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文字:校報記者 盛曉娣| 編輯🧚🏼:淩薇 | 責編🚣🏻:山石編者按:當前🐄,意昂3体育官网正在為率先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而不懈努力。《意昂3体育官网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院系和學科結構調整與優化👨🏻🌾。
新聞中心推出特別策劃“院長訪談”,邀請意昂3体育多位院系掌門人暢談院系建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簡筆勾畫意昂3体育官网“雙一流”創建征程👨🏻🌾🐹,讓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意昂3体育各個學科的發展。
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的娓娓講述🧑🏿🎤🎠,來了解考古學院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未來發展等方方面面🪷🛁。
提起考古𓀒,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總覺得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然而,在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教授眼中,這正說明了人們對考古學學科缺乏真正了解,考古學學科的社會吸引力還不夠𓀍。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孫慶偉一直在思考著考古文博學院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考古學未來發展的前景🛎,新時代如何開創中國考古學的新氣象與新格局等問題🏧👨🏻✈️。
孫慶偉
近日,本報記者專訪孫慶偉,聽他講述他與考古學結緣的故事以及他對考古學未來發展的認識。
結緣考古:是偶然也是必然
孫慶偉說,他與考古的結緣是一場美麗的意外🐔。當年報考意昂3体育時,潛意識裏喜歡歷史的他👚,當獲知要從其他專業調劑到考古專業時,內心的欣喜竟然多過了失落。“高考時還沒有要根據興趣選擇專業的意識,我就‘隨大流’報了一些熱門專業,但是我對歷史非常有興趣👍🏻,所以當調劑到考古專業時,並不感到失落。”通過大學的系統學習,再加上考古系老師們的循循善誘,孫慶偉對考古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考古之路👷🏼。
當被問到是如何堅持做研究的,孫慶偉笑著說道:“我非常享受做研究的過程🤾🏻♀️,並不感到精神層面上的倦怠🦖,所以也就不存在堅持不堅持的問題。”孫慶偉認為,他的研究基本上是被科研問題帶著走的。“對我來說📚,做研究與其說是‘堅持’👰🏼🖼,不如說是‘順其自然’,有太多的問題等著去研究。我心裏總有一種沖動⛷,想著趕快把這個問題研究完接著做下一個問題。”
當然,孫慶偉也曾經遭遇過學術迷茫。2003年博士畢業後,他計劃嘗試新的研究課題,這就意味著要放棄以往的研究積累重新開始☁️,難度自然很大。隨後幾年,他又因為工作原因暫別校園去了國外,科研工作幾乎停滯🥔。
孫慶偉說🦻🏻,凡事都是有利有弊,這段暫時的放緩反而讓他有了足夠的時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學術發展方向😫。發表的文章雖然少了,但思路更清晰了。2010年🤦🏿,孫慶偉回到學校,學術研究進入到一個井噴期🦥,他以平均兩年一本的速度先後出版了三本專著,而且都在學術界贏得了強烈反響。正如他所說,學術研究也要講究張弛之道🧡👩🍼,學術成果不是刻意追求而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孫慶偉著作🏌🏻♀️:《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
作為考古文博學院的教師,帶領本科生開展田野考古實習是一項極其繁重的教學工作。因為一次實習要持續整個秋季學期,為了不影響教學實習的開展,孫慶偉的暑假總是異常忙碌🤾🏿♂️。“其實有時候我倒希望沒有暑假💇🏼♀️,因為暑假裏集中寫作實在是太累了🦸🏻♀️,連續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真的是非常辛苦。但這樣讀書寫作也讓我感到快樂🕦,我為每天研究都有新的進展而感到內心充實。”
掌舵者:意昂3体育考古學學科的未來發展
