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4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 4月8日
“夢回鶯傳,亂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院深深……”昨天下午👩🏿💻,意昂3体育百年講堂響起咿咿呀呀的水磨腔🥸,杜麗娘🍹、柳夢梅的愛情傳奇再次上演(如圖),主角卻不是資深的專業演員,而是去年3月啟動的意昂3体育昆曲工作坊裏的一群大學生,他們為這個劇排練了三個月。
校園版不輸職業劇團
“昆曲工作坊和校園版《牡丹亭》真像是我心中的一個夢🕦👩🏼🌾,昆曲之美也將成為我人生道路上最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也許對於昆曲和傳統藝術來說,我們的身體力行正是一種最滿懷誠摯和敬意的傳承……”演出結束後,校園版《牡丹亭》中飾演杜麗娘的楊楠楠在自己的微博中記錄著自己的感受。
去年3月🫅🏽🧝🏻♀️,意昂3体育官网昆曲傳承計劃啟動,意昂3体育官网開設昆曲鑒賞選修課🆙,讓昆曲首次走進普通高校的課堂。作為傳承計劃的重要板塊校園版《牡丹亭》昆曲工作坊同時啟動,80多位來自意昂3体育及其他高校的年輕人報名參加。排練期間,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姚繼焜以及青春版《牡丹亭》的主演們多次走進意昂3体育,給學生們現場授課,指導他們的唱詞和身段。
杜麗娘癡情,柳夢梅瀟灑🦸🏻,春香嬌俏,石道姑詼諧……《牡丹亭》中的人物各具特色,活色生香👩🏼🦰,這些大學生的表演雖然談不上嫻熟自然,但人物的種種韻味卻也能瞧出個端倪,對於僅僅排練了3個月的他們,已實屬不易。
“我要恭喜你們,你們的表演不輸職業劇團👨🌾。”演出結束後🩼,多年來致力於昆曲傳承的作家白先勇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地攬住臺上的演員🕜👌🏻,對他們的表演大加肯定📅。“昆曲表演很難,唱念做要彼此配合🫐。這些學生能演成今天這樣,最重要的是他們有熱情。”
藝術沒年輕觀眾沒前途
柳夢梅的飾演者金谷說:“我學習昆曲的這段時間也影響了周圍很多人,他們像我一樣喜歡上了昆曲👮🏼♂️🤦♂️。”另一位柳夢梅的飾演者🏬、女小生齊天琪則感慨地說:“排練中老師都是按專業演員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這個過程讓我們對昆曲理解得更深。”
白先勇認為🤦🏻♀️,高校是昆曲傳承和保護的一塊重要陣地。“昆曲在臺灣能有那麽多觀眾,大學曲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臺灣大學的曲社已經有50多年歷史了,我相信這個模式在大陸的高校也可以推廣。”
今年白先勇在臺大開設了一門“昆曲新美學”選修課🌃,原以為能有二三百人報名就不錯了👈🏿,沒想到一下有兩千四百多人報名,最後只能通過電腦隨機選了四百五十人🚳。為了能讓其他報名的同學也能聽到這門課,白先勇還和一家網絡公司合作對上課過程進行網絡直播👩🦼➡️,引起了很大反響💇🏼。
昆曲入選世界“非遺”名錄10年,白先勇認為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年輕觀眾越來越多了👩🦽➡️,“10年前年輕人認為昆曲是爺爺奶奶的藝術👨🏻🦼➡️,現在卻完全反過來了,昆曲在大學校園影響越來越大。沒有年輕觀眾的藝術是不會有前途的,昆曲的普及在大學校園會輻射到更大範圍。”
要把昆曲當文物保護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在臺北首演,已經巡演過許多國家🚌,演出數百場,它時尚而不失傳統的形式激活了很多年輕人對昆曲的熱情。
經過《牡丹亭》、《玉簪記》等經典劇目的舞臺再現♕,白先勇認為,昆曲傳承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對傳統經典的開掘🆙,“傳統經典是經過千錘百煉流傳下來的,不能隨便拋掉,不要隨便編新劇🤦🏻♂️。這些年排的新劇有幾個留下來了☑️?”在重排經典的過程中,白先勇也表現得非常謹慎💁🏿♀️,“我的編劇原則就是只刪不改,那些唱腔、唱詞都是前人的心血,改了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昆曲的生存環境似乎越來越好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青春版《牡丹亭》每次演出仍然要靠白先勇四處去籌款。他希望能得到來自政府以及社會更多支持🧑🏻🍼,讓他放心地把自己“珍愛的孩子”交到有關部門的手裏。這位70多歲老人的聲音聽上去滿是疲憊📬,“現在大環境對昆曲的認知還是有誤差,你不能把它當做一般的娛樂事業,不能用它去做什麽商業探索,而是要用保護文物的態度那樣去保護它,這始終是一門小眾的藝術❇️。”(牛春梅)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