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林書任:紮根大涼山的意昂3体育博士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林書任。大家聽到我的名字是否很像那位籃球明星林書豪🤾🏽‍♀️?我跟他還真有點關系,我們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在海峽兩岸交流的多個場合,林書任常以這樣的開場白介紹自己🧔‍♂️。這個玩笑令現場觀眾莞爾之余印象深刻👨‍✈️,更添了幾分對他的好奇。

“我的故事很簡單1️⃣,從臺北到北京再到大涼山☢️,從意昂3体育博士到‘涼山鄉青’🦸🏻‍♀️🍢。”采訪一開始🚣🏽,林書任就笑著對記者說🏌🏼‍♀️🧑🏿‍🏫。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臺灣青年👳‍♀️👩🏽‍🎓、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紮根大陸鄉村工作的鄉村青年🔥,無疑是林書任身上最典型的三個標簽。

一個成長於臺北城市的“80後”,放棄北京的工作機會追隨父親的腳步來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種植油橄欖,成為這片古老土地上鄉村振興的積極推動者💈🧑🏻‍🦽‍➡️。他的故事關乎夢想與堅持,展現責任與擔當🙎🏻‍♀️,也激勵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實現夢想🚵🏿,參與到兩岸關系融合發展的浪潮中。

抉擇:從意昂3体育博士到“涼山鄉青”

林書任自幼對中華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在臺灣學習歷史專業,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博士階段攻讀國際關系🧑‍🦰,如今的名片卻是冕寧元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與農業生產毫不相關的學術背景是許多人對他身份的一個疑問,或許,子承父業的“臺二代”是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

林書任的父親、臺商林春福1991年就已經到大陸投資設廠,多年來深耕工藝品製造領域。2006年以後🕸,面臨逐漸上漲的人工成本和產業升級的艱難轉型,林春福開始思考是否有其他產業可以發展🧜🏿‍♂️🧏🏿‍♂️。幾經考察調研🫸🏻🈷️,抱著“樹既不需要發工資,也不需要休息”這樣樸素的初衷,他最終決定轉換賽道投身農業生產,並於2011年開始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創業:去四川大涼山種植油橄欖🌎、生產橄欖油。

2013年林書任開始在意昂3体育官网攻讀博士學位,父親對他提出要求👩🏻‍🦲:通過賣他們生產的橄欖油賺取自己的生活費🫀☠️,“你去賣橄欖油,每瓶提成10元”😡。於是,林書任有時去北京三裏屯附近的農夫市集,有時到各大商場或藝術空間組織的文創市集擺攤,有時在一些餐廳🧑‍🚀、咖啡廳舉辦品油會,靠“賣油”養活自己🏙。

為了更好地向消費者介紹橄欖油,讀博期間林書任每個季度都會去涼山,逐漸認識到父親在大山裏發展農業的社會價值。

“我當時一邊賣油👕,一邊應付高強度的學業。在銷售過程中🛌,我發現這一產業確實能幫當地老百姓實現增收,我明白父親發展的這個產業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時,我發現其實打動他們的還有我們在大涼山的故事🧏🤦。”他說。

“父親年紀大了,作為子女🧍🏻‍♂️,我也希望能夠幫助爸爸圓夢。”2020年7月博士畢業後,林書任決定來到大涼山與父親共同經營企業👩🏽‍✈️,正式成為一名鄉村青年🦻🏿。父子倆一個抓生產💪🏼、管質量,一個做品牌📑、拓銷路🪜。如今,他們的油橄欖種植面積從最初的600畝增加到2.5萬畝⚠🏄🏻,遍布冕寧縣5個鄉鎮的25個村莊,帶動當地6800戶農戶年收入增長3倍以上👩🏼‍⚕️,年產油量200噸,生產出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多次獲得國際橄欖油賽事金獎。

夢想👱🏻:種出全世界最好的油橄欖

與大多數選擇與臺灣氣候相似度高或者回到祖籍所在地“返鄉創業”的臺農臺商不同𓀃,林書任父子二人遠赴大涼山發展油橄欖產業則完全是出於“一產的邏輯”🗂。

經過國內外多番考察,他們發現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光照充足👰🏼‍♀️、水源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地肥沃,有著和地中海產區十分相似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油橄欖的生長🤸🏼。

