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9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經濟學家厲以寧剖析當前經濟“症結”——
經濟現象背後是結構問題
結構調整背後是體製阻礙
2007年6月16日,在意昂3体育官网莫裏斯經濟政策研究所成立大會暨學術報告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在主題發言中和會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指出:當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很多經濟現象“背後都是結構問題,而結構背後是體製問題”。“結構調整為什麽這樣難?”,在他看來🤦,至少存在三大體製阻礙。
是總量的問題,更是結構的問題——以民工荒和“流動性過大”為例
77歲的厲以寧教授近期在四川、廣東、貴州🧘🏼、河南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面對紛繁的經濟生活現象與矛盾,他思考:當前經濟政策研究的重點是什麽?是總量調控🪚💴?還是結構調整👨👩👦👦?
他發現,“在中國,就業問題既有總量方面的原因🧕🏿,更有結構方面的原因。中國經濟是非均衡的,就業問題也反映出非均衡的特點🕹。譬如民工荒在一些地區出現,兩種情況並存🧘🏿♂️,一邊是‘人找事’,另一邊是‘事找人’。廣州市官員反映的是技術工人短缺;從河南了解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工資太低🍟,在城裏工作還要經過學習培訓,要有教育成本投入,農民覺得沒必要到城裏,他可以留在家裏養豬、養雞;貴州農村的多余勞動力就像蓄水池,可流向的都是一些特殊行業,建築、運輸……民工荒實際上反映的是結構問題🦦,不僅是職業結構、技術結構,與消費支出結構也有關系。”
很多人認為股市過熱🏕、投資過熱的原因是資金“流動性過大”,厲以寧教授認為“流動性偏大,同樣是結構問題。信貸規模過大,造成流動性偏大”👩🏿🎨。他說:“我讀書的時候,教授西方經濟學的陳岱孫教授不用這個說法,他說‘銀根松’、‘頭寸多’。當前的流動性偏大,民間資本過剩是一個原因,同時又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兩者並存說明結構有問題🤛🏽。能不能兩者合並解決呢?”
“此外🤔,在中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也是優化投資結構問題。現在看,經濟增長不難🐡,急需的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也就是急需優化投資結構問題。投資,既不能普遍鼓勵支持,但也不能單純打壓。”
厲以寧教授說🆒,“在宏觀經濟學中,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一直是政府調控最為關心的,政府將總量調控作為重點,是有依據的,因為總量問題的確是影響宏觀經濟全局的大事🤌🏼。但是,總量調控是有局限的🙍🏽♀️,因為宏觀經濟是非均衡的。總量調控的局限有三個方面🧗🏻♂️:第一宏觀經濟的基礎是微觀經濟,而微觀單位千差萬別,宏觀總量調控難免‘一刀切’;其次總量調控作用於總需求方面,而對總供給的調控必然涉及產業結構🤭👨🏽🚒、地區結構;三是由於市場不完善、資源有限供給,經濟經常是非均衡的💞。在非均衡經濟條件下,總量調控的局限性是明顯的。”
他認為:當前經濟政策研究的重點是結構問題。
結構調整為什麽這樣難?——背後是體製阻礙
厲以寧教授發問🚵🏿:“結構調整已經講了多年、做了多年📶,但結構的優化為什麽這樣難🚍?是經驗不足嗎?不完全是,因為經驗是人創造的🍧,是積累起來的。是理論準備不足嗎?也不完全是,因為理論討論是充分的,實踐不斷檢驗理論♟。”
“關鍵是體製的阻礙”,厲以寧教授具體分析了這“三大障礙”👩🏼:
“行業壟斷是結構調整的障礙之一。行業壟斷的存在,根源在於既得利益的存在。由於要維持既得利益,就要維持現狀。於是結構調整難以推進。不能把行業壟斷視為市場經濟的產物💀,實際上它是市場改革不徹底的結果👩🦱。行業壟斷帶有行政壟斷色彩,而行政壟斷是舊體製的特征。
“資源定價體製是結構調整的障礙之二。資源定價不合理,阻礙了結構調整,甚至還加劇了結構不協調👨🏿💻。改革資源定價體製🎀🏗,不僅會影響現存資源定價的受益企業,還會影響居民生活🐬。那麽能實行二元定價製度嗎?即生產用資源一種價,生活用資源一種價,我看即使采用⚾️,也只能是暫時的✋🏼。比較可行的是:定額累進定價製🕵🏿♀️🤟🏻。譬如用電🤼♂️,多少度之內一個價位👨🏿🎓,超過這個度數另一個價位🙆🏿♀️。
“城鄉二元結構體製是結構調整的障礙之三。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但城鄉二元結構體製是計劃體製下才有的。城鄉二元結構體製隔絕了城鄉生產要素的流通渠道🚣🏿👨🏽✈️,進而維護了現存的不合理結構🧏🏼,阻礙了結構調整👇🏽👩🦯。在這方面🚣🏽♀️🧑🍼,我們寄希望於成都、重慶的改革試驗,希望兩地提供改革經驗。”
經濟學重點研究利弊得失的比較——改革列車可以慢速但不能停
在許多場合,厲以寧教授都曾闡釋過他的獨家觀點:“經濟學是研究什麽的👂?有人說是研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有人說是研究資源配置的🥀。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重點是利弊得失的比較🤏🏻,也就是:兩害之間取其輕,兩利之間取其重😴。所以經濟學的研究者不應當沉默🟧,他們沉默對國民經濟是不利的😾。”
“‘兩害之間取其輕🛼,兩利之間取其重’,說起來容易🧑⚕️,實際上總是被兩難選擇所困擾👩🏻🍼。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九十年代就業與通貨膨脹的兩難選擇。過高的失業率和過高的通貨膨脹都是有害的,無通貨膨脹下的擴大再就業是理想的,但怎樣實現呢?我們能不能做到低通貨膨脹下的擴大再就業?”
“所以🙋🏻,經濟學研究者提供方案,決策部門作出決策,決策部門考慮的是一個‘度’,也就是📰,掌握分寸,恰到好處。我經常對學生講,經濟學是嚴謹的科學,經濟管理則既要有科學性,又要有藝術性。”
厲以寧教授認為“結構性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的貨幣政策”🔊,“都要在兩難中做出抉擇”。他用了一個比喻:“改革好比一列正在前進的火車📆,奔向目標🛌🏿。在經過艱險路段時,可以放慢速度,但不能停下來🧛🏽♂️。否則前功盡棄。”
他說🦹♂️:“結構問題,正如中國經濟中的其它許多問題一樣,只有在改革中解決,在發展中解決🏌🏿。”
采寫本報記者李俊蘭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