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 信息來源🏋🏽♂️: 新京報
文字:戴軒| 編輯☮️:悠然 |全國兩會近日正式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表示,三年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了危重症總床位數少、轉換床位受限於氣源供電不足等問題,應在接下來五年逐步改進🪻。他建議,關註封閉公共空間空氣生物安全,建立一套國家級封閉公共空間空氣生物安全監控機製。
危重症總床位數不足 醫院現有基礎設施限製床位轉換
王廣發表示🤳,三年新冠疫情應對中,我們有成功的經驗🂠,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項。
首先是危重症總床位數嚴重不足。去年疫情高峰前🌿,我國各類危重症床位絕對數為4張/10萬人,占總床位數的4%,之後擴展了4%,達到8%🕜。在重症高峰到來時🧑🦽,仍然出現了床位短缺。對比發達國家危重症床位數,德國和美國為每10萬人接近30張,歐盟平均為14.3張重症監護床位,這些發達國家在新冠疫情中也曾出現危重症床位數不足的情況,我國危重症床位總數尚有比較大的差距👨🏻🌾。我國新修訂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21)未對危重症床位比重提出硬性要求👩🏿🦳。
此外🏊🏼♀️,由於我國醫院建設標準未就大規模公共衛生應急需求提出特別要求,在此次可轉化危重症床位的使用中,由於供氣☠️、供電等建設標準不夠,導致可轉化危重症床位過於分散,無法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某些地方的傳染病院在局部疫情患者救治中即出現了氧氣壓力不足💃🏿,甚至是斷電的情況。在此次大規模疫情中,即使在一些大型三級甲等醫院♣︎,也出現了氣源、供電的不足。
此外🧑🦲,由於病源少,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加之撥款不足,某些傳染病院運營艱難🚶♀️🕷,造成人才留不住,設施設備缺乏維護,應急狀態下掉鏈子🟢。傳染、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在多數醫院體量輕👡、規模小🧏🏿♀️🤜🏿、設備裝備欠缺、人員不足。全員危重症救治能力也有待提高🦸🏻♀️🤸,這次疫情中,多數醫院幾乎全部科室參加了新冠救治,但許多科室平時缺乏呼吸道感染和危重症救治的訓練,倉促上陣,難以滿足高強度臨床診療的要求。
建議5年內危重症床位數量提高至總床位數的10%
王廣發建議,加強現有公立醫院危重症資源的建設。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支持,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組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配合對現有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進行適度改建,在5年內力爭將危重症床位數量提高至總床位數的10%。對可擴展危重症床位進行氣源🤦🏿♀️、電力改造,調整🧑🏽🚀、優化布局,積極建設可轉化危重症救治病房👩🏼🦲,以滿足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要求,使其逐步達到總床位數的10%至20%。
對現有基礎設施逐步進行升級改造。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支持對現有醫院電力、氣源設施進行評估,如果不能滿足超過滿負荷運轉10%的冗余量😜,應逐步改造,以滿足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需求。對於新建三級公立醫院🩻,電力、氣源設施的冗余應達到滿負荷運轉的10%🧑🏿🎨,危重症床位總數應達到總床位數的10%,可轉化的危重症救治病房應達到總床位數的10%至20%👩🦼。
重視傳染病專科醫院的建設和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財政應保證傳染病醫院充足的運營資金,包括硬件維護、部分人員費用及傳染病應急救治資金♤。適度提高傳染病門診和住院費標準,提高部分應由財政或醫保基金支付,避免增加患者負擔🫴🏻。鼓勵傳染病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結成緊密型醫聯體,某些大型傳染病院可適當向綜合方向發展🙁。
中央和地方財政支持加強綜合醫院傳染、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的建設,適度擴容,增加從業人員數量。臨床各科的年輕醫師應定期輪轉呼吸ICU↪️、內科ICU、綜合ICU等危重症救治病房,以提高危重症的診斷及救治能力🦈。
封閉公共空間應關註空氣生物安全
除應急醫療救治外,王廣發還關註封閉公共空間的空氣生物安全問題🧝🏼♀️。
2019年,一位鼠疫患者從外省進京。所幸該患者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未進入大型公共場所,加之當時傳染性不強,未引起疫情擴散。但可經生物氣溶膠進行遠距離傳播的新冠病毒,再次警示空氣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除了新冠病毒,生物氣溶膠還可傳播多數的呼吸道傳染病,包括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炭疽、麻疹等。通過監測空氣中氣溶膠的病原微生物,可對呼吸道傳染病進行早期發現和預警。
他建議,研發和建設一套基於生物氣溶膠感知技術的封閉公共空間生物安全數字化技術體系,將生物氣溶膠收集👥⁉️、自動檢測、自動分析👰🏼、自動報警、信息傳輸技術集成,形成體系🤴🏻📙。對重點封閉公共空間的空氣生物安全建立合規、安全的監控網絡,對可能出現的重點病原進行監測,建立數字化的基礎數據庫,並對可能出現的重大疫情進行預警🐻。研究建立一套國家級封閉公共空間空氣生物安全監控機製🤵🏿,可率先在某些大城市先行研究,獲得成功後逐步向全國推廣🏉。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