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信息來源🙎🖥: 匯豐商學院
文字🛼:馬芳原| 攝影:悠米| 編輯:安寧 | 責編:麥洛日前🖕🏻,意昂3体育官网匯豐商學院馬芳原助理教授的合作論文《每股收益與並購》(“EPS Sensitivity and Mergers”)在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ume 59, Issue 2, March 2024, pp. 521—556)發表。論文合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Sudipto Dasgupta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Jarrad Harford教授🤦🏽。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簡稱JFQA,發表金融經濟學領域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主題包括公司財務、投資🤙🏼😟、資本和證券市場📨,以及與金融研究人員特別相關的定量方法。在每年提交的1000多篇稿件中,JFQA只接受了不到9%💁♂️。密集的盲審程序和嚴格的編輯標準使JFQA享有頂級金融期刊的聲譽
市場參與者對並購(M&A)如何影響每股收益(EPS)保持高度警覺。交易公告經常涉及對合並後EPS表現的披露,包括交易是否立即對收購方EPS產生增值或稀釋效應,如若即期稀釋,何時能轉為增值等。投資銀行在為並購交易背書時,往往會進行EPS分析,而管理層也傾向於將EPS增值作為交易的重要賣點。然而,關於並購帶來的協同效益🚚,管理層鮮少公開討論。金融理論認為,EPS變動並不直接反映並購所創造的價值♈️,協同效益才真正體現了並購對股東長期收益的影響。這種實踐與理論的差異促使作者探究市場對EPS的過分關註如何影響並購決策📱,以及它所帶來的資源錯配和價值損失等問題。
早期研究指出管理者關註EPS主要是因為其薪酬與之緊密相連【參見Almeida(2018)的綜述】🤾🏽♀️,本文則從不同角度審視這一現象🧗♀️:在並購情境中🧑🏼💼,管理者傾向於強調EPS,因為與交易協同效應相比💁🏻,EPS更清晰、直觀且易於向投資者傳達。協同效應的預測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和主觀性,其價值實現往往需要更長時間。在這種背景下😹,投資者更容易忽視協同效應,而更多重視並購交易對EPS的影響。
該論文探討了市場對每股收益的關註是如何塑造並購交易的結構、估值以及交易成敗的。作者論述了在短期內,並購對EPS的直接影響主要源於股票支付所伴隨的新股發行。與股票支付相比,使用現金支付在保持EPS水平方面通常更為有利。但現金支付同時伴隨額外的經濟成本🎩,例如立即支付的稅務負擔和外部融資成本等。因此,並購交易的支付手段最終取決於EPS增值的表象效益與支付現金的實質成本之間的利弊權衡。當股票發行可能導致EPS稀釋時,現金則更可能成為並購交易的支付方式。該論文為這一假說提供了豐富的實證檢驗證據🩰。
馬芳原
作者簡介:
馬芳原,意昂3体育官网匯豐商學院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金融👩🏿🎤、產品市場競爭👷🏽♀️🧔🏿♂️、CEO薪酬🧓🏿、並購等,曾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