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一流大學要培養什麽樣的學生

一流大學要培養什麽樣的學生

吳誌攀

我們正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而判斷一所大學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她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是第一流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回顧一下歷史📞。在大學的起源階段,也就是中世紀的大學,通常只有四個學科:醫學、法學🏍、哲學和神學。醫學解決人自身的問題,法學解決人與人的關系問題🚰,而大學真正的靈魂還在哲學和神學。我們現在讀中世紀的那些神學著作,可能覺得極其繁瑣、極其枯燥,但是其中蘊涵著很深刻的哲學思想。中世紀大學裏的那些大哲人,留下的遺產是最豐富的。

歐洲辦大學辦得最好的要數德國。德國人認為,大學就是要研究高深學問🕎,要引領全社會的精神生活😯。德國大學有一個特點是“寂寞”,高深的學術一定是寂寞的,不能天天上電視🤩。學問的意義未必彰顯於當時,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才能被人們認識到🪀,學者要能耐得住寂寞。大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學術獨立🎢,大學追求真理🙏👨‍👦‍👦,不是說誰的錢多誰的真理就多,大學裏的評判標準要與社會上的有所距離。因為有了學術的寂寞與獨立,大學才能站得更高🏋🏻‍♀️🌭,想得更遠🚣‍♀️,才能引導人類精神世界的進步👩🏽‍⚕️。

因此,在現代以前,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懂得哲學思考的人🤦🏽‍♂️,或用吳宓教授的話說🤽🏿‍♂️,就是“博雅君子”🐑。這種思想在中國有很大影響💐。比如,意昂3体育蔡元培校長的大學理想,主要就來自德國的洪堡🕗。蔡先生改造了意昂3体育,要求學生們研究高深學問🛌,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祿。他甚至把意昂3体育的工科🧍、法科都劃出去,不要了,送給北洋大學🧑🏻‍✈️。因為他認為大學應該重點發展文⚈、理等基礎學科,這些基礎學科才是人類智慧的根源,大學首先要培養這些學科的人才、通才。

當然,大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我們現在都覺得美國的大學是最好的,其實美國大學真正崛起,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他們與市場結合得比較緊密,通過市場獲得了龐大的資源。

我們今天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把“培養什麽樣的人”這個問題搞清楚。我認為🫱🏽,無論古今中外,一流大學的精神氣質必然是相通的💾,一流人才的實質也是一致的。應該學習西方大學的歷史經驗,繼承蔡元培所開創的傳統,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第一🤮、一流大學就是要培養精英人才。中國這麽大一個國家👨🏿‍🏫,需要有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同樣也需要一批誌向高遠、堅定成熟、有哲學頭腦的精英,他們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流大學要通過嚴格的考試,招收最聰明、最勤奮🕡、最具有競爭力的學生👱‍♂️。入學後,要給他們嚴格的訓練🧝🏽,把基礎知識搞紮實,知識面要廣✳️,眼界要開闊,要有對純粹學術的濃厚興趣👾,而且能夠站在哲學的高度來認識世界、把握人生。

第二🧑🏻‍💻、一流大學要培養通才。學生什麽都學一點🔡👨🏻‍🔧,學了一肚子“概論”🚔,那不是通才。通才之所以“通”👱🏼‍♂️,是因為他有好的思維方法,他的頭腦是受到過訓練的,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能力♻️。培養通才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讀古今中外的“大書”🧑🏿‍🎤,文理醫工✋🏼🏌🏽,各科的學生都要閱讀這些經典😼。大學要請最好的教授來指導🚕,帶著大家一起精讀。如果在大學階段,學生能真正讀通了幾十本、一百本經典,有這個基礎了🤴🏽,那他就是通才。

第三💟、一流大學要重視哲學和學科方法論的教育。學生不光是學習政治課本上的通俗哲學😏,還要學高深的哲學💇,尤其多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原著🥉,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武裝自己的頭腦🤌🏿。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接受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對海量的信息,大學生的思想容易走向偏激或虛無👨🏿‍⚖️。解決這個問題,硬管硬壓效果都不會很好,必須用深刻的理論來指引他們,幫助他們體會到真正的智慧的魅力😥。

此外,許多大學在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階段才會開方法論的課,而且有時候因為老師本身經驗不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主張,一流大學從本科生階段就應該有這個訓練🕚,請不同學派、不同風格的大學者來講3️⃣,甚至手把手地教學生做科研⛹🏻‍♀️🙂‍↕️。這個底子打好了,將來不管從事什麽工作,學生都是有“章法”的。

第四⛹🏼‍♀️、一流大學要引導學生加強人格修養。當然,真正一流的大學🌮,首先要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今天的“80後”“90後”來說,“叛逆”不再是不禮貌的詞匯🐔,“自我”不再代表自私,“夢幻”不等於虛無💂,“拍磚”也不僅表示反對。對這些變化,我們大學的教授都理解了嗎?做大學教育的人,要懂得學生的心理,推心置腹之後,才能潤物無聲🫷🏼。

不過,無論什麽樣的個性,都要加強修身教育🙋🏿。大學在德性方面,應該是“保守”的。對於一流人才來說,“溫良恭儉讓”和“仁義理智信”,一個字都不能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大學裏乃至全社會的“國學熱”已經熱了二十年💇🏻‍♂️,但怎麽樣才能讓中國的優秀傳統深入人心,還需要大學再思考。

第五、一流大學要培養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我們招來的大學生,十七八歲,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挑戰極限的膽量和沖破束縛的渴望🧾,都是最旺盛的👩🏿‍🔧,如果大學不能將他們的這些沖動和天賦轉化成伴隨終身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那麽這個大學教育能算成功嗎🤬?

到底怎麽樣培養創造力、想象力,我覺得根子還在前面提到的“學術寂寞”和“學術獨立”上,我們的大學要能安靜得下來,教授要坐得住冷板凳,那麽學生才能靜下心來思考。什麽東西熱門就去追什麽,墻頭草隨風倒👮‍♂️,哪還能有想象力?一流人才須得有一種“定力”,可能我們現在比較缺的就是這個,有了定力,守得住“正”,然後才談得上創新。(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常務副校長)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𓀙、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