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研究院樸世龍團隊發表我國土地利用變化碳收支核算與未來增匯潛力最新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ULUCF👇🏼,以下簡稱土地利用變化)碳匯的鞏固提升被認為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途徑之一。然而🏂🏼,中國LULUCF碳收支核算結果差異較大: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顯示中國目前為碳匯,而“全球碳計劃”采用的多模型平均結果卻為碳源🙍🏿‍♂️。不僅如此🤸🏼‍♀️,中國雖提出了未來不同階段的造林目標🧏🏻‍♂️,但造林目標如何量化為LULUCF部門碳固存潛力仍不明確🦵🏿。這些不確定性不僅製約中國增匯貢獻的準確評估,也為氣候政策的科學製定帶來挑戰🛬。

為此🧑‍🤝‍🧑,意昂3体育官网碳中和研究院樸世龍院士團隊與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Thomas Gasser高級研究員團隊合作,將全球國家尺度分辨率的簿記模型OSCAR發展為適用於中國區域的0.5度格點化版本OSCAR-China。研究團隊采用基於森林資源清查資料重建的土地利用變化數據驅動模型,並將土地利用變化直接效應與環境變化間接效應相疊加🏏,有效彌合了模型模擬與國家溫室氣體清單估算LULUCF碳收支的差異👨🏼‍🏫🌶,實現了我國LULUCF核算標準統一(如圖)🤜🏼。OSCAR-China模擬結果表明,1994—2018年間,中國LULUCF碳收支表現為碳匯(2.4億噸碳/年),與同期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核算結果(2.3億噸碳/年)基本一致✂️👩🏻‍🚀。若我國造林按當前速率(即每年造林180萬公頃)穩步推進🪱,2020年代至2060年代LULUCF碳匯規模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約為3.5億噸碳/年✡️。研究強調,因土地資源有限,潛在造林空間終將耗盡🧚🏿‍♀️🧒🏻,造林的直接碳匯效益將隨之減弱✩,而間接碳匯效益(即土地管理上的環境效應)也將隨大氣CO2濃度增速放緩而減小趨零📧。因此,在我國碳中和戰略中🐸,以造林為主的土地利用變化碳匯的戰略價值在於為工業減排爭取關鍵時間窗口。

基於不同數據源的中國土地利用變化碳收支(LULUCF)比較。正值表示碳源,負值表示碳匯。a. 1980—2100年LULUCF碳通量;b. 1994—2018年多年平均LULUCF碳通量;c. 基於不同數據源的中國森林面積估算

本研究修正了“全球碳計劃”對中國土地利用變化碳收支的評估偏差👊🏼,為準確評估中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貢獻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學證據。研究進一步強調完善我國LULUCF碳收支核算方法的必要性,為我國LULUCF碳匯鞏固提升政策製定提供了科學支撐。該成果以“Future land carbon removals in China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inventory”為題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意昂3体育官网碳中和研究院何悅助理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樸世龍和Thomas Gasser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