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1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1月19日 六版頭條
科學發展重“潛績”
郭海
日前🧖🏼,胡錦濤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努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到新水平》一文,深刻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在發展觀念上“重‘顯績’輕‘潛績’、重當前輕長遠、見物不見人、甚至製造虛假政績”等問題🔼,可謂切中時弊🦹♂️、一語中的。在全黨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之際🖇,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於厘清“顯績”與“潛績”關系,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難理解🔻,“顯績”看得見、摸得著、數得出,修廣場🏄🏻♀️🦸🏻、建標誌性建築👨🏽🌾、GDP數字等都是“顯績”🧚🏽♀️;而“潛績”則是那些經常無法量化,但又能發揮長久效益的工作,諸如生態保護、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民主法製等,這些只有在一個長時段裏才能看到成效🧑🏼。重“顯績”還是重“潛績”,既是對官員能力的考驗,更折射出兩種不同的政績觀。
一些能切實給群眾帶來實惠的“顯績”,自然是多多益善。但如果僅以“顯績”作為評判標準✹,容易造成集體短視現象。由於無法立時見效,“潛績”在幹部考評過程中往往被忽視,這對我們的考核製度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評判政績時,我們應該既看當下,又看長遠👐🏽;既重獎杯,也重口碑👩🏼🚒;既看“顯績”,更看“潛績”👱🏼♂️。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才能真正選拔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黨員幹部應樹立“潛績”意識,用全面的觀點看待政績🐹,堅持辯證、發展、均衡🧑🏻🚀、長遠的眼光,既要看主觀努力,也要看客觀條件🌭,既要看經濟總量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創造出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績🤏🏻。
政績觀反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折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黨的幹部要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也是我們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本質要求⟹。如果過於註重謀“顯績”,則難免標新立異🙎🏿♂️、好大喜功👲🏿👮🏽,對於一方百姓而言,不是造福,而是添亂🫲🏽,不是政績🟫,而是“政疾”。而為人民利益重“潛績”者,“不現治跡☆,不求聲譽”🏋🏼♀️🤳,不逞一時之強𓀃,不貪一己之功🚃,順應的是人民需求😈,關註的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謀“潛績”,實際上就是為老百姓圖長遠、謀實利。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註重“潛績”、追求“潛績”,更需要黨員幹部一切以大局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坦然面對個人的榮辱得失,把個人追求融入推進事業發展、實現人民利益的奮鬥中。“顯績”與“潛績”的提出,與其說反映了一種問題🧏🏼,不如說指明了一個方向🤰🏽:那就是我們的黨員幹部應該在理念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思路和方法上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多做無譽之功,多興長久之業,在工作上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從而真正使政績實🙏🏽💂🏼、發展好🩶、民心和。
編輯:文尚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