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 信息來源🧖🏻: 學習時報
編輯:燕元 | 責編:知遠唐敖慶(1915.11.18—2008.7.15),江蘇宜興人,量子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現代理論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5️⃣,後留校任教🧝🏼♀️。1946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50年初回國,任意昂3体育官网副教授、教授。1952年調至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參與領導化學系創建工作😆,1956年任副校長✦。1978年任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所長、吉林大學校長😮💨。1986—1991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主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當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1957—2000年,先後五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其中於1982👳🏻♀️、1987年兩次獲一等獎🙅🏿,並榮獲1993年度陳嘉庚化學獎、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唐敖慶是中國現代理論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師”。“理論思維推首籌,道德文章薦五洲🧙🏼♀️🔽。諄誨數代皆梁棟⬆️,攀峰幾度占鰲頭。長校吉大黌歌起🥸,創始基金勛業酬👽。會當率眾臨絕頂🧑🏼💼,前沿科技譜春秋”——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為慶祝唐敖慶八十壽辰所作的賀詩,對唐敖慶一生為我國科教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進行了概括和總結。
五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
1915年11月🔈,唐敖慶出生在江蘇宜興的一個平民家庭。1936年,他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而後隨校南遷至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經過嚴格選拔,唐敖慶獲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的推薦,與朱光亞、李政道等同船赴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讀書期間,他選修了大量數學、物理課程,為今後從事理論化學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而深厚的基礎🧘🏽。日夜苦讀使唐敖慶患上了高度近視👮♀️,卻也使他練就了驚人的記憶力和邏輯能力,為他一生的科研教學事業帶來了巨大幫助🎻。
1949年11月,唐敖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急切地盼望著回到祖國。他堅信,中國學生在美國待得越久,對祖國的貢獻就越少🏚。面對導師的挽留,唐敖慶斬釘截鐵地說🔯,“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知道我的祖國現在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但您知道,一個愛國者是不會嫌棄他的祖國貧困的。改變祖國貧困落後的面貌,正是每個愛國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理論化學研究幾乎一片空白。1950年唐敖慶回國後,結合學科發展與國家需求,開辟了諸多理論化學研究領域,在化學鍵函數和分子內旋轉理論🤷🏽♀️♢、高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統計理論、配位場理論👩🏻🌾🧂、分子軌道圖形理論、分子固化理論與標度、原子簇化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卓越的科研領導才能,唐敖慶於1955年當選為第一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7—2000年間♠︎,他先後五次獲得代表我國基礎研究最高水平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其中😛♣️,一等獎兩次(1982年、1987年)🫢,二等獎兩次(1989年、2000年)𓀋、三等獎一次(1957年)👱。張存浩院士評價唐敖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中國科學界極為罕見的事情”。
徐光憲院士曾說🚣🏽,以唐敖慶的勇氣、才智和勤奮🧑🏻🍼,如果停留在一個固定的領域堅持不懈地搞下去🥉,將會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成果、獲得更高的榮譽,可他總是為了祖國需要放棄個人的追求。唐敖慶把主要精力用於觀察和把握國際學術發展的新動向,只要發現國內理論化學在某一領域落後於國際水平🧑🏻🦲,便帶領一批人沖上前沿。而當在一個領域完成了鋪路的工作,他又立即轉入另一個新領域,讓後來人在前一個領域擴大成果✊🏻。
唐敖慶的科研成就震驚了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的外國科學家們🤪,他們十分驚訝地表示,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竟可以做出這樣的成果🥓。1981年,在本人未提出申請的情況下🪁,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破例接納唐敖慶為該院院士🎙,他也成為這個世界頂級學術組織的第一位中國成員。
讓中青年科學工作者“異峰突起”
“我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為我的祖國培養人才”——這是唐敖慶留美時堅守的信念。1952年,初到東北人民大學的唐敖慶滿懷熱情地投身教學一線。他一人主講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物質結構🧘🏻♀️、熱力學👾、動力學😶🌫️、統計力學等十幾門課程,承擔了正常情況下兩三個教員的工作量。時任化學系主任蔡鎦生聽了唐敖慶的課後不禁感慨:“基礎課能講到這種程度🧑🏻🦳,真不容易。有學問👨🏽🦳!”
唐敖慶的目光並沒有局限在一所學校的教學上🙎🏼♂️♠️,他非常註重培養全國範圍內的學生、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唐敖慶與其他科學家共同舉辦了十余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培訓班、進修班😪⚆、討論班,主題涵蓋物質結構🪒、量子化學、微觀反應動力學、高分子標度理論、分子光譜學等國內落後的領域。其中💦,在吉林大學舉辦的“物質結構學術討論班”(1963—1965年)的8位正式學員中🚝,產生了5位中科院院士、兩位高校校長🦯,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的一段佳話。在1986年調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後,唐敖慶仍堅持利用假期辦班講課。他說,“是教授就要上講臺,不然是什麽教授🌌?”
