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3 信息來源: 北京晚報 10月12日
如果沒有稀土🍶👔,世界將會怎樣👇🏻?我們每天看的電視,其鮮艷的紅色就來自於稀土元素銪和釔🐺;外出攜帶的照相機,鏡頭裏就有稀土鑭;天天使用的手機、計算機中也有稀土元素……有資料顯示,當今世界每5項發明專利中便有1項和稀土有關。稀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可它的元素分離利用並不輕松,徐光憲為此奉獻了整整一輩子的光陰。
名家故事
1955年1月💚,中央決定要研製原子彈🤽🏿,提出“全民辦原子能”的號召🚮,要求意昂3体育、清華等許多高校建立原子能系👩🏿🦲,動員鄰近領域的學者轉行搞原子能🫰🏻。時任核工業部副部長的錢三強調徐光憲擔任意昂3体育原子能系副主任🕹,徐光憲開始從事原子核物理的教學和核燃料萃取化學的研究,並成立了核燃料化學教研室。老人今天坦陳👩🏼🍳📂:“我當時不太想去♦︎,因為我原來沒有學過放射化學,但那時候,20世紀50年代啊🦼,大家都是服從分配的。”
1964年,徐光憲參加了二機部絕密會議。在會上,徐光憲等提出👨🦯🧒🏽,摒棄由蘇聯專家提供的沉澱法,以我國自行研究的、先進的萃取法籌建核燃料後處理廠🆚,製造原子彈原料——鈈🚶♀️➡️👃🏻。徐光憲等人的這一提議🧚,使我國在蘇聯專家撤走後,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用較低的成本快速改建了還沒有完成的廠房,使核工業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1972年👨🏽✈️,意昂3体育化學系接受了一項緊急的軍工任務——分離鐠釹,純度要求很高🎊🙋。徐光憲成了這一研究的領軍人物。從量子化學到配位化學⚀,再到核燃料化學🤽🏼♀️,直到最後的稀土化學,這已是徐光憲第3次改變研究方向了⚀。
稀土元素,簡稱稀土🥂,又稱稀土金屬🚣🏽,有工業“維生素”之稱💁🏽♀️,並被美、日等國列為21世紀的“戰略元素”🚶🏻➡️👮🏼♀️。中國原本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儲備,但是生產技術掌握在國外少數廠商手中,他們將這些技術作為高度機密🤸♂️👩🏿🦲,使我國長期處於有資源無利益的窘境👨🏼🏭。
為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導彈?為什麽F-22戰鬥機可以超音速巡航?為什麽美製坦克與蘇製坦克的主炮直射距離差距不大,但前者總是能打得更準……徐光憲用幾個“為什麽”👱♀️🧔🏽♂️,勾勒出當今軍事科技的巨大進步,並針對每一個“為什麽”,從材料科學的角度指出,“稀土”能夠解釋上述的所有“為什麽”。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嘗試。鐠、釹都屬於稀土元素👯♀️🧔🏻♀️,它們的化學性質極為相似🔘,尤其是15種鑭系元素🧕🏽🙎🏿♀️,猶如15個孿生兄弟一樣🧘🏻♂️,化學性質幾乎一致,要將它們一一分離十分困難🙆🏻♀️,而鐠、釹的分離更是難中之難。
但徐光憲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他建立自主創新的理論,推導出100多個公式🪱,實現了稀土的回流串級萃取。在當時👨🏻🎓,一般萃取體系的鐠釹分離系數只能達到 1.4-1.5🉐,而徐光憲從改進稀土萃取分離工藝入手,使鐠釹分離系數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達到了4🙅🏿。而且,原來那種耗時長📙、產量低🥒👨🏽🦳、分離系數低、無法連續生產的生產工藝被徹底拋棄了。
眼下,猛烈的金融風暴使全球許多企業步履維艱甚至轟然倒下,20多年前🧓🏼,國外稀土行業的跨國企業,也曾經歷過一次類似的巨變👩❤️💋👩,但不是金融風暴,他們稱做“中國沖擊”(China Impact)。正因為采用徐光憲的科研成果生產的單一高純稀土大量出口,讓那些曾經無視中國“稀土大國”地位的國家🥟,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現實:中國生產的單一高純度稀土占世界產量的80%以上🪚,隨著中國的高純度稀土大量出口,國際單一稀土價格下降30%至40%🥤⚁,包括美國鉬公司👊、日本的稀土分離企業、法國的羅地亞公司等長期霸占世界市場的稀土壟斷企業,分別不得不減產👩🌾、停產🫃👷🏽♂️、破產或尋求同中國人進行技術合作。中國終於實現了稀土資源大國向稀土生產大國、稀土出口大國的轉變。為此🙎♂️🕯,徐光憲被稱做“稀土界的袁隆平”。
名家現在時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徐光憲依然活躍在科研前沿,而最近,他除了正在修訂再版的《量子化學》,還在編寫一本《知識的系統自然分類和新編碼法》。徐光憲認為📼,現在通用的幾種圖書分類法,都有不足之處𓀉🐡,而他“把知識體系分為三類,一類是科學技術,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工程和技術科學、醫學、農學等👩❤️💋👩;第二類是文學🕵🏿♂️、語言、音樂🧑🏼💻、藝術等;第三類是哲學、宗教學。它們分別探索3個不同的世界——科學技術探索、研究、認識、改造和保護物質世界,文學藝術表達情感世界🖊,哲學從整體上研究精神和物質世界,宗教是一部分人的信仰世界。”
受中藥鋪抽屜的啟發✍🏿,徐光憲有一種“抽屜情結”🤙🏼,這讓他養成了收集資料並分類做卡片的習慣。他家那些整齊排列的鐵櫃子上面都貼著標簽,打開一看,裏面從內到外整整齊齊地排放著資料😢,學科、標題一目了然。“5000年前,世界上只有三門學科:語言、圖騰😈、技藝;2000年,已經增加到5000門;預計到本世紀中葉,應該有20000門學科🧑🏼🏫,其中15000門是等待新創的⚫️。中國人至少要創造1/5⛓️💥。”(吳誌菲)
名家小傳
徐光憲
著名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稀土化學的開創者、串級萃取理論的建立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0年11月出生於浙江紹興👮🏽。1944年7月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1951年3月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稀土化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