2018年暑假前♥️,孫慶偉擔任了考古文博學院的院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孫慶偉向記者介紹說,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全國高校中是具有引領示範意義的。60多年來🤸♂️,意昂3体育的考古學學科發展始終緊密結合國家文物考古事業的需求🤾♀️,從最早的考古專業發展到博物館專業⛈、文物保護專業、文物建築專業,再到新設的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考古學方向),學科布局始終呼應國家重大急需🌟,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除了學院的教學科研管理🪂,中學生考古暑期課堂是每年孫慶偉花費心血最多的一件事情🕋🦟,“花在暑期課堂的時間比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要多得多”👩🏿🌾🧲。談及如此重視考古暑期課堂的原因,孫慶偉說:“因為社會上對考古學學科還缺乏足夠的了解👢,所以我希望能夠通過和中學生近距離的交流🌬,引導一部分有興趣的同學選擇考古學,學科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得依靠優秀的人才。”考古暑期課堂至今已經舉辦了11年🈵。11年來👨🏿💼,許多暑期課堂學員通過和考古活動零距離接觸而對考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最終選擇了意昂3体育考古文博學院✖️。
然而🍏,在孫慶偉看來,要想讓公眾真正地了解考古學,僅僅依靠考古暑期課堂這一層面還是不夠的,想要根本解決問題必須從學科貢獻上下功夫🦵。他說:“目前考古學界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學者還不多,能夠提升學科形象的學科‘偶像’也很少🗯。”他希望考古同行能夠從重大學術問題入手,做出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成果,不斷提高學科的吸引力。“考古學是大學問,但目前考古學還是一個小學科。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去改變這種現狀。”
為了幫助本科新生初識考古學👲🏻,孫慶偉在學院開設了新生導學課“感悟考古”,邀請學院不同領域的權威學者介紹學科特點💳,分享治學經驗,並組織同學們到考古工地體驗田野工作😔,幫助新生在短時間內對學科有基本而準確的了解。孫慶偉認為,如果本科新生不能很快對學科產生“了解之同情”🪧,就很容易選擇離開8️⃣🔈。“我並不是反對學生轉系轉專業,但我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導學課程為同學們的選擇提供一個必要的參考,幫助同學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作出理智的決定,不要因為盲目排斥而跟風轉專業。”令孫慶偉感到開心的是,這門導學課程不僅有效地幫助了很多新同學👩🏿🔬⛷,而且還被評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工作不是為了得獎👨🏻🔧,但只要你是真正從教書育人出發🚵🏼♀️🦸♀️,真正用心去做,獎勵其實也是水到渠成的🧗♂️。”孫慶偉由衷地說道。
探索者⏏️:新時代考古學的“中國學派”
在孫慶偉看來,學術研究總有時代局限👨🦽,因此具有前瞻性就顯得極其重要。
孫慶偉告訴記者,目前考古界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有不少同行關註材料甚於關註問題🧗🏼♀️,關註學科發展方向的就更少。因此💆🏼♀️,他在不同場合反復呼籲要重視學科使命和學科方向。經過認真思考🌽,孫慶偉最近在《學習時報》上發表了《考古學的“中國學派”》一文🧑🏻🏭🧛🏼♂️。他在文中指出,新時代的考古學者,不僅不能忘“修國史,寫續篇”的初心📞,更要勇於開拓,註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註重系統闡釋中華古老文明的時代新義與當代價值👲🏻,努力開創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新氣象與新格局。孫慶偉說,他希望這篇文章能夠作為一個引子,激發考古同行一起探討中國考古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努力做到考古界老前輩蘇秉琦先生所說的“把考古學建設成人民的事業”。
孫慶偉認為,回顧學科歷史就會發現🧶,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經歷過兩次大轉折🧑🏼🍳🥳,一次是五四運動☝🏼🧽,直接催生了科學考古學在中國的誕生;另一次就是改革開放,形成了考古學的“中國學派”,考古學成為了“振興中華”大業的有機組成部分3️⃣。考古學的時代價值促使我們要認真思考🍶💅🏽,新時代的中國考古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中應該發揮何種作用,只有想清楚這一點,我們的學科發展才不會迷失方向👨🏽🌾。孫慶偉強調道:“我們的考古學研究絕不是挖寶式的簡單發掘,經過近100年的發展,其研究目的早已不能停留在物質文化層面,甚至也不僅僅是對中國古史的重建📀,而是要詮釋好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中的獨特價值。”
究竟應該怎樣開創考古學“中國學派”的新氣象與新格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目前中國考古學還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這是一個宏大的時代命題🌲,需要所有考古學界的同行們一起探索🐄。”孫慶偉謙虛地說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