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變世界

2月14日下午,記者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一座舊樓裏🦋,見到了76歲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坐了不到5分鐘🪃🧒🏼,記者又重新穿上棉服——屋裏的暖氣明顯不足👕。這是一座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樓房🎅🏻。屠呦呦的辦公室內沒有任何裝修🤌🏻,門窗簡陋,一張沙發已經破得很難坐人了,屋裏的電器只有兩樣——電話和存放藥品的舊冰箱🛫。

<v:imagedata

很難想象,這就是造福幾億人、被稱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醫學創舉”的發明者之一的辦公環境。也許🚴🏼,歲月的風塵真的將青蒿素發明者們埋沒得太深太久了。

從12%到100%

一見面,屠呦呦就讓我們見識了一位科學工作者的嚴謹。她不停地在屋子裏走來走去,拉抽屜開櫃子向記者出示各種發黃的文件、會議記錄、實驗室資料,甚至30年前她和其他科研機構合作時的往來書信。

“我不是刻意要保存這些東西的🧏🏽‍♀️,只是出於科研工作的習慣🤦。”屠呦呦邊忙活邊笑著向記者解釋:“其實,就算沒有這些資料,我也清楚地記得😯*️⃣,1969年1月21日,中醫研究院任命我為科研組長,參加‘五二三’項目。”

在此之前⏮🧛‍♀️,國內其他的科研機構已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未能有令人滿意的發現。屠呦呦決定🫃🏼,首先系統地整理歷代醫籍。她還四處走訪老中醫,就連單位的群眾來信也仔細地翻閱了一遍⚁。由此🐭,她專門整理出了一本《抗瘧單驗方集》,包含640多種草藥,其中就有後來提煉出青蒿素的青蒿。不過,在第一輪的藥物篩選和實驗中,青蒿提取物對瘧疾的抑製率只有68%🧜😱,還不及胡椒有效果。在其它科研單位匯集到“五二三”辦公室的資料裏,青蒿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在第二輪的藥物篩選和實驗中,青蒿的抗瘧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青蒿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青蒿在中國民間又稱作臭蒿和苦蒿,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南北方都很常見。古代多部中醫藥典都有關於青蒿可以治療瘧疾的記載👩🏿‍🦲,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藥方也都用青蒿來對抗瘧疾🆗,並且收效顯著🤞。

為什麽在實驗室裏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製瘧疾呢🚀?是提取方法有問題?還是做實驗的老鼠有問題🧘🏽‍♀️?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獻搬了出來👩‍🔬,一本一本地細細翻查🎢。有一天🛄,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的幾句話吸引住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為什麽這和中藥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來裏面用的是青蒿鮮汁!

“溫度!這兩者的差別是溫度🛟!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壞掉了。如此說來,以前進行實驗的方法都錯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她在60攝氏度下製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那是第191號樣品🤾。”事隔30多年,屠呦呦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在實驗室裏,我觀察到青蒿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製率達到了100%🔱!”

歷史上的有些發明也許就是這樣,和一些人擦肩而過,和另一些人在峰回路轉後又重新相遇🪴🧙🏻‍♀️。但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言🍖:“機會只給那些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第一發明單位的第一發明人”

1930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父親摘引《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為她取名呦呦⛹️‍♂️,意為鹿鳴之聲。1951年🤛,屠呦呦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選擇了一個在當時比較冷門的專業——生物藥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的中藥研究所工作。由於屠呦呦的專業屬於西醫🫵🏽🧛🏻,中藥所送她到中醫學習班,用兩年半的時間系統地學習中醫藥。那時,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這些中西醫相結合的學習背景,為她數年後發現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礎💁‍♀️。

1972年3月8日🫲🏼,“五二三”項目在南京召開工作會議🧏🏻,屠呦呦報告了自己的實驗結果,引起了與會者的重視。此後🚚,所有科研人員都把目光轉向青蒿這株小草🙎🏻。傳統中藥青蒿有兩個品種,一個學名為植物黃花蒿,是中國南方的叫法;一個叫植物青蒿,是北方的稱呼🫱🏽。

