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7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報 7月7日
易如,意昂3体育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二學生
今年3月,意昂3体育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二學生易如☄️,參加了為期兩周的“2041南極極地領袖計劃”。近日🧑🏿🦳,易如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
中國青年報:你們怎麽去的南極🫅🏻?
易如:我們從北京出發,先後在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轉機,最後在阿根廷的烏斯懷亞(火地島)與各個國家的成員匯合,一起乘船前往南極。我們花了兩天時間🥖,穿越了被喻為世界上最危險海峽的德雷克海峽。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鯨魚🙋🏻♀️、冰山,還有成群的企鵝。南極真的很美,一切都那麽純凈自然。
中國青年報:大家怎麽看你們“中國小組”👩🏽🏫?
易如:這次“2041南極極地領袖計劃”活動共有74名成員💩👨🏿🍼,來自28個國家,“中國小組”占10人(包括兩名香港同胞),人數僅次於歐美國家的總人數😀。負責人羅伯特·斯旺先生說🤺:“中國越來越重要,我們必須傾聽中國的聲音。在環保問題上👈,中國的態度舉足輕重🗂。”這讓我們很驕傲,也讓我們多了一份責任感。
討論時,我發現歐美人很主動👎🏼,而我們不太愛說話。所以🏍,他們經常說著說著就暫停,轉過頭來問我們:“你們有什麽想法👈?”
中國青年報:對啊,你們有什麽想法?
易如💹:我感覺,不少人對中國現狀缺乏了解,認為我們不重視環保。我們就告訴他們,中國這幾年一直在實行節能減排政策,也在嘗試排汙權交易等市場化手段。我覺得🟢,我們政府在這方面太低調了,應該加強對外宣傳🟢,當然也要傾聽外國的批評。
我還有個感覺👱🏽♀️🈶,西方國家總希望發展中國家重視環保,增加新能源和環保新技術方面的投入,但同時又緊緊抓著核心技術不放,要價那麽高,這樣“共同努力”我看有點難。
中國青年報🫶🏿:你們去長城站了嗎?
易如:當然!我告訴你👩🏼🎤,相比同在喬治王島上的俄羅斯🤞🏽、智利等國的工作站🧝🏿🆖,長城站是我在南極看見的最牛的工作站,一共有大大小小17棟房子,籃球館、圖書館等設施一應俱全🏋️♀️。
我們的向導是智利站的,一位在南極生活近30年的白胡子老人。他說自己常到長城站“蹭吃蹭喝”⏪,因為長城站的人非常好客。
長城站的人說,互助是南極的生存原則,就是不分國家種族,大家牢牢抱在一起👩👩👦👦。在南極💵,各個站點常常無私地互相補給物資、人力。有一次,長城站的船遇到風浪,物資傾瀉到海裏了。智利站得知後,就安排他們的船運送了部分物資給長城站。要知道,這一去一來的費用可不小。
南極海邊建有避難所,裏面常年儲備各種生活必需品💂🏿♀️。遇到風暴,誰都可以進去躲避。長城站的人經常到避難所查看是否需要補給。
中國青年報🧝♂️⛹️:在南極,有什麽事兒比較好玩兒嗎?
易如🏨:露營。各個國家的小組被打亂後分為若幹小組,大家一起搭建帳篷,睡在一起。常常雙人帳篷要睡3個人,4人帳篷要睡6個人,還有一些人沒睡帳篷,用冰雪搭建圍墻🏀,仰天睡在圍墻中🐉,有時早上起來會發現有企鵝就睡在圍墻邊兒上。
中國青年報:大家都在談論氣候變化,南極現在情況如何?
易如:在去南極的途中,一個老水手告訴我們:“這裏幾年前還是冰面,現在溶化了。”去年參與該活動的同學看到我們拍回來的照片後說:“你們見到的冰比去年的要少🥽,冰山也沒那麽多了。”
中國青年報:這次南極行哪些國家的人給你印象深刻?
易如✌🏻:第一個要數羅伯特·斯旺先生。在1992年巴西裏約熱內盧的世界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他承諾用50年培養未來商業和環保領域的青年領袖↕️,他以每10年為單位努力實現一個目標。10多年過去了,他始終如一👩🍼,他給我的感覺永遠是精力充沛,熱情洋溢。
還有一個美國退役運動員,由於腿部受傷,已經不能走路了💒,他是坐著輪椅或靠拐杖,和我們一起行動👨🏼🌾。還有以前,我老覺得外國人都不像我們重視家庭🗼,現在我不這麽看了🧑🏿🎓🈁。在南極露營時,我和一個阿根廷人睡一個帳篷🧎♂️,整個晚上🍗,他不停地對我講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們的幸福生活,他一個勁說真想念他們🏊🏽♂️。(實習生 佟大偉 記者 肖舒楠)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