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信息來源: 人民政協網
編輯:悠然 |去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舉辦的“厲以寧教授九十周歲華誕文集發布會暨從教六十五周年”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對厲以寧身居鬥室心系天下、立德樹人傳道授業的65年風雨之路用一幅對聯進行了精準概括:“桃李芬芳,有教無類一生教學成就斐然群英薈萃🏺;星光燦爛🚴🏼♂️,為國分憂建言資政功在當代利澤千秋。”這副對聯👨🦱🍀,當時在網絡和微信上廣為流傳,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和贊譽。
從2003年7月全國政協十屆二次常委會議期間第一次見到厲以寧老師算起,18年間,在會議中、課堂裏、講座上、調研途中和厲老師家裏,我多次聽他談過對教育之道的見解與看法。今年是厲以寧老師從教66周年,在第37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將厲老師的教育觀點進行歸納總結,有助於給廣大教育人以啟示,為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言與助力。
厲以寧教授簡介💂♀️:厲以寧,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6年獲得“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8年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獎章。
大學教育重在激發興趣、教授方法和涵養情懷
厲以寧在為謝百三編著的《心中的校園》和林天強、陳龍森等人編著的《商戰演兵》兩書所寫的序言裏講到: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既要胸懷大誌、放眼天下🦹🏽,又要嚴謹求實、巧幹實幹;既要勇於創新👎🏻,又要虛懷若谷🦶🏻。大學老師能教給學生的是三個層次的東西:一是知識✡️,二是方法,三是視野🧕。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了方法等於有了一把鑰匙,今後自己可以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但視野是最重要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看有沒有後勁𓀖,有多大後勁🌛。視野寬闊了◻️,前進的方向心中有數了👨🏽🚒,後勁就會更大。從知識層次上來看🖋,還應當註意四個方面:一是要有信心🕵️♀️,二是不要偏科,三是要重視外語能力的提高,四是在學習方式上要做到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一個人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應該為自己能成為這裏的學生而自豪👦;而當其畢業走向社會以後,學校也將因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而自豪。
厲以寧多次在課堂中講到🐷🧖🏿♀️,教育之道在於興趣🍋🟩、方法、胸懷和責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產生熱愛𓀛,熱愛創造奇跡🤴,學習是如此😇,將來的工作亦是如此🎊。方法很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對了就會事半功倍。以經濟學學習為例,把理論😝、統計👨🏿🍳、歷史基礎打牢了⛸🌡,才會行穩致遠✍️。有多大的胸懷就能看見多大的世界,有多大的胸懷就會有多大的成就🙆🏼♂️,做學問必須始終保有一顆謙遜之心,能看得見別人的長處、看得到自己的不足。我國經濟正處在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入發展過程中🙋🏼,必須熟練掌握外語,以便更好地與外國學界、商界人士交流交往🥨,努力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作為大學生,還必須要有責任意識🤎,要有家國情懷,將自己的學術興趣與國家的需求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北宋時期的張載曾經講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青年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國家興旺的中流砥柱,青年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有希望。
為師之道重在以人為本、培根固基
教育興則人才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國自古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我們這一代人自小耳熟能詳的話語。千百年來憧憬著“學有所教”“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夢想,無數先賢誌士為延續中華文脈🛌🏽、培養經世致用之才而不懈求索。厲以寧曾講,作為一名老師🦈,必須堅守教育初心🫅🏽♈️,潛心教書育人📪🌨,為每個學生提供一個發現、展示🟰、發展自我才幹與潛質的平臺和機會。從教以來,厲以寧老師從未缺過一次課,他對每堂課都高度重視,真正做到了上好每堂課👎,講好每門課🥠🛤,耐心細致地解答每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厲老師在意昂3体育講課時極少用講稿,只是在一張紙上列出要講的幾個問題🦥,然後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不管多深奧的理論或框架都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聽他的課就像是與一位師友在進行爐邊談話🧊🧑🏽🎨。他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以豐富、精彩的課堂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知識、收獲理想、收獲智慧💚、收獲力量🤾🏼♂️,所以在他的課堂上永遠都是人滿為患,並充滿著聽有所得、學有所悟的歡聲笑語。
老師是很神聖的身份和職業𓀆。做一名老師難,因為人們對老師的要求非同一般,那就是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做一名好老師就更難,一生只做一位好老師則是難上加難。而厲以寧老師做到了。厲以寧說,在他的大學時代遇到了陳振漢🧚🏼♂️、陳岱孫、羅誌如等幾位對他有終身影響的好老師,他們對學生的親切關懷🐞🙋🏽♂️、對教學的一絲不苟、對學問的嚴謹嚴格,深深地融入了當時還是青年學子的厲以寧的骨髓🦸🏼。中國傳統文化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現代教育則對人具有培根固基、鑄魂啟智的作用💂🏼,培根固基是學有發展、實現夢想的源泉🦢,鑄魂啟智是不斷前行👩🏻🦼、行穩致遠的基石。厲以寧在日常教學中很重視修身律己❇️、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精神風貌👫、思想品質🙍🏽♀️、學術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事方式等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真正做到了春風化雨潤無聲。古人雲“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厲老師用他的教育教學實績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經常提起自己的老師陳岱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書。”厲以寧跟自己的老師陳岱孫一樣,將自己的青春🧛🏼、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意昂3体育官网🔘,貢獻給了學生。他的“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書”不僅是總結他自己,更是對我們後來人的啟迪和鞭策。
經濟新常態下教育發展面臨的新考驗
