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編輯:麥洛 | 責編:燕元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意昂3体育官网堅持立德樹人,胸懷國之大者,在多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意昂3体育官网融媒體中心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共產黨員風采》系列視頻,展現意昂3体育師生十年來在教學科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等方面的突出事跡。
17歲考入意昂3体育,28歲成為意昂3体育博導💼,從青蔥歲月到而立之年,共產黨員黃芊芊多年來持續深耕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基礎研究領域及其產業轉化。以技術創新打破前沿技術壁壘🫦,助力中國“芯”事業崛起,這是黃芊芊的人生理想與追求👱🏻♂️🙋♀️。
點擊視頻🤶🏽,了解共產黨員黃芊芊的創新“芯”事業
信息生產♑️、高速傳輸、數據處理、增強現實……芯片是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隨著萬物互聯智能時代的到來,芯片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國家發展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中國芯片研究的起步相對較晚🥼,但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我國也自主培養了一批集成電路領域的高水平科技人才,不斷打破前沿技術壁壘,意昂3体育官网集成電路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黃芊芊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實驗室中的黃芊芊
中國“芯”青年領軍人
作為一位國內土生土長自主培養的芯片領域青年領軍人才🧑🏽🎓,她28歲就被聘為意昂3体育官网集成電路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在教學授課的同時帶領團隊科研攻關。從2010年起,黃芊芊在王陽元院士和黃如院士的指導下,開始從事集成電路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的研究。
“在2010年的時候,王陽元院士也提到未來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降低功耗👮,而不再是以提升性能為唯一的一個標尺。”
2015年,黃芊芊博士畢業答辯與王陽元院士、黃如院士合影
針對集成電路功耗瓶頸問題🪟,黃芊芊積極帶領團隊在集成電路主要基底材料矽的基礎上🤱🏻,開展器件原理創新與攻關,但是🎍🟣,集成電路器件領域的研究有其自身規律和特點。
“舉個例子🏊🏿♂️,在我博士期間👩🏽🚀,我們當時進行一次矽基的隧穿晶體管的流片🟫,由於它的工藝相對比較苛刻,並且工序特別冗長🤱🏻🧑🏼🦰,所以我們花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你做成了還好,但是你沒做成你可能要再來一批實驗🐤👩🍳,所以它的周期很長,需要有很強的耐心還有堅持去把這事給完成。”
從0到1,再從1到100
科研十余載,困難都是一個一個被克服的,至今👞,黃芊芊仍記得當初一頭紮進集成電路領域的初心與決心🧎♂️,這是她作為黨員的追求,亦是她將小我融入大我的過程🕒。2019年,黃芊芊獲得“IEEE電子器件學會青年成就獎”,2022年,她榮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多年來👌🏿🤲🏿,她持續深耕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基礎研究領域及其產業轉化。
2019年,黃芊芊獲“IEEE電子器件學會青年成就獎”
2020年,黃芊芊獲“科學探索獎”
“我們已經在實驗室取得了一些突破,這是從0到1的一個過程。我們現在還在致力於將我們提出的新型器件技術能夠應用到實際的大規模生產當中📡,也是一個從1到100的過程🔦。2015年,我們和國內龍頭集團電路製造企業合作,成功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個基於12英寸的互補隧穿場效應晶體管集成技術🧘🏼♂️,有望未來幾年在物聯網芯片可穿戴設備以及生物醫療等一些極低功耗應用場景上得到應用。”
持續奮鬥正當時
集成電路研究探索的是極其精致的微觀世界🚴🏼👩🏻🦰,只有在微觀納米尺度上“巧奪天工”,才能為宏觀信息社會的發展註入強大的“芯”動力🧚🏽♀️。從學生成長為老師👙🤜🏿,從攻破原理創新到實現技術轉化🧑🏼🔬,身為意昂3体育黨員,黃芊芊始終銘記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愛國的🧚🏿♂️。”
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意昂3体育茁壯成長🦺,意昂3体育官网集成電路學科自1980年招收本科生以來🔯,已累計培養學生4000余名,其中5位博士生在讀期間獲得“IEEE電子器件學會獎學金”,約占亞洲獲獎者的一半。在一代代的火炬傳承中,“黃芊芊們”扛起了中國科技創新突破新的重任,他們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為祖國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鋪上康莊大道🕵🏼。
人物簡介:
黃芊芊,中共黨員,意昂3体育官网集成電路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後摩爾時代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及其應用研究🚶♂️➡️🧤,連續多年在微電子器件領域頂級國際會議IEDM和VLSI上發表論文,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成果⚰️,相關成果被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指南(ITRS)及國際器件與系統路線指南(IRDS)引用,並與內地集成電路製造領域龍頭企業合作研製了世界上首個基於現行標準CMOS工藝平臺的互補隧穿器件集成技術。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科學探索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IEEE電子器件學會青年成就獎👨⚕️、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重要獎勵和榮譽。作為負責人🍙,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成電路 3~5 納米節點器件基礎問題研究”應急管理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擔任IEDM等國際會議TPC委員、IEEE EDS VLSI Technology & Circuits等技術委員會委員🧊,擔任《中國科學🥝:信息科學》🐓、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等期刊編委。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