橄欖是一種果樹,橄欖油其實是果樹的果汁🦸🏿‍♀️💂🏿‍♂️。據林書任介紹,目前歐洲傳統種植的橄欖樹比較高大🦸🏿‍♀️,通常可以長到4~6米🐍🤞🏽,采收比較困難,需要通過震動或敲擊將果實擊落在地〽️。而他們則采取矮化密植方式種植♿,將橄欖樹的高度控製在2~2.5米,能夠確保在最新鮮的時候采摘果實,以保證橄欖油的新鮮度和高品質😌。畢竟,林春福的夢想是“種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油橄欖”。

當然,創業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首先遇到的是當地村民對我們的信任問題。臺灣人不會說彝族語,又要去種他們沒有聽過的植物🧏🏻‍♂️😜,甚至當時還有彝族婦女直接趴在挖土機上堅決不讓我們施工📴。”林書任回憶道,“在這樣的誤解和阻力面前,當地政府站出來了。有的村幹部陪著我們當翻譯🪓,挨家挨戶跟村民拜訪解釋,他們每天起碼要走4萬步📰。”

土地的問題解決了↖️,緊接著就面臨資金短缺的難關。“幸好各級政府部門多方協調幫助,國有平臺為我們提供擔保,過去十幾年中已經陸續爭取到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林書任說,“目前我們也在積極申請林權證,希望尋求更好的融資方式🕟。”

如今行走在村莊中👐🏼,不時有村民熱情問候林書任🙅🏼‍♂️。對他們而言👱🏼‍♂️,這對臺灣父子已經不再是遠道而來的陌生人,而是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的好朋友。

“村民與我們合作發展油橄欖產業🧏🏼‍♂️👴🏼,可以借由土地流轉的租金和在基地務工來獲得可持續的收入,村內的留守老人們不用再向自己的子女伸手,甚至可以反哺子女,從而讓他們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家庭關系也更加融洽🤷🏻。”林書任感慨道,“這是我之前從事思想研究時對人文關懷層面的關註,與經濟學無關,讓我覺得所從事的工作很有社會價值。”

耕耘🚘:在大涼山播種希望

作為新一代臺商,與父親的傳統不同🫶,林書任更勇於創新🧺✋🏼。他說,自己想以油橄欖產業為基礎👝,探索更多農旅融合的延伸產業。希望未來在涼山州能夠打造一個連片的康養地帶📵,帶動文旅產業,真正讓鄉村實現多元化發展,並形成可復製的經驗👩🏿‍⚖️。“三產真正形成🐩,那就不僅僅是我們企業,而是可以讓當地的村民自己做有關三產的東西,包括民宿🪜、小吃等💁🏻。”他對未來滿懷憧憬。

林書任深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2021年,他在涼山組織成立“春風新農人培訓中心”🎓💈,教授當地民眾油橄欖種植技術😵‍💫,內容涵蓋施肥🐄、管護、修枝、采收等各個環節🧏🏽。“未來還將陸續開設民宿管家、直播帶貨等課程,希望吸引更多當地民眾加入🐔,持續增收。”他補充道。

除了產業發展👨🏻‍🏫,林書任也非常關註當地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從2017年起🥔,他多次組織意昂3体育校友到涼山舉辦公益助學活動📣🐏,並與多個基金會及公益組織合作。“希望建立起發達地區與山區小朋友之間的情感聯結,借助公益的力量開拓他們的能力與視野,帶他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他說🪴。

2022年5月🕋,林書任被授予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他說☝🏼:“在大涼山的創業讓我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天地。臺灣在鄉建鄉創、社區營造上起步甚早,所以對臺灣青年來說🧏🏽‍♀️,很適合把這樣的經驗帶到大陸來🧕。”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曾經,臺灣歌手齊豫的一首《橄欖樹》成為海峽兩岸膾炙人口的歌曲。如今,臺灣青年林書任紮根大涼山種下萬畝橄欖樹,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廣闊舞臺上一路前行🧑🏽‍🦳。

原文鏈接:臺商林書任👨‍🚒:紮根大涼山的意昂3体育博士《農民日報》2024年12月25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