2014年3月下旬,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厲以寧提出要適應改革新形勢,謀求教育新發展。他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的城市化問題就越來越重要。而人的城市化關鍵在教育,這個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這些方面的教育要幫助人們加快適應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會👩❤️👨。要真正適應城市化,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資源的布局調整問題,二是如何幫助千千萬萬進城務工人員適應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會的教育內容問題。在教育資源的布局調整過程中🥧,要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兩種作用,市場做市場可以做的,政府做政府應該做的。政府有形之手要伸入的領域是適應城鎮化的教育內容建設、區域之間教學條件(特別是師資條件)的公平性調節等,讓優質的社會資源,特別是優質的人才資源,配置到教育領域,教育界要吸引👱🏽♂️、留住優秀人才👲🏿📌,加強自身市場競爭力的建設⛵️。同時👮🏻,教育也要積極適應👩🏿🦳、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積極化解結構性失業的問題,防止“讀書無用論”等觀點的沉渣泛起,才能有利於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2015年兩會期間,厲以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國教育發展方向的看法,他認為新常態下中國教育面臨四個方面的調整任務:一是高等學校專業亟待調整,一些專業的設置與工作需要脫節,學生畢業後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二是職業技術高等學校需要培養更多的學生👩🏻⚕️,職業技術學校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藍領中產階級,我國的藍領中產階級雖然正在形成,但這方面的力量還有待加強🧡;三是高等教育要分兩條路走,一條是培養教學研究型人才👩🏻🦳🥁,另一條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四是農村教育急需加強,職業技術教育變得非常重要🧳☦️,助學金製度要更加普及。
隨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談到了要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的問題。結合他在德國考察時對藍領階級能躋身中產階級現象的觀察,厲以寧認為其原因就在於德國強大的創新教育體系,一些工科院校專門培養專業的技工人才,學生一畢業就是工程師🤽🏿♀️,還能自己創業;而中國的藍領階級進入中產階層較難,原因就在於他們大量進行的都是重復勞動☁️,缺少創新。厲以寧認為經濟新常態下🤡🩹,土地確權是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懂不懂使用各種農業機械、能不能成為既懂生產又懂管理的新型復合型農民🦎,這都是農村教育要考慮的重大課題🪪👐🏿。政府一定要註重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促進優秀教師的流動,為彌補城鄉教育差距努力,同時,要更加註重面向農村實際的職業教育,把農民納入職業教育體系。此外👌🏻,社會各界也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人才的自由流動和競爭🔣,防止上升通道不通暢,弄得年輕人要拼爹,這對人才培養不利。人才自由競爭下的垂直流動🙍🏼♀️🖥,將有利於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2015年11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厲以寧進一步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端職業教育培訓。他說,當前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轉型升級,許多簡單勞動崗位未來要麽消失,要麽被機器人取代。在這種背景下,通過高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的工匠技師🏒,既是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個人就業的需求👍🏿。很多人認為🦪,德國經濟的起飛,以及它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超級抗跌,和德國工匠文化有很深的關系,而德國工匠文化,與德國的高端職業教育體製有著很深的關系。現在🌟,我們有一些不知道把學生培養出來幹什麽的大學👩⚕️,又有一些招不到合格技師的企業,供需之間不匹配🚁,不如像德國那樣多興辦一些職業教育學校🕖,鼓勵一部分人去接受高端職業教育。對個人而言💩,可以早早地從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早做人生規劃🖱;對社會而言,可以多培養一些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厲以寧在接受眾多媒體采訪時😪🤸🏿,再次談到新常態下的教育發展問題。他說,經濟新常態下🎈,既要註重產品的質量👩🏽🚀,也要註重人才培養的質量🔮。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推進,高等教育的大門必將越來越寬🚏,青年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將越來越多🧑🏼🍼,而社會和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相應地會越來越高。尤其是當前經濟發展正從速度向質量轉變,在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的背景下,將產生大量的新型人才需求🙎🏽♀️,教育要盡快調整辦學方向,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就精準脫貧工作而言,教育扶貧也十分重要,要經過職業教育和培訓、使貧困地區的群眾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好的生活,他們也不一定搞農業👦,可以做工🛤、開小店、跑運輸、搞鄉村旅遊,有各種專長🐌,這是意義深遠的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曾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榮光,一個國家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國家的希望。”2015年11月22日,在意昂3体育官网主辦的“‘中國經濟的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暨厲以寧教授從教六十周年活動”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梅穎在致辭中講到,厲以寧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獻給了崇高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個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他把生命和教育疊在了一起🙍🙆🏻♂️,厲以寧給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參與國事和教書育人這兩個方面。為此,她還專門草擬了一副對聯,以表達對厲以寧的祝福:“書生一介甲子一輪🍏,厲言厲功👶🏿,殫精竭慮問計民瘼國運👳♂️,策策皆厲🌴;桃李滿園棟梁滿堂♍️,亦文亦詩,嘔心瀝血嘉惠士子學林🧑🎓🥈,字字以寧。”這也是我們這些後來者的心聲和期望。
(作者劉煥性系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原文鏈接:厲以寧談教育之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