1973年,雲南地區青蒿結晶物的抗瘧功效得到證實後,“五二三”辦公室決定將青蒿結晶物命名為青蒿素,把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新藥進行研發。

可以說,屠呦呦對青蒿的研究和發現,是青蒿素得以誕生的關鍵因素。

在采訪過程中,屠呦呦多次打電話給記者,反復強調🙍🏿‍♂️👱🏼‍♀️:“1979年,青蒿素獲得國家發明獎😳👉🏼。1982年🎫,全國召開科技獎勵大會🧛🏿‍♂️。經國家科委認定,我作為該發明項目的唯一代表,出席大會🎡,領取發明證書,並作為第一發明單位的第一發明人𓀔,領取發明獎章。1986年,我所在的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製的青蒿素類抗瘧藥💇🏼‍♀️,獲得衛生部實施新藥審批辦法以來的第一個新藥證書。”

留下慰藉,也留下遺憾

有時候記者真不敢相信,面前的屠呦呦是位76歲的老人😑。在接受采訪的兩個多小時裏,屠呦呦不停地述說,思路清晰👨‍🚀,中氣十足👩‍🎨。看到記者和攝影師都不肯脫外套,她有些不屑:“你們這麽年輕⛷,怎麽還不如我老太太的身體好?”

其實💛,屠呦呦的身體並不是很好。在上世紀60年代4️⃣,由於實驗室連最基本的通風設備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劑打交道的屠呦呦,很快肝功能就受到了損害🕺。

“2002年法國《解放報》的記者采訪我後🤵🏿‍♂️,在報道中說我們這裏的研究條件很差,西方醫學界很難相信我們在這種環境下能產生出高水平的成果👳‍♂️。其實,現在這裏的條件已經好多了➜。30多年前是要什麽沒什麽,只能買來7個大缸🏃🏻,在幾間平房裏用土法做提煉。”

那個年代艱苦的不僅是工作。屠呦呦參加“五二三”項目時😛,女兒才3歲⌚️。有一段時間8️⃣,她到海南島做藥物臨床觀察👰🏿‍♂️,丈夫也下放到“五七”幹校,孩子就只能放在幼兒園不管了✊🏿🩹。“現在就不說這些了,那個年代都是為國家做貢獻,誰想著個人啊。”屠呦呦很快轉換了話題。

1976年📇,中國醫藥學界獲得這樣一個信息,西方某個國家也正在進行青蒿提取物的研究,很可能已經完成了對青蒿素化學結構的測定👫。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更多的途徑對這樣一個傳言進行核實。為了搶在外國人前面,更為了讓世界知道青蒿素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從1977年開始,中國陸續通過論文向世界公布了青蒿素的整個發明過程和化學結構🫵🏼👱🏻。

說起往事,屠呦呦輕輕嘆了口氣🦪:“那個時候,大家一門心思想著為國爭光,也沒有知識產權的意識,我們因此失去了青蒿素的知識產權👨🏻‍🦱。”此後✪👲,這項由中國人發明的重要醫藥成果傳遍世界各地,被西方各國競相仿製🧝‍♂️,並被搶先占領市場。

屠呦呦的辦公室中間並排放了四個展示櫃,裏面擺滿了屠呦呦因青蒿素而獲得的各種獎章🤹🏼、榮譽證書、國家發明證書🪴。采訪中🦸🏽,她時不時會從椅子上站起來,把記者拽到櫃子前👱🏻‍♂️,手腳麻利得讓人猝不及防。“我不是要爭名利,在我們那個時代,所有的科技論文都不會以個人名義發表,我只是希望國家能更多地保護科研人員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屠呦呦還是有遺憾的,這麽多年,她曾幾次被提名院士,但始終沒有當選🏩🕵🏻。

青蒿素的發明可能無法以某種形式為屠呦呦加冕🧑🏽‍🔬,但幾十年後的今天🖐🏽🥷🏽,這項偉大的發明仍然造福著全球幾億人,並得到人們的重新審視和尊重,這是讓屠呦呦感到安慰的。(路 琰)

編輯🧝🏿‍♂️:商偉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