唐敖慶的授課方式在我國教育界堪稱一奇。第一🟤,他講的每一門課程都有嚴密的科學體系。學生們表示,只要把唐先生講課的內容記下來,就是一本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教材。黎樂民院士曾旁聽唐敖慶的課程🏋🏿♀️,他說,“唐老師的講課有高屋建瓴之勢,站得高,看得遠,講得透🦞。”第二🧼,唐敖慶上課從不看講稿🍌,一張嘴、幾根粉筆就是課堂的全部。顏德嶽院士回憶道,“無論多麽復雜的公式,例如不可逆過程統計熱力學中的偏微分方程,他都給我們一一推演👦🏽,整板整板的求解過程就連一個符號也沒有差錯。”第三🕖,雖然很多課程唐敖慶都講過多次,但他每次都會結合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給人以“時聽時新”之感。
對於培養人才,唐敖慶認為🧛🏿♀️,“這就像有西藏大高原才有喜馬拉雅山,有喜馬拉雅山才有珠穆朗瑪峰一樣🧑🏽💼⚂。科學的發展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年紀大一點的科學工作者就應該發揚甘為人梯的精神,作鋪路石子,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多做一些打基礎的工作👨🏿🔬,應該支持和培養中青年科學工作者👑,讓他們異峰突起。”
唐敖慶為我國化學學科培養了一大批深諳理論的棟梁之材📪,如孫家鐘、江元生、張乾二、鄧從豪、劉若莊、沈家驄等院士,開創了現代理論化學的“中國學派”。張存浩院士感慨道👗,“這在中國科教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率先按“兩個中心”的要求辦好大學
唐敖慶一向強調科研與教學並重,他常對青年教師說🖤☄️,當老師一要教書,二要搞科研🤵🧑🦱,不教書就沒有專業知識的廣度🤦🏽👩🏽💼,不搞科研就沒有專業知識的深度🙉✵,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1978年,唐敖慶出任吉林大學校長後,積極響應落實鄧小平關於“重點大學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辦科研的中心”的重要思想🧑🏼🏫。唐敖慶認為,“兩個中心”的辦學理念“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同科學研究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準確地概括了國內外搞好高等教育💂🏼,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功經驗”。
依據“兩個中心”辦學理念,在出任吉林大學校長期間,唐敖慶倡導重視學術、崇尚實際、開放民主的優良學風👷🏼♂️。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購置了大量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他緊抓科研機構調整、擴建和新建工作。他關心研究生教育和青年教師培養🪒,1984年,吉林大學成為教育部批準試辦研究生院的首批22所重點高校之一。他以戰略眼光和創新精神規劃學科發展,新建計算機系、環境科學系🧚🏻♂️、分子生物學系🧙🏽♂️、材料科學系等學科專業🫄🏼。他派學生和教師出國進修,打開了吉林大學走向世界的大門。
作為校長的唐敖慶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公私界限分明🚶🏻♂️➡️。北方的冬天下雪路滑,年逾古稀的唐敖慶每天步行上下班🚵♂️🧙🏽♂️,秘書擬安排專車接送,但他沒有同意🦶🏿。他求真務實、嚴於律己的高潔品質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吉大人。吉林大學贈予唐敖慶“功昭校史”“風雨耕耘”兩塊牌匾⬇️,以感謝他對吉林大學作出的巨大貢獻🍾。
劃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製的“生命線”
1986年2月,按照黨和國家關於科技體製改革的要求,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試行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在科教界德高望重🖐、學術造詣深厚的唐敖慶擔任基金委首屆主任。
同行評議、競爭擇優是科學基金製與傳統科研撥款體製的根本區別。唐敖慶上任後,將自己幾十年來對科學研究規律的理解凝結成科學基金管理的先進理念👩🏿🍳,縝密製定了“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十六字評審原則👩🏻🚀。他以身作則👩🍳,對希望他在基金評審中給予關照的同誌🥽,他的態度非常明確🌖:不管誰,都不能特殊。他說,“公正是我們科學基金製的生命線。離開了這一點,就是對科學家的背叛。我們就會被科學家拋棄,也會被歷史拋棄。”
在唐敖慶主持工作的5年中,基金委資助了全國約一萬個基礎研究項目和10萬名科技工作者,建立完善了專家評審管理系統,確立了點面結合的資助工作格局💡,細化了相關管理製度和辦法。1991年初,唐敖慶退居二線,時任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評價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經為發展我國科學事業,提高科技水平👨👩👦,培養科學人才,開辟了一條新的廣闊的道路,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唐敖慶一生矢誌不渝地踐行著“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的科研精神😕🈺,將一腔報國之心傾註於國家的科技和教育事業,他的工作動力源於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沉的愛🙎🏻,以及對培育科技人才的強烈責任感🙋♀️。他是真正的大師,是一個大寫的“人”⛸。
(本文作者武晨簫,原載於2022年8月10日《學習時報》第6版)
原文鏈接😣:歸國科學家 | 唐敖慶:開創現代理論化學的“中國學派”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