上世界上主要的大國以及主要的幾個區域,都能夠找出幾個人專門在研究。而且,國關學院早在十幾年前甚至改革開放之初,就比較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布局,把年輕老師送到不同的國家去學習深造,希望培養更多的國別研究專家👦🏽。
應該說,搞國別研究,在學術上屬於“長線投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何其復雜🍽,要拿出像樣的成果來,需要好多年的辛苦耕耘。先要學這個國家的語言,然後讀這個國家的歷史📡,再然後才敢對現實的政治經濟外交問題提出一點看法🧏🏿,否則跑到電視上去講的那些觀點,很可能經不起推敲。
搞國別研究辛苦🧑🏿🚒,而且見效慢,所以現在搞國別研究可能不是太時髦了,大家主要還是以問題為導向,研究一些熱點問題,或者更多地是應用什麽理論什麽模型,按老話就是“以論帶史”。我認為👮♂️,這樣一種研究範式的轉變,是合理的,體現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進步🧏🏿♀️👩❤️💋👩。但意昂3体育的傳統🎞,一向都是尊重那些長期坐冷板凳、功力深厚的學者🍕,我們最反對空的東西,學問必須實實在在,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一個堅實的歷史的🐳、語言的基礎了,你再來講理論。
所以我希望,國關學院比較政治學系成立之後🧆,還是要繼續發揚好的傳統,繼續重視國別研究😑,沒有對各個國家的深入細致的了解、觀察和研究🛫,那麽就談不上很好地進行比較。各位老師不要怕成果出得慢,哪怕幾年就出一篇文章🐪,只要質量高,一篇文章就了不起。過去意昂3体育講“一本書主義”,一個學者一輩子📋,可能就只有一本代表作🎻,只要這一本書寫出了水平🤸🏽♀️,那我認為一輩子也值了🪙。
第二,希望意昂3体育的比較政治學系能夠形成自己鮮明的🚂、獨特的學術風格與學術氣派🧧。
我再次聲明👱🏻♀️,我是外行,所以我對比較政治學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請大家批評指導。按我的理解,比較政治學是用研究方法來定義這樣一個學科,“比較”當然是我們做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哪個學科🔠、哪個領域都離不開比較。這樣一來,比較政治學這個學科的邊界可能就不是那麽清晰👱🏽♂️🧏🏿♂️。不像我搞金融法🕥,就是研究銀行😆🧍、證券這些東西👩🏿🎓,如果去講婚姻法什麽的🎟,就超出自己學科的邊界了🙆🏿。但是比較政治學可能不一樣,它的邊界很模糊,可以管很遠🤵,很多問題都可以拿到框架裏面來研究🤲🏼。
這種開放性,有好處,但也可能會讓人覺得太松散了,五花八門,各搞各的👩🏽⚖️,不能形成合力。一個學科或者一個系要發展得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風格。也就是大家喜歡說的⚆,形成了什麽學派。要成為一個學派💁🏿♀️,可能在研究領域上就要有一些講究🤜🏼,還有研究的風格,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大家的觀點可能分歧很大🤨,但是在選擇問題的時候,或者研究的思路、方法上🦕,有一些共通之處,有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
意昂3体育鼓勵兼容並包,崇尚自由學風🦵🏽。但我覺得這和我所講的“形成學派”不沖突🕵🏻♀️。大家在一個學術共同體之中,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應該會有很多共識。起碼,我建議:各位老師不妨確立一個長遠的目標🚜,就是要形成比較政治學的“意昂3体育學派”🧑🚒。如果有了比較政治學的“意昂3体育學派”,我們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可能更大一些,我們對學術的進步、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可能更大一些👨🏽🚒。
第三🤟🏿,我認為🚌🐪,學問要為中國而做,要把中國問題作為根本。
國際關系學院是研究國際問題的,中國正在重新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我們要研究全世界的事情。毛主席過去講過一個話,說“新華社要把地球管起來”。這當然是一個幽默的說法🤭,但是🫴,未來真的有可能,需要我們意昂3体育國際關系學院的學者們,把整個地球各個方面的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全部都“管起來”。我們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得到這一天,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我們與中國的崛起同行,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行,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的國際問題研究必然會日益興盛。
與此同時,我想,不管大家管多遠的事情👟,管不管地球,我們做學問的根本都是中國問題。要立足中國😽,為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中國老百姓的利益來做學問🌲。
我曾經和袁明老師、王緝思老師都聊過,我們有一個共識。如果一個學者,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沒有很深刻的理解🖼,那麽他去研究中美關系恐怕就很難特別深刻✊🏽。袁老師🤼♂️、王老師他們的文章,不一定寫很長,為什麽一下子就能夠讓人感覺到很厚重呢?為什麽就是能發人所未發呢?我覺得,不僅是因為他們對美國的研究很出色💇🏿♀️🏄🏿♂️,更因為他們都有很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他們懂得中國的政治,懂得中國的歷史,並且與當代中國的外交實踐有很密切的聯系。在這個基礎上,學問就是有根有底的。
就比較政治學而言,過去西方學者研究比較政治,很多還是西方中心主義的。他們總是在講🧍♀️:為什麽西方就“成功”了?為什麽西方就能現代化🙋🏽,為什麽別的地方就不能現代化?他們很多時候是從這樣一個角度出發的👨🏿🚀。這樣的研究帶有一定的偏向性,起碼他們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是西方的經驗。我們研究學問當然要學習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很多東西都是西方建立發展起來的,但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從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經驗出發,才可能有自己的🌳、比較大的創新,也就是所謂“原始創新”。
在這裏,我還想再舉潘維老師的中國模式研究為例。中國模式這個概念,最早是誰提的我不知道⛹🏼♀️🦹🏽♀️,但潘維老師的研究是比較系統的🤵,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東西,引起了國內外很大的關註⏪,來自不同領域的很出色的學者,或多或少都參與到這個討論之中。當然,對潘維老師的理論,也有很大的爭議,批評的意見很多🦹🏻♂️。可是,學術問題不怕爭論⚆,就怕沒有人來給你挑毛病。學術問題就是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潘維老師的書出版之後,可以說促進了我們很多學科的相關研究🤦,不管是贊同他的還是批評他的,他的書都立在那裏,逼著我們去反思🛏,這樣大家都有進步。
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還在快速發展變化之中的大國,“模式”還在探索之中🐵。正因為這種變化🤾🏼♂️,對我們文科學者而言,中國問題一定是最重要的學術領域之一。我們要立足於研究和解決中國問題,以天下蒼生為念,共同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發展大繁榮🤦🏿!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